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湘西小木魚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開國皇帝,其實他這一生也是很悲慘的,幼年喪父母,中年喪妻馬皇后,老年喪子朱標,人生三大悲劇都全了。

    朱元璋也勤於政事,更是體恤民情,為了方便老百姓告狀,還直接在午門外設“鳴冤鼓”,還把丟失了幾百年的幽雲十六州都收回來了,卻還是有很多人罵他,為什麼了?

    因為狐疑的朱元璋殺了很多開國功臣,殺的原因還是因為“飛鳥盡,鳥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沒有趙匡胤大度,做不到杯酒釋兵權,為了子孫坐穩皇帝之位,殺了很多人。

    很多野史中,朱元璋還殺了瓜農,宮女等很多人,可以說是殺人如麻了,可是也有例外了,就是他在一個驛站遇見了一個7歲的孩子,這個孩子聰明伶俐,幾句話讓朱元璋滿心歡喜,不僅重賞了他,還免除了他家的徭役,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這個故事發生在朱元璋沒正式登基前。

    話說有一日,朱元璋帶著人在集慶路和元兵大戰,很快打跑了元兵,就帶人堅守在江左。元兵久久不敢再戰,朱元璋閒來無聊就到處溜達了一圈,然後來到了一個驛站。

    然後他看見了一個7歲左右的孩子在驛站餵馬了,他很是納悶,就上前問了幾句,結果男孩子回答道:

    “臣故父當此役,今臣代父耳。”

    什麼意思了?意思就是說男孩的父親死了,他是代替父親服徭役了。

    朱元璋聽了這話是五味陳雜了,他想起了自己悲慘的童年,為了不被餓死,自己幼年就給地主劉德放牛,還跑去皇覺寺出家,更為慘的是自己父母死了都沒地沒棺材下葬了。

    朱元璋很是心酸地問了孩子幾句,問他“善對乎?”,也就是能對對子嗎?沒想到這個孩子回答自己會了,朱元璋就來了一句:“七歲兒童當馬驛”。

    這個孩子不假思索就對了一句:

    “萬年天子坐龍庭。”

    要是說剛才小男孩的話讓朱元璋心生憐憫,現在這話可是讓他心花怒放了。

    為啥這麼說了?因為這個時候朱元璋還是吳王,還沒有正式登基做皇帝,小男孩這話可是天大的吉言了。

    朱元璋聽了說他是天子要坐龍椅的話自然是大喜了,他不僅重賞了這個七歲的小男孩,還免除了他家的徭役。

    他這樣的背景,應該是要多誇誇朱元璋的吧,所以故事的真假還是存疑的。

    不過我個人覺得也許是真的,因為朱元璋殺的是貪贓枉法和他認為有野心的功臣,他對老百姓還是很好的。

  • 2 # 七追風

    明代萬曆年間進士蔣一葵的《堯山堂外紀》,記載了朱元璋的幾個小故事,其中就有這個7歲小孩的事兒。

    (影視劇裡的朱元璋)

    朱元璋有一次和元軍大戰,互相對峙期間,有一天閒逛驛站,遇到了一個7歲的小孩。於是他就過去問,這麼小的孩子在這裡幹嘛啊!那孩子也是一點都不害羞,直接回答說:“我爹就是在這驛站工作的,現在我代替他,子承父業嘛!”

    朱元璋一聽,這也是苦命孩子啊,非常感慨。於是又問:“會對對子嗎?”那小孩連忙點頭。

    朱元璋於是開口說:“七歲兒童當馬驛。”那孩子當即回答:“萬年天子坐龍庭。”

    朱元璋一聽,哎呦,這對的很吉利啊!而且這麼聰明的孩子,難得難得,於是就免了他家的徭役。

    當然,這個故事多半是民間傳說。不過我們可以看出來,當時人們對朱元璋的印象,其實一直無法脫離“苦命孩子”、“容易相處”的標籤,在大家眼中,社會最底層出身的朱元璋,身上沒有那麼的架子。

    咱們再看這本書中的另一個故事,大概也是這個意思。

    (《堯山堂外紀》)

    說朱元璋曾經微服私訪,到一家小酒店逛逛。結果,店裡客人太多,桌子都坐滿了。朱元璋正好遇到一個書生,於是兩人就把供奉土地神的桌子挪過來,坐在一起吃飯喝酒。

    朱元璋就問了:“你是哪裡人啊!”書生回答說四川重慶人,朱元璋脫口而出:千里為重,重水重山重慶府。

    書生也不示弱,趕緊應答:一人成大,大邦大國大明君。

    你看著對的多工整,多漂亮。朱元璋又來了個“命題作文”,讓書生用做桌椅的木材來一首詩,書生很快就完成了:寸木元從斧削成,每於低處立功名。他時若得臺端用,要向人間治不平。

    這首詩完成的更好,不僅緊扣題目,還順道表達了自己的凌雲壯志——於是,朱元璋第二天就任命這個書生當了按察使。

    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民間對於朱元璋的印象,還是個“大才子”,也能出口成章,並且善於選賢任能,是個好皇帝。

    那殺人如麻呢?難道大家都不覺得他狠毒?

    (社會底層出身的朱元璋)

    那怎麼可能呢?朱元璋殺了這麼多人,嚴刑峻法讓多少人膽戰心驚的,大家能毫無感覺?

    同樣是這本書中的一個故事,就能表現一二。

    說朱元璋曾經遊覽一座破廟,忽然看到牆壁上花了一個和尚,旁邊有一首詩:“大千世界浩茫茫,收拾都將一袋藏。畢竟有收還有散,放寬些子以何妨?”

    朱元璋一看,哎呦,這是在諷刺我嚴刑峻法了,讓我放寬鬆一些?不行,看這墨跡未乾,畫畫的人沒走遠,給我追,抓住他!結果,沒捉住……

    這個故事很短,不過能從中看出,朱元璋脾氣並不好。

    所以,《堯山堂外紀》這本書,既然是明朝萬曆年間寫的,就不可能詆譭朱元璋,大多數還是誇讚他的,極有可能僅僅是民間傳說。

    我們能從這些明朝人的小故事中,看到當時對朱元璋的評價,還是相當高的。至少,他是一位奮鬥出來的,對窮人有同情心,選賢任能的好皇帝。

  • 3 # 秉燭讀春秋

    中國歷史上有近400多位皇帝,找不出一位比朱元璋出身還低的皇帝。

    朱元璋(1328~1398)出生在赤貧家庭,可謂上無片瓦、地無一壠。他家的耗子都被餓得流著淚走了。

    老朱一生很坎坷,7歲沿街乞討;14歲皇覺寺出家當和尚;25歲參加了紅巾軍;27歲時任軍中副元帥;36歲時稱吳王;40歲時在南京稱帝,隨後建立了近300年的大明帝國。

    別說老朱殺人如麻,有道是:“心不狠,站不穩”,哪個皇帝的寶座不是用鮮血和白骨鑄就的?

    況且,參加紅巾軍時的朱元璋對老百姓很友善,他是窮苦出身,瞭解底層人民的艱辛和活著不易,他率領的紅巾軍是軍紀最好的一支隊伍。

    “重賞一個7歲的小孩,免除他家的徭役”是發生在朱元璋做紅巾軍副元帥時的一件事。

    正德15年(1355年),江淮地區紅巾軍首領郭子興病逝,小明王韓林兒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妻弟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

    名義上都元帥是軍中之主,右副元帥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帥高,但是朱元璋手下有一班“淮西系”的將領,手下人才濟濟。

    如此一來,朱元璋才是這支隊伍的實際主帥,這一年朱元璋27歲。

    有一天,朱元璋在大營中巡視,看到一個小孩在喂戰馬,小孩踩著石頭向馬槽里加料,朱元璋覺得很奇怪,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在軍中當馬伕呢?

    朱元璋走上前問:“孩子你多大了?”

    小孩抬起頭怯怯地說“今年七歲了”。“這麼小就幹活,怎麼沒上私塾?”朱元璋關切的問。

    只見小孩的眼中湧出了淚水,“我爸爸和媽媽都在軍營中,爸爸在營中養馬,媽媽在後勤炊事班,沒辦法我就輟學了,幫著爸爸餵馬”。

    小孩說著已經淚流滿面。

    此情此景,觸到了朱元璋心靈最柔軟的地方,他彷彿看到了自己苦難的童年。自己7歲時沿街乞討,到地主家討一口飯吃,地主非但不給反而放出惡狗咬他,想到此老朱淚眼朦朧,下定決心早日推翻暴元。

    為了緩和悲傷的氣氛,老朱問小孩:“會對對子嗎?”小孩連忙點頭。

    朱元璋隨口吟道:“七歲小孩當馬驛。”那孩子當即回答:“萬年天子坐龍庭。” 朱元璋一聽,這不是說我嗎?將來我要當天子。

    朱元璋一高興,馬上重賞了這個小孩,還把他家的徭役免了,最後還讓小孩的全家在軍營團聚了。

    小孩後來被朱元璋資助繼續完成了學業,朱元璋稱帝后,小孩考中進士成了老朱的手下。

  • 4 # 波波戲說歷史

    這是老朱給天下窮苦百姓的一顆糖、一劑麻醉藥。

    生活再苦,也要有活下去的動力,活下去的勇氣。可不能像我老朱一樣,不安本分,整天胡思亂想,帶著隊伍打天下,那我老朱可就屁股不穩了。

    朱元璋是個苦命的孩子。自幼貧寒沒讀過書,父母兄長均死於瘟疫,孤苦無依,從小以給村裡的地主放牛為生,後入皇覺寺為僧,做了小行童,在寺裡是每日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有時仍會受到老和尚的斥責。入寺不到二個月,當地出現饑荒,寺裡也得不到施捨,主持只好罷粥散僧,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一流浪就是三年,艱苦的流浪生活鑄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變得殘忍、猜忌。後跟著郭子興鬧起義。

    “重賞一個7歲的小孩,免除他家的徭役” 是怎麼回事呢?

    朱元璋微服私訪,經過一個小村莊,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孩子坐在一間破房子前。

    朱元璋把小孩叫到身旁問道:“你多大了?父母在家嗎?”

    小孩說道:“我今年七歲,父親在軍營當兵,母親在軍營餵馬,家中只有我一人。”

    朱元璋感覺小孩太可憐,讓隨從給了些銀兩。剛要離開的時候,朱元璋突然發現孩子手中拿著一本書,頓生好感,微笑著問道:“你小小年紀,能看懂此書嗎?”

    小孩點了點頭。

    朱元璋隨口吟道:“七歲小孩當馬驛。”

    只見那孩子不加思索:“萬年天子坐龍庭。”

    朱元璋一聽,立馬樂開了花,這不是說我嗎?朱家江山千秋萬代。朱元璋一高興,馬上重賞了這個小孩,還把他家的徭役免了,最後還讓小孩的全家在軍營團聚了。

    窮人每天都在做夢,夢想著天上掉餡餅,夢想著被地主家的千金相中,夢想著遇到達官貴人、飛黃騰達。只有有夢,才有希望,才有活下去的勇氣。

  • 5 # 歷史漫談君

    朱元璋出身貧困,一直對老百姓的貧苦生活感同身受,登基上位後更是設身處地為農民謀生活之道,比如他徒富民,抑豪強,解放奴婢,興修水利,獎勵墾荒,令農民歸耕,提倡種植經濟作物等。

    雖然朱元璋在位期間,特別是後期怕功臣們難管理,怕太子朱標太仁慈,柔弱,鎮不住功臣,所以開始如同除去棘杖上的刺一樣,殺戮了不少功臣。最後當太子朱標去世後,朱元璋打定主意要立孫兒朱允炆當皇上,更是殺人如麻。

    但是,這只是政治鬥爭,與朱元璋的農民情結毫不相干。

    朱元璋一直愛民如子,即使是曾經欺壓,剝削過他家的地主劉德,他也以德報怨,贈了他家20頃地,免了他家5年的徭役和賦稅。而對曾經贈地讓他葬父母的小地主劉繼祖更是感恩戴德,讓劉繼祖世代享受朝廷的恩惠,並追封已經過世的劉繼祖為“義惠候”。

    那朱元璋為何會重賞一個七歲的孩子,還免除他家的徭役呢?

    朱元璋有一次下去體察民情,結果就碰到了一個七歲的孩子,抹著鼻涕,一個人孤零零地在餵馬。

    朱元璋看到此情此景,彷彿看到了當年自己為地主放牛的日子。不但吃不飽飯,而且還常遭到地主劉德的打罵。幸虧有一些玩得來的小夥伴,大家一起做遊戲,一起打發無盡的捱餓的日子。但這個孩子是一個人,還不如自己當日呢。

    想到這裡,朱元璋有些心酸,他走近了孩子,問他為何一個人在家。孩子說,父母都在軍營裡,一個當兵,一個做飯。而家裡所有的事情,包括做飯,餵馬等都是他一個人完成。

    朱元璋一看,真是一個苦命的孩子。問清楚了孩子的年齡,朱元璋又問他識字不?可否上過學?孩子說沒有上過學,但是也認識幾個字,同時驕傲地說,還會對對子。

    朱元璋一聽孩子會對對子,於是就出了上聯:“七歲小孩當馬驛。”那孩子張口就來:“萬年天子坐龍庭。”

    朱元璋一聽非常高興,孩子不但對子對得好,而且這孩子還神了,怎麼知道我貴為天子呢!必須賞!

    於是,讓孩子去軍營投奔父母,讓其一家人團圓。同時還免除他家五年的徭役。

    這個朱元璋重賞七歲孩子,免除他家徭役的事情是可信的,因為有前面他厚待地主劉德和劉繼祖的事情做對照,這是朱元璋一貫的做事的風格。從這方面來說,朱元璋一心為民,想農民所想,是一個好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輕度耳聾一定要雙耳戴助聽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