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只發歷史

    我是一個資深的歷史愛好者,熱衷於奇奇怪怪的歷史故事。

    《山海經》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著作,因為山海經裡面寫的東西都非常神奇,我們通常都把山海經當成一本志怪典籍來看待,但我覺得,山海經裡的並非都是不存在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山海經這部著作是怎麼成書的。它其實是很多代傳世成書的,因為編纂者很多,所以它的內容包羅永珍,神話、地理、動物、植物、礦產、巫術、宗教、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都有涉獵。它就類似於一本誇張版本的百科全書,全書分為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十三卷。山經被人們推崇,因為其中記載的山雖然名字不同,但大多數都是非常準確的,和地圖契合度很高,那我們從這裡推測,是不是其中存在的一些個物種也是真實存在的。

    其實,我覺得,在山海經裡一定有這兩種一定存在的物種,第一種就是真的存在的,但滅絕的神奇動物,其實這是非常有可能的,比如麒麟和龍之類的生物,真的可能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滅絕了,這就好比劍齒虎之類的生物。

    還有一種就是古人沒見過但是根據自己的已知印象描述的動物。比如我們看到了一隻大象,我們以前沒見過它我們會怎麼形容他?身高兩丈,豬耳,鼻子像蛇,嘴裡長著三尺長的獠牙,眼睛大如銅鈴,四足如柱,尾巴似牛。講道理,你沒見過大象就不會把這種形容往大象這個方向想,而是將這些拼湊在一起,形成一個你看到了大象也不會往上想的物種,這可能就是很多山海經怪物的來源。

    當然,糾結這些問題也沒什麼太大用,我只是喜歡山海經,所以看的比較多,想的比較多。我倒希望歷史是神奇一點的,是我們想不到的,這樣世界才有意思。

  • 2 # 恍兮惚兮5

    至少有大部分是存在的。

    我們似乎對古人的描述有些誤解,以為山海異獸就是個怪物,於是畫了許多奇奇怪怪的圖。

    下面是明朝傳教士畫的一副海圖中的怪獸,大家猜猜看這是什麼動物?

    猜得到嗎?其實,這是一條鯨魚。古人繪畫時,由於沒有見過實體,只知道,這是一條大魚,背部有孔,會噴水,於是發揮想象畫出了這個怪獸。

    至於旁邊的鯊魚,你看得出來嗎?

    所以,不要把《山海經》裡的異獸想得怪怪奇奇,其實,換個角度推理一下,也許能找到它們的本體。

    比如,

    飛魚。

    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長行西海,遊於東海,以夜飛。

    犰狳:

    《山海經·東山二經》:

    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其鳴自訆,見則螽蝗為敗。

    形狀像一般的兔子卻擁有鳥的嘴,鷂鷹的眼睛和蛇的尾巴,一看見人就躺下裝死,一出現就會有螽斯蝗蟲出現而為害莊稼。

    九身魚:

    (八爪魚,八支觸手加一身體)

    等等,這些異獸基本上在現今物種中找到相似的影子。

    其中,《山海經》裡在現今中最符合的生物是:鸚鵡。

    有鳥焉,其狀如鴞,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

    《山海經》由於成書年代久遠,故而語言精煉,有時候我們不能用現在的意思去理解。

    比如人舌,不一定就是長著人的舌頭,由此推之,所謂的人面人頭也不一定長著人的頭和臉。此時“人”應該是是形容詞,即像人一樣的。

    就比如山魈的描述:

    《山海經·海內經卷》:

    “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下面的山魈笑得是不是很像人?

    同樣的,我們也不能一廂情願地去曲解文意,比如,

    九尾狐:

    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此時的九尾狐並不是狐狸,只是說長得像狐狸罷了。其實它是九節狼,也不是狼,其尾有九節。

    此外,一些自然現象會被誤認為是“神獸”。

    中國以前還有“火鼠”這個東西的記載。

    《神異經》記載火鼠:

    “不盡木火中有鼠,重千斤,毛長二尺餘,細如絲。但居火中,洞赤,時時出外,而毛白,以水逐而沃之,即死。取其毛績紡,織以為布,用之若有垢涴,以火燒之則淨。”

    但據現代考證,所謂的用火鼠皮做出的火浣布也許是石棉。

    《山海經》有“鐘山之神”:

    鐘山之神 ,名日燭陰 ,視為晝 ,瞑為夜 ,吹為冬 ,呼為夏。不飲 ,不食 ,不息 ,息為風。身長千里 ,在無啟之東。其為物。 人面蛇身赤色 ,居鐘山下。西北海外 ,赤水之北 ,有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 ,直目正乘。 其瞑乃晦 ,其視乃明。 不食 ,不寢 ,不息;風雨是謁。 是燭九陰 ,是謂燭龍。”

    那麼它會不會是這樣?

    但,現代就有人說是北極圈內的極晝極夜和極光現象。閉眼極夜睜眼極晝,呼氣吸氣冬夏季風,又是長條之物,還挺形象的。

    所以,恍惚我說,不要見到描述得奇奇怪怪就以為它們不存在,也不要過於發揮想象力,應該在大自然中尋找答案。也許有些物種滅絕了,但也可以試著在歷史中尋找。

  • 3 # 玉龍空間

    玉龍兄從小閱讀《山海經》畫冊,也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隨著參考各家說法,最終感覺有四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這些怪物都真實存在,但絕大部分都滅絕了。

    《南山經》裡記載的狌狌“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怎麼讀怎麼感覺寫的是猩猩,即使不是猩猩也是一種靈長目動物;《西山經》裡的豪彘,未必不是豪豬;《北山經》裡“其狀如牛,而四節生毛”的旄牛,極有可能是犛牛……按照這個邏輯,書中這些奇奇怪怪的動物都應該有現實原型(現在許多《山海經》註釋也是在這個方向考證,希望弄清楚書中的動植物到底是什麼)。但這樣去解釋,依然有些長相過於奇葩的怪物找不到現實原型,也許滅絕了。

    第二種可能,讀者被畫插圖的人誤導了。

    也就是說,記錄文字的人看到的是正常動物,並畫下了形象(《山海經》之前是有圖的,後來失傳了),但後來讀者根據各種描述性文字配插圖,一個勁兒往怪力亂神方向畫,最終才成了明清刻本中的各種怪異形象。錢鍾書《管錐編》中引用汪曰楨《湖雅》中的一段話,就描述過這種可能:道光辛卯,吾友海寧許心如丙鴻與餘論近人《山海經》圖之誕妄。時適多蚊,因仿《山海經》說之雲:“蟲身而長喙,鳥翼而豹腳。”設仿此為圖,必身如大蛹,有長喙,背上有二鳥翼,腹下有四豹腳,成一非蟲非禽非獸之形,誰復知為蚊者?

    第三種可能,這些怪物可能不是動物,而是部落。

    古漢語肯定不是我們現在說的普通話,閩語和粵語說不定更接近古漢語。在古漢語中,作者記錄的很可能是各地的部落,“巴蛇吞象”意即“巴氏吞湘”(巴蜀地區的部落吞併了湖南地區的部落),至於各種描述也可能另有其他說法,只不過隨著語言和文字的變化,留下來的歷史記錄變成了不知所云的荒誕不經。

    第四種可能(前方高能預警),這些怪物其實是機械裝備。

    這是一種非常科幻的說法: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來了一堆擁有高科技的智慧生物,它們(只能用“它們”來形容了)駕駛著各種交通工具在地球上活動,讓人類原始的祖先看傻了眼。最終,有人用漢字記錄下了自己看到的高科技“怪物”。

    比如《南山經》裡“其狀如禺而四耳”的長右,可能是一種廠房:

    《西山經》裡的六足四翼的帝江,可能是一種衛星:

    《海外南經》裡的比翼鳥可能是一種雙體飛機:

    九個腦袋的相柳,可能是多人操控鑽井臺:

    就連黃帝、共工,都可能是某種飛行器,其名字分別代表了正檢視和俯檢視。這是“黃帝”:

    這是“共工”:

    這個說法由於太科幻,很少有人能夠接受。

    所以《山海經》裡的“怪物”存在不存在,取決於你相信以上哪種可能。當然,也許會有新的猜測出來。

    個人偏見,僅供參考。

  • 4 # 阿拉江色

    《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裡面記錄了非常多的珍禽異獸。在很多人眼中,《山海經》裡記載的異獸似乎只存在於幻想世界中。

    然而,經好事者考據,裡面不少神奇動物也存在於現實世界裡,只是有些動物今天已滅絕了,但一些動物我們依舊可以見到。

    1、鹿蜀

    《山海經》原文: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山海經》譯文: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馬卻長著白色的頭,身上的斑紋像老虎而尾巴卻是紅色的,吼叫的聲音像人唱歌,名稱是鹿蜀,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可以多子多孫。

    有人認為,鹿蜀其實是霍加狓,一種20世紀初才在非洲森林發現的大型哺乳動物。至於中國古人和生活在非洲森林裡的霍加狓之間的故事,還是個迷。

    2、旋龜

    《山海經》原文:怪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山海經》譯文:水中有眾多暗紅色的龜,形狀像普通烏龜卻長著鳥一樣的頭和蛇一樣的尾巴,名稱是旋龜,叫聲像劈開木頭時發出的響聲,佩帶上它就能使人的耳朵不聾,還可以治癒腳底老繭。

    平胸龜,又稱鷹嘴龜,大頭龜,鷹龜等,主要分佈在中國南方,是中國淡水龜中最特殊的一種,已經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3、類

    《山海經》原文: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

    《山海經》譯文: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野貓卻長著像人一樣的長頭髮,名稱是類,一身具有雄雌兩種性器官,人們吃了它的肉就不會生起嫉妒之心。

    “類”就是斑鬣狗,是因為其生殖器構造比較特殊,古人獵殺交配中的斑鬣狗時,往往錯以為它們是雌雄同體。

    4、狸力

    《山海經》原文: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

    《山海經》譯文: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小豬,長著一雙雞爪,聲音如同狗叫,名稱是狸力。哪個地方出現狸力,說明那裡就一定會有繁多的水土工程。

    土豚外形像豬,沒有蹄子而且指甲尖利,爪子形似雞爪。其主要食物是白蟻,而白蟻多出現於江河堤防處,所以土豚常出現在水土工程附近。

    5、兕

    《山海經》原文:“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

    《山海經》譯文:兕在帝舜葬地的東面,在湘水的南岸。兕的形狀像一般的牛,通身是青黑色,長著一隻角。

    “兕”實際上極可能是犀牛。你可能很納悶:中國本土不是不產犀牛嗎?但在先秦時期,中國北方、中原與長江流域都盛產犀牛。

    參考資料:

    百度知道

  • 5 # 河間元師傅

    《山海經》動物真相,看這裡https://www.toutiao.com/i6688484729307529731/

  • 6 # 英雄木棉樹

    我來試說一下吧;《山海經》所描寫的異獸與當今的一些動物的確有相似之處的;

    如①鳳凰;雄的叫鳳,雌的叫凰;與現代相似的有孔雀、紅腹錦雞。

    ②九尾狐;青丘之山有狐九尾;與現代相似的有狐狸。

    ④鳴蛇、巴蛇;鳴蛇身如老樹有四翼,發磐石撞擊之聲,則大旱來臨為惡獸類;巴蛇,長數丈身為七八尺能吞象;與現代相似的有大莽蛇。

    ⑤天馬與獨角獸;天馬有雙翼,見人則飛;獨角獸頭有獨角;與現代相似的有馬。

    ⑥朱厭;身形似猿猴,身現天下則發生戰爭為不祥物,與現代相似的有大猩猩。

    ⑦鯤鵬,“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可飛數萬裡,其名為鵬;與現代相似的有鷹與雕。

    我深信現在的動物就是古代的異獸,隨著地球滄海桑田變化而改化來適應生存環境的;就如現在的非洲大象由於因象牙高昂的價值而被殺害取走象牙,天地冥冥之中讓大象為了生存讓自身基因自我改變,令現在出生的好多小象寶寶是自我保護沒有小象牙出現了。

    而且我還認為《山海經》一書是一部史前地理雜誌,是古人渴望瞭解世界充滿探險精神,身體力行不畏艱苦探索世界獲得知識推動人類向前發展。

  • 7 # 風沙6n

    《山海經》中十大上古神獸的前五個,它們是真的存在嗎,

    你們都認識嗎?

    【青龍】東為青色,配龍。青龍為木。在東方傳說中,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鬚、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山海經》中十大上古神獸的前五個,它們是真的存在嗎,你們都認識嗎?

    【白虎】西為白色,配虎。白虎為金。白虎是戰神、殺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山海經》中十大上古神獸的前五個,它們是真的存在嗎,你們都認識嗎?

    【朱雀】南為硃色,配雀。朱雀為火。很多人將其認為是鳳凰或是鳳凰的一種,但實際上朱雀與鳳凰存在極大的不同,作為天之四靈與四方星宿之一的朱雀比禮記四靈之一的鳳凰更加尊貴。

    【玄武】北為黑色,配武。玄武為水。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玄武’為蛇合體、龜與蛇交。

    【天馬】在中國的神話形象中,天馬是奔騰的駿馬,無角無雙翼。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其鳴自。《山海經》中十大上古神獸的前五個,它們是真的存在嗎,你們都認識嗎?

  • 8 # 東吟西蕩

    虛虛實實吧,有些真存在過不過滅絕了,有些是古人基於當時的認識水平“合理”的想象。比如歐洲自古傳說的“獸人",也許就是人類遠祖智人記憶中曾經相愛相殺的另外幾種原始人類(比如尼安德特人)。

  • 9 # 洪水5257

    一定存在。中國古人類在進化(比如說北京人)。奇怪的是動物一定沒有變化嗎?我們的固有思維限制了不復雜的想象。如果說山海經是更古遠的,久遠的中國乃至世界的地理,地勢,距離,人,動物,各種各類的記錄呢?比如說語言,文字。沒有文字難道我們就是動物嗎?顯而易見,沒有文字,我們的祖先照樣會學習積累生活知識還有智慧。別忘了時間!沒有文字,我們的祖先的進步時間一定更緩慢,更久遠 ,更久遠!!久遠到動植物,物競天擇!緩慢進化,變化,更適合生存。久遠到古華人知識堆積。智慧成長,堆積,發展!!產生文字!!!

  • 10 # 咬文嚼字先生

    人文源於天文,中國古代典籍中神話也好,神獸也罷,不像西方神話體系那般,純粹是虛構出來的,而是取自天地之象。《山海經》其實是一本世界地圖,是華夏民族先人探尋世界的記述,裡面所載神獸也是當時天地之象的描述和表達!

  • 11 # 庸者智也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對神話傳說經典,例如商朝滅亡,周朝興起就用一部《封神演義》來描寫,而此後春秋戰國以來基本上都有詳細的解說朝代更新。中國文字興起,真正的文明延續。產生大量的大家,如老子,孔子,荀子等等諸子百家,不知是否注意到東周以後的神話鬼怪的角色大多出處在東周以前,包括《山海經》的神話鬼怪角色出處都是東周以前。西方的《聖經》故事也是在公元以前的神話故事。

  • 12 # 史有餘辜

    有,而且大部分古代神獸都有原型,比如鱷龜,只不過上古時期人們基本都是口口相傳再加上一些神話色彩,在描述的時候被誇大和虛幻了很多,其實很多描述如果去偽存真的話基本都能找到原型。

  • 13 # 明道自清

    神獸只不過是我們未知神秘的產物,遠古時期,早已消失的動植物,人們都未曾見過。現在頻臨滅絕的動植物,再下去幾十年,上百年也會成為歷史”神獸“。而《山海經》中作者為大家描述和展現的動物,都是真實存在,這點毋庸置疑。

  • 14 # 玉合堂小明

    《山海經》這本書本身就很有爭議,有人說是神話(或方士之書),有人說是記載全球地理的書,還有人說是記載人類史前的書,但為什麼會有這本書?是誰寫的這本書?到現在還是個謎。

    記載的神怪畏獸有400多種,有些應該是代代相傳的傳說,後人把它記載下來了。有學者認為《山海經》裡的神獸是上次文明核輻射留下來的產物。如《北山經》中記載了這樣一種怪獸,“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飛,其名曰飛鼠”。看完這個,不知你的腦海中是否會構建出這樣一種形象,一種長得像兔子的動物卻長了一張老鼠的面孔,而它竟然還有一對會飛的翅膀?聽著荒誕,但它是不是核輻射下變異的動物呢!腦洞太大,我也受不了呵呵!

    我個人認為有些神獸肯定是真實存在的,我們對“眼見為實”的偏執使我們輕易否認了許多未曾聽聞的事實。其中有大量類似“六足”、“九尾”、“三翼”這樣的描述,因為這樣形狀的動物似乎並不符合常態,所以我們想當時的作者如果全部虛構出來,那要多燒腦啊!腦洞是黑洞嗎?其實回想我們的生活,這樣的神獸動物新聞不是也長報道嗎!

    所以我個人認為一部分是真的有,一部分是結合人們口口相傳記錄下來的,《山海經》很深奧,我也在研究其中一二,可是腦子不夠用啊!

  • 15 # 半壕煙花

    導言《山海經》是中國古代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書中內容(包括神獸)的真實性,飽受古今學者爭議。司馬遷就曾直言因書中內容過於荒誕,寫史時不敢採納。對此,我發表一下個人看法。 一、我認為《山海經》原著是一部古代傑出地理著作。

    這本書的原著可惜已經不存在了,如果存在的話,原作者寫作的意圖可能跟今天我們見到的《山海經》大相徑庭。

    即使這樣,翻開已經篡改後的《山海經》,我們仍然能窺見原作者寫作的初衷,是介紹世界地理。此書內容並沒有人們傳說的玄幻,大多數文字都是平實而詳細地講述地理知識。

    因書中記載的好多山川神獸跟現實不符,於是不少人就認為這是一部天馬行空的神話。我認為,由於該書著書年代久遠,古今文字意思差異,以及記載的好多又是世界地理異域風情,所以,書中內容難免跟現代名山大川對不上號。我想如果作者初衷是寫神話,也沒有必要花如此多筆墨在如此多山川動物上。光憑作者這種認真寫作態度,我們就可斷言這是一本中國上古時代的世界地理書。至於書中還有不少神話描寫,我想,可能是後來的作者和編者因對世界地理知識孤陋寡聞,不理解原作者真實意圖,將地理寫成了神話。十分可惜!

    二、《山海經》地理價值遠遠沒有發掘出來。

    土著印第安人中流傳一個傳說。在海平面下降的遠古時代,阿留申群島就如同接亞洲和美洲的浮橋島,殷周人乘船從東海出發,經日本北海道,再經阿留申群島,來到了北美洲。也就是說,中國殷商時期的殷周人是土著印第安人祖先。

    大家看看下面記載,你就會對《山海經》原作者記載的地理知識感到震驚。

    《山海經·海內北經》一:“姑射國在海中,屬列姑射,西南,山環之”。姑射國在北韓東邊,一猜就知道庫頁島和日本群島一帶。

    《大荒東經》記載二:“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大壑指的是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少昊之國指的就是少昊羲和國。

    《大荒東經》記載三:“大荒東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 皮母古秘魯偕音,即今秘魯文化的發祥地畢魯河谷。

    美洲,那裡的山有多險,那裡的動物有多怪,我們今天都能見得到。 如果早在殷商時期,我們的先民就漂洋過海,來到了美洲,那麼《山海經》中描述的很多奇山異川和神奇動物,我們還會感到奇怪嗎?

    三、《山海經》中記載的山川和動物不僅是中國的,更多是世界的。

    因為書中有許多神奇動物,遠超人們想象,很多人因此懷疑作品內容真實性。這裡我要說兩點:一原作者目的是記載地理,是真實的。二後來者目的是寫神話,大多數是杜撰的。所以,山海經中神獸記載有真有假。 比如下面記載就是真的。

    《北山經》中記載了一種怪獸,“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飛,其名曰飛鼠”。書中這樣的描寫很多,我們一看就認為不可能,作者在胡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動物。

    但是,這種長著兔子的外形,老鼠的頭,還會飛行的怪物還真得存在,如今還生活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的“鼯鼠”。現實生活中,它並不是我們想象中張牙舞爪的異獸形象,反倒是十分嬌小可愛的。飛鼠因長有一雙翅膀而得名,而實際上它們的翅膀發育並不成熟,嚴格來說只能稱為“飛膜”。飛膜可以幫助飛鼠在樹林間快速滑行卻無法實現像鳥類般的翱翔。

    結束語

    由於我們今天讀到的山海經,並非一人所著,而且後來作者因為地理知識限制,曲解了原作者意圖,把世界地理看成了神話,而且以訛傳訛,嚴重影響了原著地理價值。我希望此意見得到大家重視,以《山海經》記載的地理重新研究地球古今板塊運動,研究地球山川及氣候變化,讓中華古老文化重放異彩!

    (一家言)

  • 16 # 南風西洲

    山海經的神獸是存在的,從很多細節就可以看出,只是人們對未知事物充滿了好奇,所以就會去神話這些動物。

    現如今還有很多動物和山海經裡面描寫的很相似,比如斑馬

    圖源來自杉澤老師的插畫

    杉澤老師根據自己對山海經內容的理解,透過美感去美化這些神奇的動物

  • 17 # 王小喵讀書

    那個時候的神獸,現在看,也就稀鬆平常吧?

    在老祖宗眼中,神獸有兩個標準:

    一是好吃,比如野豬;二是有用,比如駱駝。

    凡是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老祖宗統統不屑一顧,不愛搭理。

    哪像現在小孩子喜歡的神獸,又是噴火又是戰鬥力啥的。

    那個時代的人,想法又簡單又實在。

    看到動物第一個念頭就是:能吃不?好吃不?怎麼吃?吃了有啥好處?

    好吃的“豪彘”

    《山海經 · 西山經》原文記載:

    “ 竹山,有獸焉,其狀如豚而白毛,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白話翻譯:

    竹山中有一種野獸,體形像小豬卻長著白色的毛,這些毛像簪子粗細,尖端呈黑色,叫做豪彘。

    現在看,不就是豪豬嗎?

    有用的駱駝

    《山海經·北山經》原文記載:

    獸多橐駝,善行流沙中,日三百里,負千斤。

    白話翻譯:

    虢(發音國)山中的野獸以橐駝(發音駝駝)最多。這種獸類擅長在流沙中行走,每天走三百里,還能負重而行。

    《後周書》記載:“其風欲至,惟老駝知之,即預鳴而聚立,埋其口於沙中。人以為候,即以氈擁其鼻口。” 就是沙漠當中風暴將至,年老的駱駝就提前知道了。然後長聲嘶鳴,把其他同伴聚在一處,然後臥下,並且把嘴巴埋在沙子裡。周圍的人也就明白,趕緊去毛氈捂住口鼻防範風沙。

    可在沙漠負重而行,還可預知風沙來臨,可不就是駱駝嗎?

    除了好吃的和有用的動物,有些古人覺得稀奇的動物,他們也記了下來。

    能說人話的鸚鵡

    《山海經·西山經》原文記載:

    有鳥焉,其狀如鴞,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

    翻譯成白話:

    有一種鳥,翠綠的羽毛,紅紅的嘴巴,長著人的舌頭,可以說人話,叫做鸚鵡。

    長得跟人差不多的大猩猩

    《山海經·南山經》原文記載

    招搖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白話翻譯:

    招搖山有一種動物,長得像猴子,耳朵卻是白色的。這種動物既能伏地爬行,也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名字叫做“狌狌” (發音猩猩),吃了它就能健步如飛。

    這個狌狌,其實就是今天的大猩猩,是不是長這樣?

    這些也就罷了,或者可以吃,或者可以用,或者看稀奇好玩,也是有的。

    但是,有兩種動物,超級搞笑。

    一種叫做“仁獸”,即品行仁德之獸,還有一種“瑞獸”,即 德行齊備之 獸。

    在那個連吃飽肚子都是奢侈的年代,這兩種動物,居然天然懂得“仁德”?

    當真是天下奇事。

    “仁獸” 雪豹

    《山海經·海內北經》原文記載:

    “林氏國有珍獸,大若虎,五彩畢具,尾長於身,名曰騶虞,乘之日行千里”。

    白話翻譯:

    林氏國有一種奇異的野獸,體型像老虎那麼大,身上長著斑紋,尾巴比身子還長,叫做“騶虞”(發音鄒魚),騎著它可以日行千里。

    還說這種動物是仁獸,生性仁慈,連青草也不忍心踐踏,只吃死去動物。像不像現在 的雪豹呢?

    “瑞獸”鳳凰

    《山海經 · 南次三經》原文記載:

    “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白話翻譯:

    再往東走五百里到了丹穴山,山上多產金屬礦和玉石。丹水從這裡發源,向南注入渤海。有一種鳥,樣子看起來像野雞,身上的羽毛帶著五彩花紋,叫做鳳凰。它頭上的花紋像“德”字,翅膀上的花紋像“羲”字,背部的花紋像“禮”字,胸部的花紋像“仁”字,腹部的花紋像“信”字。

    而且,鳳凰的儀態非常從容、優雅,喝水、吃東西的動作非常自在,時常自己唱歌、跳舞,它一出現天下就會天下太平。都以為鳳凰長這樣:

    《山海經》的記載卻告訴我們,鳳凰實際上長這樣:

    最後總結一下:《山海經》當中的神獸為什麼是神獸?

    其一,咱們老祖宗喜歡,比如豪豬好吃,駱駝有用,那個時代可不就是神獸嗎?

    其次,老祖宗覺得稀奇,比如鸚鵡和大猩猩,一個會說人話,一個長得像人,估計老祖宗初見這二位那是又驚又怕又稀奇。

    第三,上古時代知識有限,認知水平不咋地,所以把自己的想象也加了進去,像雪豹和鳳凰。

    我第一次看到鳳凰居然長著仁義禮德信的花紋時,即刻笑趴了。

    咱們老祖宗胡謅的功夫也是不賴啊?漢朝才出現“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人家鳳凰在上古就被“胡謅”出來了,實在有趣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春韓愈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