回覆列表
  • 1 # 輕文輕小說

    如果只是單純的對比原作故事和動畫的優劣,原作在故事的完整性上一般是優於輕改動畫的,畢竟tv動畫的有自己的規格,每集的時長是有限的,如果抓住這點不放那麼不禁有些雞蛋裡面挑骨頭的意味。

    我們衡量一部改編動畫的優劣,主要並不是要找它遜色或者優於原作的地方。而是作為視覺媒體他有沒有充分發揮本身的優勢前提下,又保留住了原作的核心思想或者說更加的突出、昇華了這一點,湯淺政明拍的新版《惡魔人》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而且本身輕小說與輕改動畫這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依賴的。

    兩者真正需要比較的地方是,其實還是動畫有沒有還原或者突出原作的精髓所在,或者是誰在人物塑造和故事性上更精彩一點。

    1.媒體不同

    說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明白一般原作和動畫是兩種不同的媒體。就拿小說和gal這種舉例,它們是文字媒體,而根據它們改編的動畫,卻是視覺媒體。

    有趣的是,人類從遠古的視覺資訊時代到古代的文字資訊時代,直到現代又變成了視覺資訊時代。

    如今有不少人人連讀書這件事情都不怎麼願意做,這放在幾百或者一、兩千年前是想都無法想象的事情。目前可以說有相當一部分的人不願意翻讀紙質書籍,他們普遍更願意去看電視劇或者電影之類的視覺媒體。

    相信大家應該有過不少類似的經歷:

    想要向好友安利一部作品的原作,往往安利不下去,但和他說“有動畫”可以看動畫,他就會有很大機率會去看。

    這並非是因為原作不好,許多時候僅僅就是因為文字量大,鋪墊太長,導致人喪失興趣(魔禁原作,FSN原作,海貓原作紛紛表示躺槍)。

    這裡拿《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以下簡稱春物)來舉例(因為輕文娘比較喜歡看_(:з」∠)_),如果要向身邊的人安利這個系列,輕文娘還是會推薦他先從動畫開始看。

    為什麼呢?還是那個原因,渡航老師的《春物》雖然劇情情節比較精彩但是依舊屬於慢熱的作品,而且加上渡航老師那經常不好好說話的寫作方式,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半個勸退萌新的技能了。(捂臉)

    可是動畫就不一樣了。動畫主要是透過畫面來傳達資訊的,主要運用的是視覺資訊。具體地說,就是以人物之間的對話來推進劇情,在人物的情態描寫、景物描寫、環境描寫這些都是可以靠畫面來補足的。

    很可能動畫僅僅十幾秒的畫面,小說卻要用精雕細琢的幾百字來書寫。所以二者在結構上就相差很多(影像類作品一般使用的多為鏡頭語言)。

    既然說到時間了,那麼接下來談談輕改動畫至關重要的一點——節奏。

    上文已經說到過tv動畫每集的時長是20分鐘左右,常見季番也就12集,而你要把單卷10W字左右,每小章平均1-2W字左右的輕小說劇情全部一股腦的給放進去明顯是一件不太現實的事情。

    依然拿《春物》舉例,在原作小說中,男主比企谷八幡和川崎沙希這名角色有著相當多的互動,動畫不僅刪掉了大量有關這個人物的劇情,甚至有些關鍵性的劇情也毫不留情的給刪掉了。

    原作黨或許在這裡會稍有抱怨,但這其實並不是不能理解的舉動,相反制作組抓住了渡航老師最需要表達出來的東西。客觀來講也許節奏依然有那麼一點點的稍快,但是作為一個長度僅為12到13集的季度番劇,製作組真的已經盡力了。

    2.以文字為主的原作與改編動畫的互補性

    動畫作為視覺媒體的一種,相比小說這種文字媒體其優勢有很多,最簡單的便是動畫可以更直觀地塑造角色的形象,一個好的角色形象對於小說的提升可以說是不可估量。假若你是看完了動畫再去看原作,理解起劇情來也會容易很多,角色的形象也更加容易想象一些。

    而其中更加具有代表性的應該是丸戶老師的《路人女主的養成方法》了。

    作為gal轉輕小說的作家,你可以在《路人女主》的原作小說裡,發現丸戶老師對於角色的外貌描寫和衣著甚至神態描寫,都比較少,大部分的篇幅都在用對話來推進故事的發展,這是gal作家的常規寫作手法。

    因為gal都有角色立繪,很多神態乃至於心理描寫都能用立繪的表情來替代或者表達。

    但《路人女主》則是輕小說,和gal是不同的,一筆帶過的描寫加上少量的立繪和插畫,是不足以讓讀者能夠完全理解人物的特徵的。而動畫相比原作則反而把角色形象補足了。你會發現當你看完動畫以後,小說再讀起來會舒暢很多。甚至故事中人物的行為、性格都很變得直觀,富有畫面感。

    3.以文字為主的原作與動畫表現力的不同,與各自出彩的地方

    除了上述提到的便於讀者理解和角色的形象以外,還有一點就是小說這一類以文字為主的作品,很難達到的畫面表現力,沒錯,這同樣也是動畫的優勢之一。

    這裡的表現力既有畫面的衝擊感也有聲優對於角色的演繹還有烘托場景或角色內心情感的配樂,這些當然是小說所不具備的要素。

    這裡節選一下《櫻花莊的寵物女孩》裡面的兩個片段作為參考:

    這時,一個大顆雨滴掉落的啪噠聲刺激了耳膜。不是外頭的雨聲。更近。就在身邊……空太受到聲音吸引,身體自然動作,被看不見的力量引導,看了隔壁座位的七海。七海挺直背脊端坐著,筆直看著前方。看來正在傾聽小春說話,直到空太察覺她那滑落臉頰的一行淚……「……!」空太發出無聲的驚愕。看到七海側臉的瞬間,一股貫穿神經的衝擊從腦門衝向背脊。仔細一看,七海的眼裡空無一物。雙眸眼角不斷有淚水滑落,彷彿積在容器裡的水達到極限而滿溢位來。臉頰上的兩條河流,在下巴形成大顆的水滴,又滴落在筆記本上。字都暈開而變得無法辨識。

    而動畫的畫面是這樣的:

    七海眼淚落到試卷上的聲音

    空太被聲音吸引望向七海的方向

    空太看到七海的樣子神情出現了驚愕感

    雙目無神,無表情流著淚的七海

    最後一張空太準備帶七海去保健室,同時繼續給了七海面部表情的特寫。

    相較於小說而言動畫是直觀的給出了人物的表情畫面來讓你理解人物內心的感情,然後透過鏡頭變換的過程階段性的將給你的視覺衝擊越來越大。

    而小說這裡則是用豐富的比喻描寫來向觀眾描繪兩位角色的人物表情。從而體會出角色內心的感情。

    對於動畫一般的思考方式是:接受畫面資訊直接得到結論,迅速判斷出人物內心的感情。

    而對於小說的思考方式是:閱讀文字→自己腦海中補足畫面資訊→得出結論開始判斷人物內心的感情。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人越來越不喜歡紙質書籍的願意之一,視覺媒體往往可以做到更加直觀更加迅速的給我們最大化的資訊,並且我們的接受以及處理速度也比單純的文字要快。

    小說更多是運用比喻來讓讀者進行聯想過後,再來傳達人物的感情。

    這也許依然不是好理解,那再來看一個更為直接的例子。

    這時空太也已到達極限,被眼前一陣昏眩感襲擊,右肩靠在牆上,就這樣滑落到地上。感覺虛脫,沒有力氣繼續站著。空太屈膝半跪坐著,身體彎成〈字型。抬不起臉來,沒辦法朝向前方,彷彿全身被地面拉扯。手機也還開著,就這樣丟在地上。「……這……真的很痛苦。」異常乾渴的聲音,就像不是自己的某人正在說話,感覺很噁心。「不會是真的吧……」不過卻沒辦法不說話,要是保持沉默,情緒就會堆積在身體裡,就要在胃部爆裂開來。空太看了自己的手,還顫抖個不停,雙腳也直打顫。「這是什麼跟什麼啊……」事到如今身體才感覺到震驚,因為落選的衝擊而止不住顫抖。沒有不甘心或難過。只是,受到打擊。胸口好難過,喉嚨哽住,無法順暢呼吸。不管怎麼吸氣還是很痛苦。更彎下身體的空太,額頭磨擦到地板磁磚,又硬又痛,冰冰涼涼,卻一點也不舒服。「啊——可惡……」像烏龜一樣縮著身體,只是忍耐著等無形的痛楚趕快過去。

    動畫畫面的優勢簡單明瞭,僅僅用三張圖就能直觀的表現男主的內心感情狀態。

    但是男主空太的內心具體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呢?這種必須要用文字來補足的地方就是小說優勢的地方了。因為形容一個人的心情也總得要個形容詞,總不能指著圖說“現在主角就是這個情況!”吧?

    那麼說了這麼多,其實改編動畫和河源都有各自的優勢,關係是相輔相成的。兩者結合來看會讓讀者有更好的理解。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輕小說動畫有機會輕改動畫都不容易了……(同為輕小說作者抹淚_(:з」∠)_)。

  • 2 # T哥小站

    但是也有比較特殊的情況,例如世界上最知名的玩具模型廣告片,《機動戰士高達》,就是原創動畫,這部作品,要不是富野光頭在發揮著他的才華,恐怕劇情會比較幼稚、低齡化,用不少大人笑不起來的笑梗來逗樂,但是也正是因為《高達》系列沒有用傳統機器人動畫的那種,男主角持有著“絕對正義”的立場,機器人和機器人的戰鬥一味追求熱血,追求打鬥效果,沒有對更深層次的主題進行思考的話,《高達》也確實沒有現在的人氣,可能只是諸多機器人動畫中的一份子。

    高達模型是《高達》主要的衍生產品,也是日本動畫最成功的衍生產品,但是這是基於《高達》的成功才有此番效益,《高達》在創造IP之前,並沒有想到自己的衍生品會如此暢銷,但成功創造IP之後,便可以成為“模型廣告”,官方很早就有《模型戰士》系列,10幾年來不斷演化,前幾年叫《創戰高達》系列,現在發展到《創潛高達》了,這都是赤裸裸的模型廣告,所以,而正劇那一頭,再借助OVA賣獨立製作的《高達》動畫,例如《高達UC》《高達W無盡的華爾茲》這一類來確保核心粉絲對劇情、製作的追求,保持作品的新鮮度和熱度,和綜合質量。

    其他有作品基礎的動畫呢?又何嘗不是起到一種廣而告之,宣傳的作用?2008年《魔法禁書目錄》大熱,讓《魔法禁書目錄》輕小說原作的銷量爆熱,記得那時候是N周持續佔在日本輕小說銷量榜的榜首位置,這不僅僅說明原作小說的優秀,更重要的是動畫對原作銷量的帶動作用,當一些人喜歡上一部作品後,更想比別人更早了解後期的劇情,更想深入的瞭解角色,因此大都會購買原作,所以這個模式也在2005年往後的10年非常流行,原作用輕小說,而不是門檻更高的漫畫,這樣可以快速創造更多成功的動畫IP,一旦成功了,之後原作銷量增加,相關的動畫產品也可以大賣,一舉多得。

    為什麼動畫版的人設都做的這麼精緻漂亮?為什麼男女主角大都是非常討人喜愛的設計?就是為了讓動畫作品宣傳片的作用更加精美。

    還記不記得,2016年,《紫羅蘭永恆花園》那個驚天地泣鬼神的CM?那個是小說動畫化的預告CM,意思京阿尼告訴你,你們可以關注關注這部《ka文庫》的作品了,於是所有人都對《紫羅蘭永恆花園》期待爆炸,事實上,作品的作畫確實了得,但本身就不是劇情向的動畫,因此最後失望比較多,但即便如此,《紫羅蘭永恆花園》還是賣了6000多張了,小說關注量也提升了,這就是從一個幾十秒的CM動畫帶來的龐大的宣傳作用。只有一類動畫是不靠宣傳,也不塑造IP,也不討好觀眾的,就是一些大的工作室做的動畫電影,以製作電影的心態來製作動畫的那些動畫,例如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這類動畫不打算靠周邊發財,不會設計出針對阿宅的興趣和口味討好觀眾的角色,僅僅是講自己想講的故事的,這類動畫,筆者覺得有資格不稱作“廣告”,當然,其他動畫也不都是商業目的,也有一定的藝術性,但是在藝術性之前,首先考慮的還是商業性。

  • 3 # 橙心社

    可是,很多時候,這種比較,卻會讓我們陷入某些誤區。動畫,與其原作,本身在體裁上的不同,註定了他們在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以及擅長的,不擅長的方面的不同。我們常說文章有文章的章法,而電影也有“鏡頭語言”、“電影語法”,不同的體裁,就像形狀不同的容器,即使是內容一致的水,也會在不同的容器中呈現出不同的形態。

    所以我們看待原作和改編動畫師,其實可以避免對抗性較強的“對抗式”的比較,不必非得爭出個誰好誰壞,畢竟體裁不同。我們可以將原作與改編作,作為互相的參照,從不同的體裁中,得到關於這個故事更完整的資訊,並思考改編作品中,那些被放大的或者被捨棄的點,進而試圖去理解改編者的用意,這樣的比較可能能讓我們的思維得到更多收穫。

    文:桓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3、6如何算24點6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