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版畫研學阿杜
-
2 # 好好對對子
自古以來,寒門,也就是最底層的人,是一直都會產生貴子的。
只不過,這種機率非常小,現在也是一樣。
除非改朝換代,上下顛倒,才有可能產生大批次的由底部一下子躍到頂部的機會。但是這種情況,往往經過兩三代人後,社會階層就會固化。之前底層人的後代由於父輩的原因,可以享受高等的教育,高階的生活,比普通人不知要好多少倍的機會;而那些被推翻的或者沒有參加這種變動的人,依然落入了底層的階級之中,他們想要出人投地,就必須遵守統治階級制定的條條框框,想要衝破這個束縛,成為人上人,那就成了極難的事。
假設一下,兩個人,他們的父親分別是億萬富翁和普通農民。試想一下,他們做同一樣的事情,哪個成功率更高一些?
<<西虹市首富>>裡有一個片斷,王多魚的助手和那個請出的高人,他們買了一片爛尾樓,結果成了學區房,一下子賺了十個億。是他們有眼光嗎?如果是有眼光,他們之前怎麼賺不到這個十個億。還是因為他們手裡有錢了,就容易賺到這十個億了。
我本身就是出身於寒門呀,但我覺得我自己一直在努力呀,勤勤懇懇的工作,小心翼翼的生活,節儉每一分錢,珍惜每一個讓自己翻身的機會。可是我蹦不出那個龍門呀。就連買點股票,都要被套。
後來我才發現,其實那些高大上的人物們,他們腳底下踩著的正是我們這樣的寒門,數也數不清,離開我們了,他們就會一腳踩空,摔的什麼也不是。
但是我們依然相信,寒門會出貴子,努力吧,畢竟還有希望。
-
3 # 我是萬能源
不管在哪個年代寒門也有出貴子的時候,且豪門也有出敗家子的時候。
但以當下這樣的社會現象寒門並不是不能出貴子,而是再難出貴子。而恰恰相反的是豪門出敗家的卻大大減少。
現在我們來圍繞主題分析一下寒門能不能貴子。
如今社會階層間流動性小,優越家庭的孩子能夠透過家庭、朋友,結識更多的成功人士,而寒門子弟的家庭多為工人、農民和普通職員,他們缺少必要的途徑去結識那些對自己日後有幫助的人。廣闊交往的支撐條件、辦實業的資金來源等,都是貧寒家庭較難以辦到的,故而上升通道的起點位置就相對低了許多,成功也就相對較難。
大部分人都覺得貧窮是苦難,它可以摧毀一個家庭的希望。
苦難就是苦難,苦難是痛苦的,我們不願意接受,甚至我們不敢接受。
但短期之內可能確實無法舒緩苦難,人們就會被迫自己騙自己,告訴自己今天的苦難是和明天的成功聯絡在一起的。
有人對”寒門能再出貴子“提出了自己的質疑,他們認為“雞窩裡根本飛不出金鳳凰”、“高考一時爽,等進了大學還是要做個屌絲,永遠拼不過富二代”,在當今社會,靠“知識改變命運”太難了。
世俗標準上的寒門,指的是“物質上”的寒門,還是“精神上”的寒門。
反觀網路上,有多少人敲打著鍵盤,“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卻在現實生活中畏首畏尾,瞻前顧後,虛度光陰,甚至啃老消磨時光,這些精神上的寒門才是真正難以跨越的。
寒門不一定能出貴子,而豪門亦然。你覺得呢?
-
4 # 恍如隔世CG
《7 UP人生7年》英國這部很了不起的紀錄片,一個導演,拍攝了14個孩子從7歲到56歲(2012年)的變化,驗證了在英國,社會階層(Social Layers) 是很難逾越的,階層之間的流動性( Mobility)幾乎沒有。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 用我們中國話來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 可以去網上搜一搜這部片子,就如同看《朗讀者》,無需說教,看看別人的親身經歷,一定會對這個問題有發自內心的最真實的答案。
說回我們中國,改革開放了40年,60年代中到70年代出生的孩子,趕上了改革開放的最佳時機,也在他們中間,造就了一個富裕的中產階層。他們中的不少人的孩子,從小就開始接受未來時代發展所需要的各種綜合素質的薰陶和培養。所接觸的人脈、資源、教育、體驗、見識,都是一般普通家庭無法給與的。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某個北京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寫道他們的博物館是免費開放的,很多中小學會到博物館去開展課外活動。他發現那些來自高階私立學校的孩子,在博物館裡的學習是非常認真的,提出的問題甚至是有相當的難度,說明這些孩子有很好的歷史、地理、人文基礎。而且私立學校的孩子自己提出中午不吃飯,直落!而一間普通學校也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這間學校推遲了半小時才到博物館,又要求提前半小時結束參觀,理由是必須趕回去吃學校提供的免費午餐。
你看,當溫飽問題還需要考慮的時候,是無法顧及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而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推手,正是那些處於上層建築階層的人,他們制定國家政治需要、法律條款、經濟政策、軍事準則等,這些宏觀大計的確定,絕不是普通群眾指手畫腳而為。這些人才來自什麼樣的家庭呢?他們不就是我們說的“貴子”嗎?
-
5 # 俺不繫渣渣輝
現在寒門出貴子很難,現在寒門出敗子——窮家富養,正在毀掉我們的後代!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社會同病。尤其是獨生子女,從小家庭慣養,凡事父母代替,缺乏生活鍛鍊,不能獨立自理。更沒有承受壓力,經受挫折的韌性與堅強。
在中國當下的社會中,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衣食無憂,生活優越。但是許多的工薪階層,收入並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當富二代養,滿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機電腦非蘋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
雖說關愛下一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值得弘揚,但萬事都要有個度,太過溺愛就走向極端了,父母的“呵護”,對於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味“毒藥”。
相當一部分孩子培養成了豆芽菜,不是白嫩細長,便是白胖端粗。只能順著捋,經不起半點揉搓。從小,便不許孩子對環境與事物有切身的認知與接觸,這也怕髒,那也怕碰。在孩子的成長期間,用愛剝奪了孩子練就本領,經歷挫折,學會自我成長的權利。
最終,只能培養出宅男浪女,遊手好閒,坑爹啃老還有怨言的不消子女。不幸的是,這樣的子女並非出自富家子弟,而是,普遍地出現在平民家庭。窮家養富子,小雀兒下鵝蛋,逼死父母,害死自己,悲哉!惜!真該再次呼喊:“救救我們的孩子”了!——從小不教育子女,到老被子女教育,結局就悲慘了。
有的大學畢業,卻眼高手低,這也不想幹,那也幹不了。可憐他們的父母,從小嬌慣,老認為孩子還小,只予滿足,不予約束,任性發展,成為不除的田,不剪的樹,能夠茁壯成長嗎?他們再苦也不苦孩子,一切圍著孩子轉。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太陽,別人都該為他服務的。常此以往,不把孩子慣壞才怪呢!習以為常,儘管長大了,他們也根本不顧及自己的家境與父母的辛苦,極力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張揚攀比,不勞而獲,夢想一夜暴富,不知天高地厚!
“要一代沒一代,腦袋不讓磕菸袋!”說的就是屁也不是又自以為是的敗家子兒。用來比喻當今那些慣二代、寵三代是再恰當不過了!如果,這樣的現象只是出現在官二代、富二代,倒也財富配位。但,大部分出現在普通的百姓家庭,而且日以蔓延,
一是家庭慣養之過,二是脫節生存技能的應試教育,培養出了有學歷,沒經歷的廢物,是可憐與可悲的!就因為媽媽要他去工作,結果,這名宅男以跳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可憐父母一生的心血,被他一跳盡毀,並流下了餘生不盡的痛苦……
更有,不斷向父親要錢,一時得不到滿足,竟然用鐵錘砸死母親,親手殺死父親的——不僅傷失了生存能力,而且傷盡了天理人倫。《今古奇觀》也沒有這樣的離奇!糾其根源,是我們的道德體系和教育根本,都出現了嚴重的偏差。不是教孩子認世做事,而是要孩子只顧無謂地考試,以分數為標準。望子成龍——結果成龍畢竟太少,多數落為魚蝦。可悲的是落為魚蝦後,仍然抱著龍鳳夢,是蝦不願去吃泥,生存成了大問題!
不曾也不能吃苦的孩子,因不曾嘗試過勞作的辛苦, 會變得好吃懶做,只顧享樂,沒有擔當和不知感恩。即使長得牛高馬大, 也依然是伸手將軍, 依賴父母和他人的供養。這些窮人家的“富二代”只會使家庭變得更窮。
但是,凡事無絕對,這只是部分現象,寒門如果想要出頭,機遇和努力都必不可少,只是現在出頭比以前更難了。
-
6 # 麥田中的稻草人885
就我理解:
一個家庭能不能出貴子,與這個家庭貧不貧窮沒有關係,還是在於一個家庭的家風!家風好培養出的孩子自然成才。而且有學問的家庭培養出的孩子往往更優秀。
-
7 # 居家好劇
當今,寒門難再出才子的原因分析
自古寒門出才子。但是當下,很多人認為寒門難再出才子,絕非危言聳聽,靜下來分析,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求學成功不再是成才的基礎。大中專畢業生國家統分以前,寒門出才子較多,但是這之後,寒門男再出才子。特別是大學生畢業自主擇業以後,農村的父輩們、孩子們不能再以上大學作為他們改變自己命運的唯一渠道,畢竟還要二次就業。父輩與其傾其一生的精力財力去供孩子們讀書,不如早讓他們去社會上闖蕩。寒門的孩子們,不得不秉承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祖訓,去賺錢養家,支撐起家庭的重擔。除非這樣的寒門子弟有超人的才華。
2、“優勝劣汰”已經分化出不同的社會階層。已歷經數十年的高考,相對智商較高,基因優秀的寒門子弟已經經過自己的努力跳出了寒門。剩下的寒門子弟不得不遵循著自然界最一般的規律,還留守在寒門。優秀的都優秀了,剩下的還是剩下了。本人沒有絲毫蔑視寒門子弟的意願。但這是一般的規律,我們不得不面對。
3、思維意識在一定程度影響著教育。已經優秀的賢者知道怎麼教育後代,怎樣培養後代們各方面的能力與素養,怎樣培養他們的智商、情商與愛商。怎樣培養出成功的人,善良的人,最起碼不對社會有危害的人。而寒門的父輩們,已經經歷了高考、創業的淘汰,或殘疾,或疾病,為了生活整日的奔波,整日的勞作,沒有時間、精力和財富,甚至是沒有意識去培養他們的後代,只能靠後代的自覺自勵。成功的也只能是才智卓越者,而這些才智卓越者可謂鳳毛麟角。
4、教育的公平也只是相對的。教育到今天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公平。政府已經盡最大努力為農村子弟、寒門子弟提供儘可能的教育公平。但是教育的公平問題確實是客觀存在的。教育的公平不僅是在校舍、在師資等軟硬體,教育的差異更多的在教育的氛圍,教育的文化底蘊。一個大學的附中與一個偏遠鄉鎮的中學就算所謂的軟硬體都一樣,但是教育的差別也可能是天壤之別。
5、背後的社會資源不同造成通向成功的基礎迥異。成功者為其後代提供的人力資源是寒門子弟的父輩們不可能比肩的。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有其偶然性,我認為更多是必然性。要麼靠智商、要麼靠情商、愛商。但是無論從什麼方面取得的成功,其經驗、其人脈、其成功的基礎都可以與後代們分享, 並且可以鼎力相助他們成功。相比寒門子弟,他們的父輩之所以貧困,無論天時地利人和可能都不佔,無論是智商、情商與愛商,才智、財富、人脈與資訊,他們可能都不俱備,還有的是殘疾,患重大疾病,才造成自己的貧困。他們的子孫要想成功,只能靠自己的拼搏,靠機遇,靠貴人相助,才有成功的希望,但是目前的社會狀況,上升的渠道千千萬,上升過程的困難程度比過去有過之而無不及。
回覆列表
凡事沒有絕對,不過現在寒門出貴子的機率太低了。
在網際網路發現飛快的今天,貧窮的人是不能直接去創業,成功的機率幾乎為零。
現在的成功要有超然的好想法,足夠的資金支援,廣闊的人脈!還要有非常棒的團隊!這其中哪一點都不是隨便一個人都所擁有的。
但凡事無絕對,想要創業成功必須要有時間去積累,自己去創造機會,在長時間的積累中去走向成功!
我歸納了幾個成功的要素:
一,對於成功和財富的渴求
二,有自省能力的折騰動力
三,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四,有非凡的才學
五,有良好的機遇。
當然這幾條除了最後一條,只要擁有其中一個都可以。我只提醒一點的是,看清楚自己,不要跟命運死磕,但還跟自己死磕,向內拓展我們自己的見識,向外拓展我們的待人接物的交往能力,向左拓寬自己對生活的認知,向右鍛鍊自己把握財富的能力。這樣的人生更值得我們去冒險,去探險,去探求和渴望。最後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