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學小偵探
-
2 # 怪醫J小生
我是蔣小生,希望透過普及醫學知識的機會讓人們更好預防疾病,瞭解疾病,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習慣。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關於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首先要知道,目前膽囊結石和膽囊息肉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是:膽囊切除。那麼膽囊切除後是否會增加腸癌的風險?
我們都知道,人的膽囊具有濃縮、儲存和排空膽汁的功能。平時肝臟分泌的膽汁大多儲存在膽囊,膽汁的作用是乳化脂肪,促進脂肪吸收,當我們吃飯以後,特別是進食含油脂多的食物後,膽囊就會收縮,把儲存的膽汁排入腸道,發揮消化、吸收的作用。如果膽囊被切除了,肝臟分泌出的膽汁沒有了儲存的地方,於是膽汁則會晝夜不停地直接進入腸道,膽汁被腸道中的細菌分解後,產生次級膽汁酸。高濃度的次級膽汁酸在腸道細菌及初級膽汁酸的作用下,轉變為甲基膽蒽,後者有較強的致癌作用,由於大腸粘膜長期暴露於較高濃度的甲基膽蒽下,可能使大腸癌的發生率明顯增加。
但這個變癌的過程大概需要10~15年以上。但是也有一些醫學研究者持反對態度,因為他們觀察了上千名做了膽囊切除和未做過此種手術的病人,發現這兩種人中患大腸癌的機會相差不多。因此,到目前為止,尚不能肯定地說做過膽囊切除的病人更容易得大腸癌。
那麼膽囊切除後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飲食生活方面有哪些建議?雖然沒有循證醫學的證據明確表明膽囊切除與大腸癌患病率的關係。但是還是建議那些切除了膽囊的患者,尤其是40歲以上,切除膽囊5年以上者,最好2~3年就到醫院做一次腸鏡檢查。因為腸鏡檢查不僅可以幫助發現結直腸病變,也可以在內鏡下微創治療腸道內的良性病變與早期腫瘤。此外,飲食習慣規律,平時也要注意觀察大便的形狀變化,有無出血,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我們不能因為畏懼膽囊切除後發生大腸癌,而亂投醫,錯誤的選擇其他治療方式。我們需要理性的、正確的認識膽囊切除術,最重要的還是要定期檢查,心態良好,飲食規律,避免油膩辛辣。 -
3 # 汪醫生小課堂
膽囊位於肝臟的後方。膽囊是一個儲存、濃縮肝臟分泌膽汁的器官,它在人體脂肪吸收中起著重要作用。如果膽囊切除後人體對脂肪消化、吸收能力大大的減弱,可能會出現脂肪瀉等症狀。
膽囊結石切除後容易得腸癌嗎?
目前還沒有非常充足的證據認為膽囊結石膽囊切除會增加腸癌風險,這個問題是有一定的爭議。但是目前多數研究還是認為膽囊結石膽囊切除後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患腸癌風險。1978年國外學者首先提出這個觀點,即膽囊切除後更容易併發腸癌。國內學者於2012年發表了一篇關於華人膽囊結石或膽囊切除術與腸癌發生的薈萃分析。該文章得出以下結論:膽囊結石以及膽囊切除術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腸癌發生的危險性,進一步的探索發現膽囊結石與腸癌發生關係更為密切。同時國外一項較大人群的分析也顯示膽囊切除一定程度上和腸癌發生有關。我們都知道腸癌的發生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具有相關性。但多數腸癌的發生是與不良生活習慣是相關的(環境因素)。因此對於膽囊切除後的人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呵護自己的腸道健康降低這種風險。膽囊結石是否需要切除,建議諮詢主診醫生。
日常生活中如何照顧你的“膽囊”?
-
4 # 胡洋
隨著現代人的飲食、生活方式改變,乳腺癌、結直腸癌的發生率有所上升。因此腸癌的一重要因素就是飲食因素,目前已證實“西方化飲食”即高脂肪、高動物蛋白、少纖維、精緻碳水化合物等與腸癌的發生高度相關。此外,遺傳因素、部分腸炎(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肥胖等也與腸癌發生相關。
那麼膽囊切除與腸癌發生有關嗎?
目前本問題無明確結論。膽囊切除後會造成病人對脂肪的消化吸收不良、增加膽汁返流造成胃粘膜受損或膽源性胰腺炎可能。但是是否增加患癌機率目前無一致意見。認為膽囊切除後會增加腸癌發病機率的理論基礎有:
1.膽汁經肝細胞生成無膽囊貯存,只能源源不斷進入腸道,刺激腸粘膜造成細胞通透性增加,增加了腸道對致癌物、毒素的吸收;
2.腸道內膽汁酸經代謝後產生的次級膽酸可促進腸上皮化生,增加癌變機率;
3.初級膽汁酸及次級膽汁酸可增加多胺合成酶的活性,而多胺代謝的紊亂與癌症發生密切相關。但部分學者回歸性分析了該問題陽性報道的資料,認為這些陽性報道有偏差,不能得到膽囊切除導致腸癌發生率提高的結論。且腫瘤是一個多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如何在研究該問題時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是一個相當難的問題,且膽汁酸促進腸癌的發生可能需要十幾年,隨訪時間也較長。
雖然目前該問題的結論我們無從知曉,但我們可以努力降低這種可能。腸癌與我們飲食 、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方式:
1.日常飲食注意高纖維素、適量脂肪食物的攝入,避免熏製、燒烤食物的攝入,多采用蒸、煮、拌、燉等烹飪方法,且這些烹飪方式還可以一定程度降低消化不良的發生。此外,可以增加牛奶的攝入,因奶製品中富含鈣及維生素A,D,可抑制或減少膽酸的分泌。
2.適量的運動不僅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還促進腸道的蠕動,降低宿便在體內的長時間停留,減少毒素的吸收。
3.保持開心、愉快的心情也十分重要,因為負面的情緒可以直接抑制機體免疫力,而積極的情緒則有益於對抗疾病。
4.還有就是日常注意自身身體狀況,如果有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消瘦,或排便習慣、糞便性狀等的改變時需注意積極就診。
5年一次的腸鏡檢查也是不錯的一種方式。
回覆列表
膽囊結石切除後容易得腸癌?準備的表述應該是:因膽囊結石切除膽囊後,是否會增加腸癌的發病率。這是每一個被我們醫生建議切除膽囊的病人最為擔憂的一個問題!
就是這人沒膽囊了,會不會有什麼嚴重後遺症? 陳醫生在之前的問答《無膽囊的人能活多少年》已跟大家說得很詳細了,也明確告訴大家:切除膽囊後,並不會對我們個人的壽命有多大的影響,但是說一點影響都沒有,那也不是,畢竟膽囊是我們人體膽道系統的一部分,後遺症還是多多少少存在的。
那麼膽囊結石切除膽囊後,真的更容易得腸癌嗎?要想知其然,必要先知其所以然!
首先,我先帶大家瞭解下我們的膽囊是幹什麼的?
注意,雖然我們稱之為膽囊,但是我們人體的膽汁並不是由其分泌的,分泌膽汁跟我們的膽囊沒有多大的關係。在我們人體內,肝臟才是分泌膽汁的主要器官,而膽囊主要是負責濃縮、儲存和排空膽汁。
如圖:肝臟分泌的膽汁,透過肝內膽管,大部分會儲存在我們的膽囊,然後膽囊會對膽汁進行濃縮,只有極小部分會直接匯入我們的膽總管直接排入到我們的十二指腸,進入腸道。
但是當我們攝入一些食物後,尤其是含有高脂肪的食物,膽汁才會直接從我們的肝臟和膽囊內大量排出到我們的十二指腸,與腸道中的食物混合後進行消化和吸收。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膽囊就像是大家膽道系統中的一個“錢包”,平時起到儲存膽汁作用,需要時可以排空膽汁,把膽汁排到我們的腸子裡面。
但是大家看上圖也可以發現:我們人體有一個特殊解剖結構特點,就是膽囊切除後,這個“錢包”哪怕沒了,我們肝臟分泌的膽汁也可以隨著肝內膽管,膽總管直接進入到我們的腸道中去,就是變成了肝臟分泌有多少膽汁就立即往我們的腸道直接分泌多少,而這點正是我們膽囊切除後可能會引起結腸癌的重要因素!
因為我們人體中的膽汁有一種特別重要的成份,叫做膽汁酸,它剛從我們肝臟分泌出來以後,被稱之為“初級膽汁酸”,當它進入到我們的腸道,與我們腸道中的大腸桿菌發生作用以後,就會變成“次級膽汁酸”。 由於膽囊結石切除膽囊後,肝臟分泌的膽汁會源源不斷往我們的腸道分泌(如下圖所示)。因此這種次級膽汁酸不僅會大量增多,而且還會在大腸桿菌和初級膽汁酸的作用下,轉化為有致癌性的“甲基膽蒽”,從而是增加大腸癌發病率!
但目前這關於膽囊切除後會促進消化系統這方面癌症的發生發展,事實上還沒有獲得臨床上所有專家和機構的認同,也沒有明確有力的證據研究證實這一點,甚至有的專家認為這膽囊切除後跟大腸癌等消化系統癌症的發病率沒多大的關係。因此,現在不能說,膽囊切除後一定會讓我們更容易得腸癌!
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對於有必要切除膽囊的病人來說,切除後利大於弊!因為切了膽囊,不一定會得癌症。相反,你選擇不切,由於長期炎症的反覆刺激,反而更容易得膽囊癌、膽管癌等惡性程度更高的癌症。
當然,對於切除膽囊的人來說,也要注意防患於未然,定期體檢是絕對有必要的!我們建議:切除膽囊5年以上的,尤其是40歲以上的,最好2年就要到醫院胃腸鏡和CT檢查,排除胃腸道等消化系統的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