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力148785246

    首先,是正能量。樣板戲裡沒有刺激青年人感官與本能的色情內容,乾淨大氣(生活中有的東西,不必要在文藝作品中展示)。人們積極向上,追求理想,有人生目標。

    其次,傳承中華文化,京劇段子字圓腔正,反覆推敲,對作品極端負責。文字編排與腔調選用,十分專業!

    這樣作品,不是為收視率,經濟考慮,目的是引領社會風氣、教育人們,特別是對那些沒有人生目標的青少年。這樣的文藝作品,代表了當代華人的精神面貌。好!

    (就是有點單薄、數量有限,僅僅江青同志一個人主持。應該文藝工作者都動起來。不要被美國的第五縱隊抓走意識形態這部分控制權。)

  • 2 # 九十度水

    我非常熱愛中國傳統戲劇,所以對戲劇的前世今生也有所瞭解,尤其是對所謂的“樣板戲”更不陌生。

    僅僅從劇目角度來看,樣板戲確實乏善可陳,絕對沒有像《牡丹亭》,《西廂記》,《竇娥冤》之類可以流傳後世的作品。而且,“三突出”的創作教條,是對文藝創作的最大戕害。除了《沙家浜》“智鬥”和《智取威虎山》“鬥欒平”兩場戲堪稱精典外,其餘的都是圖解概念之作。尤其是《海港》,《龍江頌》等,除了政治需要,幾乎沒戲看做,無戲可看。

    當然,值得借鑑的東西也不少。

    1,音樂的成就最大,把傳統唱腔進行現代改革,並嘗試以西洋交響樂用於京劇伴奏,相當成功,至今,還沒有任何一個戲的音樂及演奏超過或趕上樣板戲的。

    2,“樣板戲”都是現代戲,在應用傳統戲劇程式表演現代生活上,是一次大膽而又成功的探索,也是相當成功的,至今沒有人能超過。

    3,老一輩藝術家以藝術為生命的敬業精神,值得今人及後人繼承。在那種時代,大多編,導,樂,演藝術家,都頂著政治壓力在幹活,但是沒有一個不是全身心投入的。這就是藝術家的殉道精神。

  • 3 # 王永波213075584

    不做長篇大論的闡述,只以提綱形式說幾句吧。

    一、關於題材。在這裡僅以戲曲說吧。不要再過多地、反覆地表現那些歷史上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這傳那奇的了。因為己經夠多夠濫了。應著重發掘和描寫近現代我們中華民族為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事蹟,起到愛國、敬業、奮鬥的催人向上的教育力量。

    二、關於劇本的道白、唱詞。過去傳統劇本的道白。我以為無用的以致廢話太多。一是無有實際意義,二是浪費了演出的時間,給人以叨絮拖踏的感覺,很乏味。而現代京劇無論是道白還是唱詞,都很精練、有力。特別是京劇《杜鵑山》裡的人物道白,都是有韻的句子。上下句的尾字即韻腳都是押韻的,聽起來,有詩一樣的美感。

    三、關於音樂。現代題材的故事,配樂還是要交響樂為好。因為它場面宏大,氣勢磅礴,更能抒發表現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對觀眾更有一定的振撼作用。其次,音樂要精,要精準地起到語言的作用。這幾年復排的《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的音樂裡,颳風的聲音,楊子榮打槍的聲音,虎嘯的聲音都比不上原聲的逼真。這就是不精。

    四、關於唱唸做打。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只就舞臺上的集體舞蹈說幾句。透過現代京劇的舞臺表演,我們就可清楚地發現,由於劇情的需要而出現的集體舞蹈佔了很大的比重。《紅色娘子軍》和《白毛女》自不必說。在《龍江頌》裡,支部書記江水英帶領社員戰洪水堵決口的舞蹈場面、《智取威虎山》中,參謀長少劍波帶領小分隊戰士們緊急劃雪行軍穿越山澗的舞蹈場面、《沙家浜》中,指導員郭建光帶領戰士在月色朦朧下急行軍搗毀匪巢的舞蹈場面以及《杜鵑山》《奇襲白虎團》中的演員眾多的集體舞蹈場面,給人以非常振撼和力量,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這可是京劇誕生二百來年的演出歷史上所不曾有的。當然這種表演是非常吃功夫的。你可別說“別看京劇,去看歌舞算了”。

    五、關於舞臺佈景。當然這個問題已是不是問題的問題了。可以運用現代化的聲、光、電技術來表現襯托反映劇情的需要。現代戲《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時的背景場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透過它顯示出茫茫林海雪原的雄偉,也顯示出英雄楊子榮要穿過這罕無人至的茫茫雪原所要付出的極大的代價和困難的程度,從而更加襯托了英雄的偵察排長楊子榮的偉大形象。

    六、加強演員的素質的思想的培訓和教育。前輩演員演戲,不只是為演戲而演戲。之前,他們都要深入基層體驗生活,要到農村、部隊、工廠、碼頭、海島,到田間地頭,車間連隊和基層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少則三、五個月,多則一、二年。演員有了深刻的生活體驗,把自己融入角色之中,彷彿就是自己的經歷,演起來才能出神入化,才能有感情。要防止為演戲而演戲,浮華浮躁,沽名釣譽。

    希望借鑑現代戲的可取之處,能夠創作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藝術精品。

  • 4 # 清風朗月zgh

    京劇樣板戲,全稱是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是文革期間創作推出的一批優秀京劇藝術作品,主要包括《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平原作戰》、《杜鵑山》、《海港》、《龍江頌》等。

    我是在少年時代透過電影熟悉上述京劇的,這些京劇電影每部都看了不止3遍。同時,那時候,各級文工團、各類宣傳隊排練節目,基本上都是學習排練這些京劇。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時代的變遷,我認為,現在看來,這些京劇樣板戲仍然不愧為樣板,並且堪稱經典,是今天需要學習借鑑的。其理由有三:

    第一,這些京劇樣板戲的思想性與藝術性達到了空前高度,並且也達到了完美統一,尤其把政治性融入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之中,是歌頌黨的領導的力作,是歌頌人民的力作,是歌頌軍隊的力作,這個需要學習借鑑。

    第二,這些京劇樣板戲一以貫之地突出主旋律的創作指導思想,精湛高超的作品質量,出色非凡的藝術表現力,這個需要學習借鑑。

    第三,這些京劇樣板戲是改革創新、推陳出新的成功藝術作品,其尊重藝術規律的科學態度,大膽探索的精神勇氣,這個需要學習借鑑。

    改革開放以來,也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藝術精品。但不可否認的是,粗製濫造的影視劇即便在今天也仍然很多,真有些讓人目不忍睹。現在,應當有組織有計劃地創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可由有關宣傳文化部門牽頭,在全國選調優秀文藝工作者,集中人員、集中精力、集中時間,搞出幾部叫得響、立得住、傳得開的電影、電視劇、戲劇、舞劇來,以謳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 5 # 手機使用者78634813355

    現代的文化創作應當學習毛主席 的文筆,把複雜 的東西用最普通語言表達出來,使人民聽懂了,喜歡了,能傳承,目標就達到了。

  • 6 # 魏青衣

    其實樣板戲在某種程度上,不過是中國戲劇的一個樣板間而已。在京劇數百年的發展歷史上,樣板戲無疑是規模最大的一場變革,用京劇來表現革命是一次巨大的創新。

    唱腔、道白、服飾、道具以及音樂均大不同於以往,而西洋管絃樂器的加入,一改傳統京戲“三大件”單調的表現手段。試想楊子榮“打虎上山”那段唱腔,如沒有管絃樂隊高亢雄壯、淋滿酣暢的伴奏,效果定會大打折扣。我認為現代藝術創作應該從樣板戲中學習借鑑的東西有很多,但最值得學習的就是創新。不可否認的是,樣板戲融入了太多的創新元素,除了唱腔、道白、服飾、道具、樂器等方面的創新之外,樣板戲還在更多的方面進行創新。

    比如樣板戲除了以戲劇和舞劇的方式全國公演外,還製成彩色電影、電視紀錄片、廣播劇、唱片、中小學語文課本,甚至發行劇本、曲諧、掛圖、年曆、明信片、字帖、畫片等,使樣板戲傳播到每一個人的生活中。從舞臺進佔全華人民的精神領域,形成了“人人都唱革命樣板戲”、“學唱樣板戲,爭做革命人”的局面,樣板戲成為中國的官方戲劇,即使是一個縣劇團的演員,也都會演上那麼一兩部樣板戲。

    樣板戲毫無質疑的可以稱之為所有藝術形式的榜樣,原因就是在於它的成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一這是眾多真理中用得最濫的一條。“榜樣”總是從眾多普通平凡的人與事物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奉為經典。榜樣可能隨著時光的流逝,失去它固有的高度、稜角、位置,甚至變作一塊無奇的鵝卵石,徹底潛入歷史的河床之中。但我們都有稱之為“回憶”的那個心理習慣,我們可以把“榜樣”作為某個歷史階段的座標。

    “樣板戲”作為上個世紀某段歷史的特殊座標,這個興盛於上世紀60年代,風行於上世紀70年代,湮沒於上世紀80年代,重新發掘於上世紀90年代的交織著各個時代文藝樣態的文化符號,至今仍然活生生地映現在許多人的回憶之中。這其實就是樣板戲的魅力,它能夠使好幾代的人將其深深的回憶著,一種藝術能夠在幾十年後,仍然不時的被人們所提起,就是因為它的創新,它以一個特殊的姿態存活在戲曲界,這就是值得現代藝術創作值得學習的地方。

  • 7 # 千枝萬葉74080886

    所謂“京劇樣板戲”的稱謂不妥!

    原因是,當年權威媒體的規範稱謂是“八大革命樣板戲”!

    隨後擴大到包括鋼琴協奏曲《黃河》在內,稱為“九大革命樣板戲”。

    再後來的稱謂是“革命樣板戲”的數量達到了“十六七個”,其原因在於其中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以及後來的鋼琴協奏曲《黃河》等,根本就不是什麼“京劇”!

    因此,權威媒體的表述也只能是含糊的“十六七個”,而不是確切的數字。

    因此,標題中所謂“京劇樣板戲”的稱謂應改為“革命樣板戲”,才合乎規範。

  • 8 # 8794090313417塞尚

    你說說:學子,教授,專家是京劇,音樂,相聲培養出來的還是北大清華,西南聯大培養出來的?梅蘭芳為梅博士!怹是哪個大學培養出來的博士?

  • 9 # 李雲278237621

    首先是藝術從業人的敬業,再者,從表情,動作,唱腔,表達整體上恰到好處的表現。做到這些,也可稱得上藝術的尖端了。

  • 10 # 王榮聯1

    現在藝術創作應向京劇樣板戲學習借鑑哪些東西?這是一篇大文章,筆者只想拋磚引玉說一、二。首先,藝術創作必須“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一切以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為出發點,反映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只有來源於生活,貼近生活,反映生活,然後再高於生活的藝術作品,才是時代的好作品,才會受到人民群眾的喜聞樂見。而那些遠離人民群眾的閉門造車的作品,必定受到人民群眾的唾棄。其次,藝術作品的人物造型、情節和語言,應該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熟悉,所喜歡。因為大眾化的典型人物、典型語言,才具有藝術生命力。遙想五十年前的文藝工作者,他們用京劇形式去表現戰爭中的工農兵形象,前無古人,沒有範例,獨僻溪涇,但卻獲得了空前成功,走的就是群眾路線。今天我們的藝術創作,學有榜樣,習有楷模,沒有什麼人間奇蹟不可創造。

  • 11 # 寧靜致遠186136159

    拋開歷史的、政治的背景等因素,僅從藝術角度而言,我認為當下的藝術創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借鑑。

    一、認真的、紮實的、深入基層,深入實際,貼近群眾的創作理念,創作態度,創作實踐,創作路徑。而所謂的閉門造車,靈光乍現,天才思考,這均是自欺欺人,弄虛作假,不切實際的胡說八道。是逃避現實,僥倖心理的臆想,是絕不會出精品的,絕無絲毫可能!務實甚至是艱辛的創作步履,是適用於所有藝術門類創作通向成功的唯一之路,必由之路!

    二、必須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繼承傳統,創新發展的方針。汲取、借用一切有益的,優秀的藝術手段,滋養、壯大民族藝術。

    三、就京劇而言,所謂“樣板戲″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改進、創新。一是不再拘泥於傳統唱腔“套子″,而是根據劇情,人物,情緒需要,靈活組合唱腔弦律。克服了“套子”的侷限,使其唱腔更加豐滿,更符合人物和劇情。二是豐富了伴奏風格,在“三大件″基礎上,大膽加入西洋交響樂器參與伴奏,使得氣勢更加宏大,表現力更為豐富,藝術感染力更強。更加好聽。三是節奏的變革,一改傳統戲節奏稍顯緩慢風格,使戲的節奏更加緊湊明快。四是在唱腔調式上有發展,如《海港》中方海珍的一段“寬板″!《細讀了全會公報》,即是類似於6/8拍節奏創新調式。令人耳目一新。五是舞美的豐富和真實感。這是借鑑電影、話劇的表現形式而移植運用於京劇表演的成功實踐。

    四、以上所述,主要要談了創作和“樣板戲″的部分改革。其實這些均是手段,而更重的還是人——即演員的問題!

    坦率而言,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距今,已有近50年了,不客氣的說,絕大多數藝術門類的主體——演員,其功力與幾十年前的前輩相比,差距是十分明顯的!!!什麼道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與前輩相比,當下很多青年演員,練功不認真、不刻苦,滿足於外形所謂靚麗,滿足於一知半解,甚至有人熱衷於炒作,作秀。要明白,功夫不到,談何優秀!這方面,應好好的,服服的向當年那些藝術前輩學習!

    以上所述,因題目太大,因能力侷限,難免掛一漏萬。但有一點我確信——藝術是功力的凝聚!

  • 12 # 雪下的梅

    現在很難再出那樣精美的作品了。原因是,現在的人急功近利,不可能再和過去一樣沉下心來,只是為了藝術。就像現在的戰爭片,再也拍不出地道戰,南征北戰,…等經典的影片了。終歸一個字,利是根本原因。

  • 13 # 胡152351209

    樣扳戲是許多內行專家編匯出來的,唱腔和唸白等各方面經過改革都不錯,如果拿到現在參加戲劇調演或參賽每個劇目都屬上乘。改進後的唱段大眾化丶大家易唱。只是成年累月返返復復總是這幾齣戲把大家聽傷了(這也是當時政治需要)。但未離京劇其宗。而現在某些人打著傳承、普及改革的幌子(就是個"利"字)在臺上把京劇糟蹋得不成樣子,改得離普,成了"四不像",就像一個人穿西裝帶個瓜皮帽。

  • 14 # 依帆652

    並不是不知歷史與創新,而是這夥人有私心,靠金錢與權:勢聽人叫聲老爺,大人順心,看向私心宣戰革命扎心,因而抱著才子佳人,帝王將相不放,而今到處翻案,被歷史宣判了的沉渣也建立起紀念館

  • 15 # 開心98302

    應學習樣板戲中大力歌頌工農兵光輝形像的基調,讓人們奮不顧身朝著共產主義偉大目標前進,借鑑樣板戲中那些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舞蹈正能量形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推薦幾本心理學入門書籍,有趣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