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暮子小姐

    古人的運動有很多,除了蹴鞠、騎射,中國古人還喜歡玩相撲。尤其是蒙古族人擅長相撲。後來在唐朝的時候相撲傳到日本。於是在日本興起舉國風潮。

    相撲為日本的格鬥術體育運動,相撲手在日本享受著至高無上的榮譽。一旦成為相撲手就會享有高人一等的身份。日本相撲手月薪都超過百萬日元(人民幣6萬多),高的還會超過400萬日元。很多女人都願意嫁給相撲手。在日本很多相撲都是一些家庭條件差的子女,他們從小就接受“相撲部屋”的教育,以此達到“出人頭地”的社會身份!相撲運動是高雅的事業,運動員需要具備純真、熱心、胸懷寬廣的素質以及謙虛的修養。職業相撲手必須體型高大魁梧,二十歲之後要求身高一米七五以上,體重一百二十公斤以上。相撲手每頓飯需要吃到喉嚨打嗝為止,然後開始睡覺。相撲手一頓就要吃下普通5、6人所吃的飯量,攝入18500到19000千卡的熱量,飯後還要吃蛋糕甜點來增肥他們喜歡吃“力士火鍋”。這種火鍋是將牛肉、魚肉、豆製品、蔬菜等放在一個大鍋內燉煮著吃。相撲選手每天除了飽餐兩頓飯以外就是長時間的睡覺,期間只進行短時間的訓練。這樣才能保持體形。相撲手在吃完飯後會小睡幾個小時,在睡覺期間會帶上氧氣面罩來幫助呼吸。相撲運動員分為兩種,即職業的和非職業的。職業相撲比賽在日本又被稱為大相撲,大相撲會獲得超高人氣而且會有很高的收入,但是非職業的收入就微不足道了。而日本女人也以嫁給相撲手為榮。圖為日本相撲運動員白鵬和新娘一起走入婚禮現場。圖為日本相撲手抱著心儀女星。相撲手們經常在一起訓練,裝束很簡單,只在腰間繫一條“兜襠布”,他們每天清晨都會在相撲屋進行三個小時以上的練習。之後互相沖澡,因為自己行動實在是不方便。並且相撲手練習的時候也非常激烈,健身運動是把筋、肉破壞、撕裂,然後讓筋、肉長大。他們拒絕做消耗能量大的活動,以免會使體重下降。相撲手為了獲得更多的體重,會近乎瘋狂的增肥。相撲運動員的特殊飲食方式,會導致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痛風、冠心、中風等疾病。以及高強度的運動,因此大多數相撲手的平均壽命只有57歲。

  • 2 # 西安晚報

    皇帝親自上陣 古畫上高規格的蹴鞠運動

     即將到來的世界盃,註定是一場球迷的狂歡。華人對於足球的喜愛古已有之,早在千餘年前,古人就發明了一種家喻戶曉的足上球類運動——蹴鞠。唐宋明三代,上至宮廷下至民間,全社會都對蹴鞠樂此不疲。難能可貴的是,一些有心的畫家還將古代蹴鞠運動的場面畫下來流傳至今,而畫中上場的“球員”裡竟然還有皇帝。

      宋·蘇漢臣

      《宋太祖蹴鞠圖》

      《宋太祖蹴鞠圖》縱28.6釐米,橫56.3釐米,原作者為北宋畫家蘇漢臣,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這幅為元代畫家錢選之摹本。此畫設色淡雅,用線古拙。明人唐文鳳在《梧岡集》中有《題蹴鞠圖》詩,詩中指出畫上踢球的兩人分別是宋太祖趙匡胤(右)與其弟宋太宗趙光義,而觀看的四人分別是大臣趙普、楚昭輔、党進和石守信,他們都是宋朝的開國功勳,而且都喜歡踢球。錢選在臨摹之後題字曰:“蹴鞠圖舊藏秘府,今摹圖之。若非天人革命,應莫觀之,言何畫哉”,說明他對此畫仰慕已久。

      《宋太祖蹴鞠圖》為後人提供了研究宋代蹴鞠發展最寶貴的資料。據史料記載,趙匡胤是歷史上有名的“足球皇帝”,他尤其擅長“白打”,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花式足球”,即踢球時用頭、肩、背、腹、膝、足等部位接觸球,靈活變化,隨心所欲,可使球“終日不墜”。

      正所謂“乘閒且復相娛嬉,軍中之樂諒亦宜”,蹴鞠在宋代初年是軍中的娛樂活動,也是皇帝和大臣們都喜愛的活動,得益於皇帝的支援,宋代蹴鞠運動的發展極為迅猛。據《宋史》記載,當時凡是朝廷的盛大宴會都有足球表演,南宋詞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也記載,宋代除了官家有蹴鞠專業藝人之外,民間的瓦子中也有蹴鞠藝人表演。宋代民間,“寒食蹴鞠”的民俗活動也廣泛開展,陸游所作“寒食梁州十萬家,蹴鞠鞦韆尚豪華”正是這一風俗的真實寫照。

      明·商喜

      《明宣宗行樂圖》

      《明宣宗行樂圖》是明朝畫家商喜的名作,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此圖縱36.8釐米,橫6.89米,全卷分六段,各段之間,以宮牆或屏障隔開,分別表現射箭、蹴鞠、打馬球、捶丸、投壺及皇帝起駕回宮的場景,畫面色彩鮮豔,是寫實的院體工筆繪畫,真實記錄了當時的宮廷生活。畫面中,皇帝形象與傳世明宣宗朱瞻基畫像接近,他戴笠子盔帽,身穿淺色辮線襖式樣長袍,侍從身穿青綠等色曳撒,顯示出受到蒙元服飾的影響。其人物和風景細部描畫較為呆板,反映了明前期院體繪畫的藝術風格。畫中的蹴鞠場面非常生動,皇帝雖沒有親自上場,但在一旁饒有興致地觀看,而場上表演蹴鞠的人多被認為是宦官。

      宋代以來,蹴鞠的娛樂性越來越強於體育性,所以明代自開國起,朝廷便明令禁止軍中蹴鞠,但宮廷與民間的蹴鞠活動依然流行。明代的蹴鞠理論著作蔚為大觀,成書於明代中後期的《蹴鞠譜》中介紹了蹴鞠的十種踢法,包括肩、背、拐、搭、控、拽、捺、膝、拍、月,因而該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專業書籍。明代還出現了專門製作足球的手工業作坊,出售各式各樣的足球,時名為“健色”。在宋代《蹴鞠圖譜》中著錄“健色名”有24種,而在明代《蹴鞠譜》中著錄“健色名”則達到40種,這些“健色”就相當於當時的“品牌足球”。

      清·黃慎

      《蹴鞠圖》

      中國古代蹴鞠運動的興衰與皇帝的喜好不無關係,清代自順治起便開始全面禁止蹴鞠運動,至乾隆時期,蹴鞠這項運動算是壽終正寢了。

      清代社會上雖然沒有了蹴鞠,但清代畫家黃慎卻畫了一幅《蹴鞠圖》,藉以表達當時民間對於蹴鞠運動的懷念。此圖為絹本設色,縱115.6釐米,橫125.3釐米,現藏天津歷史博物館。有學者分析,黃慎在創作《蹴鞠圖》軸之前,很可能是在揚州鹽商那裡看到了其收藏的古代《蹴鞠圖》,領略到了宋太祖蹴鞠的氛圍,就像親眼看到了當時的場景一般,所以畫面中的人物很逼真傳神,整件作品很有動感。

      此圖繪宋太祖、宋太宗、宰相趙普以及大臣內侍一同玩蹴鞠的場面。圖中宋太祖身著龍袍,與趙普正在爭搶。人物用筆細勁削力,頓挫自如,有草書行書之意。玩者之動態與觀者之靜態相映成趣,人物神情刻畫生動,筆意奇趣不俗。

      黃慎在畫面右上方自題:“青巾衣黃者,太祖也。高帽對局者,趙普也。微須者,党進也。方面衣紅者,太宗也。烏巾衣綠者,楚昭大人也。袖手旁觀者,石守信也。此圖乃太祖即位之時,海晏河清之際,道同志合,君明臣良,故太祖命丹青所作,是為君臣一氣之圖也。” (宗合)

  • 3 # 孟阿逗VLOG

    有蹴鞠、角力、捶丸、射箭和龍舟競渡等,放風箏也是體育運動之一。

    1、蹴鞠:是中國古代足球運動。

    2、角力:是中國古代摔跤運動,是人們用自身的力量而不借用任何工具去征服自然界的一項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人類最原始、最早的一項體育活動。

    4、射箭:助弓的彈力將箭射出,在一定的距離內比賽準確性的體育運動專案,為射箭運動。遠在1萬年前的中石器時代,人類就發明了弓箭來狩獵捕魚。以後很長時間,弓箭又是用於戰爭的武器之一,現弓箭作為人們喜歡的體育運動專案存在下來。

    5、龍舟競渡:龍舟競渡,又稱扒龍舟、賽龍舟、扒龍船、劃龍船、龍船賽會等,是中國歷史上一種具有濃郁的傳統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

  • 4 # 歷史的塵埃

    中國古代足球運動——蹴鞠

    2.中國古代摔跤運動——角力

    3.在蘇格蘭出現的現代Golf球,其形制、運動規則與中國的古代“捶丸”有著驚人的相似,而且捶丸的歷史記述比Golf球的最初出現還要早三百年

    4.射箭,可謂是中國古代體育專案的鼻祖

    5.中國古代體育運動——騎術

    基本就以上這些。風箏不算是運動專案。風箏源於春秋時代,至今已2000餘年。相傳“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到南北朝,風箏開始成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

    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的《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裡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 5 # 穿插游擊隊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古代也有休閒的體育運動,這一篇咱們就來介紹兩種比較流行的專案。

    第一個是投壺。投壺是古代士人階層宴飲時常玩的一項遊戲,也屬於投擲類體育運動。投壺的基本玩法是在地面上立一個細身小口的高身壺,參與者離壺一定距離向壺內投擲弓箭,以投中多少和投中位置定勝負。投壺在古代也是一種社交禮儀,早期貴族在宴飲集會時要進行“射禮”,但射禮太危險,而且太費體力,慢慢就被投壺所取代。投壺於戰國時就比較流行了,唐宋時更是普及成為全民運動。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下簡稱《知否》)第一集中,就上演了宋代大戶宴飲時的投壺場面,比較真實地還原了投壺這一運動的歷史原貌。

    投壺的具體規則是怎樣的呢?不同時代的規則不盡相同,同一時代不同地區的規則也有區別。司馬光是個投壺愛好者,看到社會上投壺玩法繁雜,就寫了一部《投壺新格》來總結和規範投壺的規則。位高權重的司馬光,居然會為一項體育運動寫專著,可以看出古人並不是死板一塊,也是愛生活、愛運動的。我們就以宋代為例,說說古代的投壺規則。

    投壺用的壺,最初是光面的,晉朝時壺身上部多了兩個壺耳,壺耳內也可投擲。宋代的投壺沿用了帶壺耳的壺。投壺有多種得分方式。第一箭投入壺中,叫作“有初”,得分十算,也叫十籌。第二箭開始,連續投入的,叫作“連中”,得分五算。最後一箭投入壺中的,叫作“有終”,得分二十算。投壺一局一般投12支箭,全部投中稱為“全壺”,如果一方“全壺”則立即勝利。投壺時,箭身前半段進入壺內,後半段倚在壺口邊緣的,叫作“倚竿”。倚竿是很難操作的,多半是靠運氣。在電視劇《知否》裡,明蘭投壺時最後一箭就是倚竿,還因此贏得了比賽。然而按照司馬光的新標準,倚竿是不能得分的。因為司馬光認為倚竿是靠運氣,不合禮儀,所以不算分。司馬光是《知否》同時期的人物,也許是新規還沒有普及,否則明蘭就贏不了了。還有比倚竿得分更高的“倒中”,即箭倒著進入壺中,這種操作極難,可以得分一百算。

    △投壺(出自商喜《宣宗行樂圖》)附圖一

    說完了投壺,我們再介紹一下古代的足球。無須驚訝,從某種角度講,中國還是“足球”的發源地呢!只是那時候還不叫足球,而叫“蹴鞠”。1958年7月,時任國際足聯主席的阿維蘭熱博士來中國時曾表示:足球起源於中國。2005年,時任國際足聯主席的布拉特還為足球起源地山東臨淄頒發了“足球起源地證書”。但古代的蹴鞠和現代足球的玩法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蹴鞠(出自商喜《宣宗行樂圖》)附圖二

    蹴鞠在戰國時代就有了,的確是起源於齊國都城臨淄,也就是今天的山東淄博。到了漢代,已形成一整套的比賽規則:雙方各六人,外加一個裁判,以踢進對方球門的次數定勝負。但那時的球門是地上挖的洞,而且是各六個球門,踢的球也是實心的。

    宋代是中國蹴鞠發展的巔峰時代。雙方隊員可增加至16人,球門也變成了各一個,而且高度也變高了,差不多有今天籃球籃筐的高度。宋代蹴鞠還出現了新玩法,即表演性質的,看誰踢球踢得好看,看誰的動作高難,這有點像今天的踢毽子。這種非對抗性玩法在當時更受歡迎,因為它更符合中國古代“和為貴”的處世態度。

    宋代蹴鞠已經開始職業化運營,有專業的球員,還有專門的蹴鞠社團,類似今天的足球俱樂部。當時最有名的蹴鞠社團叫“齊雲社”。齊雲社有自己的隊歌,屬於頂級豪門,在當時有資格舉辦全國聯賽,並在全國各大城市都設有分社,以臨安(杭州)的齊雲社實力最為雄厚。齊雲社中的社員在全國走穴,還要根據技術高低分成等級,最高階稱校尉。如果是女社員,進入校尉級就稱女校尉。看來中國自古就重視“女足”的發展。

    千年前的宋代人竟如此熱愛蹴鞠,甚至有了商業化運營的模樣,真的讓今人自愧不如。難怪今人會打趣:自從高俅離開之後,中國足球已經沒落了八百年。

  • 6 # paul141319

    古人有哪些運動方式?蹴鞠是古代的足球嗎?

    古人有很多的運動方式,既有健身的也有競技的。

    五禽戲就是其中一項。五禽戲是中國傳統導引養生的一個重要功法,東漢神醫華佗在《莊子》“二禽戲”(“熊經鳥伸”)的基礎上創編了“五禽戲”。

    八段錦,中國古代氣功功法,在中國古老的導引術中,八段錦是流傳最廣,對導引術發展影響最大的一種。

    捶丸,馬球,木射,角力,射箭,踩高蹺,盪鞦韆,放風箏,武術,蹴鞠是中國古人流傳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十大健身術。其中很多專案都是現代體育運動的起源和雛形。

    蹴鞠就是現代足球的起源。蹴鞠,“蹴”有用腳蹴、蹋、踢的含義,“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內實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腳蹴、蹋、踢皮球的活動,類似今日的足球。據史料記載,早在戰國時期漢族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遊戲,而從漢代開始又成為兵家練兵之法,宋代又出現了蹴鞠組織與蹴鞠藝人,清代開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說蹴鞠是中國古代流傳久遠、影響較大的一朵體育奇葩。

  • 7 # 冬日暖陽素紙一張

    先回答第一問,古人有哪些體育運動方式?

    其實中國古代有很多體育運動方式,比喻,跑步、跳躍、投擲、攀登、騎馬、打鞦韆等用肢體來運動,還有象棋、圍棋、釣魚等也可算作一種運動的方式。

    再回答第二個問題,說說蹴鞠,就是用腳踢、踏、鞠的一種運動方式,實際上就是現代說的足球。根據資料記載,蹴鞠在戰國時代就成為人們經常的一種運動方式,很多時候在玩蹴鞠時也常常伴有音樂。

    從資料記載看,最早的蹴鞠是實心的,一般是用動物的尿泡或者是皮質器物中填入毛髮等軟物來做鞠,到了後來也發展成空芯的,用充氣來替代軟物質。

    蹴鞠作為中國古代足球的淵源,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運動鍛鍊和娛樂,也充分證明了中國古代人的聰明與智慧,已經被列入了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裡發生屠村事件,美國為何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