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袁世凱千古下聯:華人民萬歲
據說當年袁世凱一命嗚呼的時候有一個四川文人寫了一副輓聯,要送到北京去,身邊的人都不解,說這對聯失對了啊,袁世凱對不起華人民啊。那個文人就說了,事實也是袁世凱對不起華人民!這個對聯為嘲諷聯,失對的主要意義為嘲諷袁世凱的,此乃真是絕對中的奇葩,世無僅有。
還想到一對:
鴻是江邊鳥
蠶是天下蟲
拆字 覺得很有意思~
我是一條分割線-- 你好
王闓運,湖南湘潭人。又名王湘綺,清末學界鉅子,詩文號稱天下第一。 竊國大盜袁世凱,利用種種陰謀手段,奪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但是為了欺騙人民,還是要搞一下選舉。經過三次投票,花了十多個小時,代表們在軍警的包圍下,不能吃一口飯,不能喝一口水,甚至不能撒一泡尿,終於透過“選舉”選袁世凱為中華民國總統。全華人民震驚,紛紛表示反對。王闓運為此專門寫了一副對聯: “民猶是也,國猶是也;總而言之,統而言之。” 此聯運用了鑲嵌格,把“民國總統”四個字分別嵌在每一句話的開頭,表明了諷刺的物件是竊國大盜袁世凱。言下之意是說,所謂的“民國總統”,只不過是如此而已。告訴我們,這個所謂的“民國總統”,不是真正的民國總統,只不過是一個憑藉武力用暴力手段奪取政權的一個軍閥。後來,袁世凱的反動面目越來暴露得越清楚,居然復辟帝制。南方的革命力量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護國討袁運動,其時,南方成立了護國軍政府。袁世凱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被迫取消帝制,但還想賴在中華民國大總統的位置上不下來。王闓運針對這種情況,將上面一聯各加了幾字,便又有了一副妙聯: “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一說王壬秋) 當然,此聯同樣地嵌入了“民國總統”四個字,說明還是批判袁世凱的。妙就妙在此聯又嵌入了“東西南北”四個方位詞,使對聯內容更加豐富。而且,把鑲嵌的內容摘錄出來,作者的意思就更加明顯了:“民國何分南北?”表明作者希望袁世凱倒臺,南北實現統一;“總統不是東西!”是對袁世凱的真實揭露,說明他不是一個好東西。 幾個月之後,袁世凱眾叛親離,在全華人民的唾罵聲中,可恥地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王闓運聽此訊息,高興地給袁世凱寫了一副輓聯,這副對聯在中國對聯史上是唯一的一副特殊對聯,既是空前的,也許也是絕後的: “袁世凱千古;華人民萬歲。” 對聯一貼出來,有人就說話了。這王闓運身為大學者,怎麼寫出了這麼糟糕的對聯?上下聯字數都不一樣多?大家議論紛紛,但沒有一個人向他提出來。後來,終於有一個人膽大些,向王闓運提了出來:“王老先生,你的這副對聯寫得不夠好呀。” 王闓運裝著不懂他的話:“怎麼了?難道我寫的對聯不對嗎?” “是不對!” “哪裡不對了?老夫倒要請教。” “這上聯五個字,下聯六個字……” “哪裡的話!對得很好嘛!” “對得好?這‘千古’對‘萬歲’倒是挺工整的;這‘袁世凱’怎麼對得起‘華人民’?” 王闓運不由得撫掌大笑:“說得好!說得好!‘袁世凱’對不起‘華人民’!是嘛,是嘛,袁世凱‘對不起’華人民!袁世凱對不起華人民!”他把“對不起”三個字的音讀得重重的,越說越激動。圍觀的人起初聽不懂他的話,後來聽他這樣一說,恍然大悟,他們一邊點頭,一邊向王闓運報以熱烈的掌聲。是啊,袁世凱對不起華人民嘛! 妙用“對不起”三字的雙關意義,深刻地揭露了袁世凱的倒行逆施給華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王闓運先生作為一個大學士,腹內詩書千萬卷,處處都表現出聰明和機智。有一次,他遊泰山時,恰逢廟裡死了一個和尚。廟裡的住持和尚早就聽說過王闓運的大名,知道他的字寫得好,對聯也寫得好,名聲也好,便要求他為死去的和尚寫一副輓聯。一來呢,是想瞧瞧他的墨寶,二來呢,也借一借他的名氣,也許今後的香火還要旺一些。王闓運聽了住持的話,默不作聲,提起筆來,寫下了這麼一句上聯: “東嶽廟死了個和尚。” 眾人一看,這叫什麼上聯?通俗得不能再通俗了,只不過是把死了和尚的事說了出來。看到這裡,有的人就有輕視他之意,有的人卻在想,看你對個什麼樣的下聯來。王闓運不氣不急,沉吟了一會兒,提起筆來,寫下了下聯: “西竺國添一尊如來。” 下聯一出,眾人拍手叫好。此聯上聯看似平淡,其實是為下聯作鋪墊的,真正妙的是下聯。下聯採用了流水對的手法,承接上聯而寫。“西竺國”即是“天竺國”,是中國古代對印度的稱呼。在佛教看來,“西竺國”代表的是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佛教追求的最高境界。“如來”是漢語裡對佛教創始人釋伽牟尼的稱呼,用他來比喻得道高僧,是最崇高的評價了。所以,下聯對死去的和尚的高度評價,比任何其它語言都更有力。
三十四、劉羅鍋巧對析字聯
劉羅鍋,指的是劉墉,“劉羅鍋”是民間老百姓對他的稱呼。他曾任乾隆皇帝時的宰相,由於他聰明過人,幽默風趣,深受乾隆的喜愛。跟紀曉嵐一樣,他也常常與乾隆皇帝一起吟詩聯對取樂。 劉墉初次進朝時,乾隆皇帝見他其貌不揚,甚是不悅。但是作為一朝天子,又不想落個以貌取人的名聲,便出了個上聯要劉墉對: “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 此聯為析字聯,第一句中的前三字組合成一個“思”字,後一句又將思字反覆運用了三次,是一絕妙上聯。 劉墉才思敏捷,立即對出下聯: “寸身言謝,謝天謝地謝君主。” 此聯更妙,除了工整對仗,且隱含了自己是“寸身”的一介書生,能得到皇帝重用,感謝之情表白得體。 乾隆皇帝點點頭,仍想難為劉墉,便再出一聯: “只可嘆,彎木難當頂樑柱。” 劉羅鍋不卑不亢,隨即對出下聯: “甚為喜,屈弓才可射天狼。” 聽到“天狼”二字,乾隆皇帝略顯不快,急問“如何射”。“割除朝庭之弊政,查處天下之貪官,拯救世上之貧民,即為射天狼。”劉墉胸有成竹,從容作答。乾隆聽罷頗為滿意。 有一次,乾隆皇帝到杭州西湖遊覽時,在靈隱寺見到一位長壽老人,據說這老人已經有一百四十一歲了,當日正是他的生辰,乾隆皇帝當即想給他寫了一副對聯。但是,他又想考一考劉墉的才能,於是,對聯就只說出了上聯: “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此上聯暗含老人的壽數。花甲指的是六十歲,因為民間用干支紀年法,一週期就是六十年。花甲重開,指的是兩個花甲,即一百二十歲,再加上三七二十一歲,就是一百四十一歲。 乾隆說完上聯,就要劉墉對下聯。劉墉想了想,便對出了下聯: “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 下聯也暗含老人的壽數。古稀指的是七十歲,因為杜甫有詩云:“人生七十古來稀。”古稀雙慶,就是一百四十歲,再加上一歲,就是一百四十一歲。 對的下聯一出,就連乾隆皇帝也不禁拍手叫好。但是乾隆對劉墉還有一點不服氣,總想找一個機會難他一難。於是一行人又往前走,來到一個酒店喝酒。這家酒店的主人姓倪,有一個正值妙齡的女兒,席間來到客人中間,給客人斟酒。乾隆皇帝心中一動,早已有了一副妙聯。當倪氏女孩進去以後,乾隆又出了一個上聯給劉墉: “妙人兒倪氏少女。” 此上聯用的是析字格。“妙”字拆開來是“少”和“女”兩字,“倪”字拆開來是“人”和“兒(兒)”兩字。這種對聯對起來難度是很大的。乾隆皇帝想,這下子你總對不出來了,讓你也出一出醜,你也有對不出來的對聯!但是,沒過多久,劉墉就對出了下聯; “大言者諸葛一人。” 下聯也是用的析字格,把“大”字拆成“一”和“人”兩字,把“諸”字拆成“言”和“者”兩字,下聯對上聯,可以說是天衣無縫,對得太工整了。
三十五、書香門第妙對成趣
清代著名學者俞樾,字蔭甫,號曲園,在當時享有盛名。俞氏一家也是著名的書香門第,多少代人以來都在學問上有很大的貢獻。當代著名的“紅學家”(專門研究《紅樓夢》的專家)俞平伯先生,就是他的孫子。他平生著作頗豐,人稱著作可以等身,也就是作品堆積起來有他的身高那麼高。晚年曾講學於杭州西子湖畔的“詁經精舍”。他也是一個對聯愛好者,為後人留下了很多對聯,也留下了很多對聯佳話。有一次,他孫子在科舉考試中中了榜,他為此作了如下一聯: “嘆老夫畢世辛勤,藏書萬卷,讀書千卷,著書百卷; 喜小孫連番僥倖,縣試第一,鄉試第二,會試第三。” 此聯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把自己的一生努力讀書、藏書、著書與孫子的科場得意聯絡起來,表現了書香門第的美好家風,以及自己的興奮心情。此聯讀來朗朗上口,諧趣幽默,又自然天成,別具一格。 有一次,他與夫人姚氏一起去遊覽靈隱寺,來到了飛來峰下的冷泉亭旁。冷泉亭上有明代書法家、畫家董其昌為冷泉亭寫的一副對聯: “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 這副對聯嵌入了“冷”、“泉”、“飛來”、“峰”等文字,屬於對聯中的鑲嵌格;同是又用了設問的方法,對冷泉亭和飛來峰提出了不可回答的疑問。多少年來,一直被人們認為是千古絕對,也一直被人們認為不可作答。 姚夫人覺得這副對聯寫得很妙,且提出了兩個不可回答的問題,但是俞老先生卻認為這副對聯並不是不可回答的,於是,姚夫人便要求他用對聯的形式來作答。俞曲園隨口答道: “泉自有時冷起;峰從無處飛來。” 意思是說,冷泉雖然不知是從何時冷起的,但自然有它開始冷的時候;飛來峰卻不是從哪裡飛來的,找不到它飛來的地方。但是夫人對這個答案不滿意,笑道:“還不如這樣說,可能還準確些。”於是念道: “泉自冷時冷起;峰從飛處飛來。” 意思是說,冷泉自然是從它開始冷的那個時候冷起的;飛來峰自然是從它飛來的那個地方飛來的。不僅對兩個問題作了好象準確的回答,比俞老先生的答案准確得多,而且頗有佛家參禪的味道,就好象佛家所說的:“從來處來,到去處去”。因此,俞老先生也覺得夫人回答得更妙,更有趣,意思更深刻,他也不禁點頭表示讚許。 過了不幾天,他們的二女兒繡孫來看望父母,夫婦二人便偶然地提起了這件事。這繡孫生長在俞家這一詩書世家,歷來耳濡目染,書聲墨香,使她也頗通詩文,對聯也較有研究。於是也要求用一對聯來作答,便念出了她的對聯: “泉自禹時冷起;峰從項處飛來。” 俞老先生聽了,覺得很費解,便問女兒道:“上聯的‘禹’指的是治水的大禹,還說得過去;下聯的‘項’指的是誰,又是什麼意思呢?” 繡孫笑著回答道:“父親難道只知道大禹治水,而不知道項羽拔山嗎?‘力拔山兮氣蓋世’,如果不是他把此山拔起,它怎麼會飛到這個地方來呢?” 俞老先生一聽,連贊回答得妙。此聯想象奇特,活用典故,實在是對聯精品。
三十六、藥聯戲昏官
清朝光緒年間,山東東阿縣有一位劉中醫,不僅醫術高明,而且文才頗佳。 一天早晨,劉中醫在遊鄉看病途中,與本縣縣太爺相遇。此縣官雖為一縣父母官,卻經常魚肉鄉里。劉中醫有心戲弄他,便大搖大擺地走了過去。 縣官一見來人旁若無人的樣子,便大聲喝道:“何許人也?竟敢如此少教?”劉中醫從容答道:“俺乃教書之人,因學時已到,恐誤人子弟,急著趕路。”縣官呵斥道:“站住!世上像你這樣的教書人實在不多,今天老爺倒要考你一考,若你能對上老爺的對聯,今天放你一馬,否則,留命再走。”說罷,縣官望著衙役手裡的傘,出句道: “一把天藍傘。” 劉中醫接道: “六味地黃丸。” 縣官又出一句: “身邊衛士,兩條殺威棒。” 劉中醫緊接著對道: “道旁艾葉,三把透骨草。” 縣官聽了不悅,罵道: “放屁,氣臭鑽地縫。” 劉中醫回道: “防風,乳香攪天麻。” 縣官氣得答不上來,便吩咐衙役將劉中醫帶回縣衙。 途經戲樓,縣官又出一上聯: “樓上佳人,穿紅掛綠,未必三從四德。” 劉中醫眉頭一皺,對道: “臺下男子,面黃肌瘦,定有五癆七傷。” 縣官聽罷,氣得臉都變白了,大叫: “大膽刁民,分明是戲弄本官。” 劉中醫道: “三七玄胡,怎敢同烏賊骨粉。”縣官惱羞成怒,忙說:“不對了,回縣衙。” 到了縣衙,縣官指著大堂上的堂鼓,又出一上聯: “左堂鼓,右堂鼓,左五右六一字都排開。” 說畢,看著劉中醫冷笑。劉中醫神態自若,不慌不忙地答道: “緊傷寒,慢傷寒,緊七慢八酒(九)泡(炮)穿心蓮(聯)。” 說完,轉身就走。縣官大怒,一拍驚堂木,大喊道: “該死,莫走!” 劉中醫頭也不回,邊走邊說: “獨活,當歸。”滿堂譁然,人人捧腹。縣官又氣又惱,但又無可奈何,只得眼睜睜地看著劉中醫揚長而去。
轉自新浪微博 侵刪
上聯:袁世凱千古下聯:華人民萬歲
據說當年袁世凱一命嗚呼的時候有一個四川文人寫了一副輓聯,要送到北京去,身邊的人都不解,說這對聯失對了啊,袁世凱對不起華人民啊。那個文人就說了,事實也是袁世凱對不起華人民!這個對聯為嘲諷聯,失對的主要意義為嘲諷袁世凱的,此乃真是絕對中的奇葩,世無僅有。
還想到一對:
鴻是江邊鳥
蠶是天下蟲
拆字 覺得很有意思~
我是一條分割線-- 你好
王闓運,湖南湘潭人。又名王湘綺,清末學界鉅子,詩文號稱天下第一。 竊國大盜袁世凱,利用種種陰謀手段,奪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但是為了欺騙人民,還是要搞一下選舉。經過三次投票,花了十多個小時,代表們在軍警的包圍下,不能吃一口飯,不能喝一口水,甚至不能撒一泡尿,終於透過“選舉”選袁世凱為中華民國總統。全華人民震驚,紛紛表示反對。王闓運為此專門寫了一副對聯: “民猶是也,國猶是也;總而言之,統而言之。” 此聯運用了鑲嵌格,把“民國總統”四個字分別嵌在每一句話的開頭,表明了諷刺的物件是竊國大盜袁世凱。言下之意是說,所謂的“民國總統”,只不過是如此而已。告訴我們,這個所謂的“民國總統”,不是真正的民國總統,只不過是一個憑藉武力用暴力手段奪取政權的一個軍閥。後來,袁世凱的反動面目越來暴露得越清楚,居然復辟帝制。南方的革命力量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護國討袁運動,其時,南方成立了護國軍政府。袁世凱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被迫取消帝制,但還想賴在中華民國大總統的位置上不下來。王闓運針對這種情況,將上面一聯各加了幾字,便又有了一副妙聯: “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一說王壬秋) 當然,此聯同樣地嵌入了“民國總統”四個字,說明還是批判袁世凱的。妙就妙在此聯又嵌入了“東西南北”四個方位詞,使對聯內容更加豐富。而且,把鑲嵌的內容摘錄出來,作者的意思就更加明顯了:“民國何分南北?”表明作者希望袁世凱倒臺,南北實現統一;“總統不是東西!”是對袁世凱的真實揭露,說明他不是一個好東西。 幾個月之後,袁世凱眾叛親離,在全華人民的唾罵聲中,可恥地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王闓運聽此訊息,高興地給袁世凱寫了一副輓聯,這副對聯在中國對聯史上是唯一的一副特殊對聯,既是空前的,也許也是絕後的: “袁世凱千古;華人民萬歲。” 對聯一貼出來,有人就說話了。這王闓運身為大學者,怎麼寫出了這麼糟糕的對聯?上下聯字數都不一樣多?大家議論紛紛,但沒有一個人向他提出來。後來,終於有一個人膽大些,向王闓運提了出來:“王老先生,你的這副對聯寫得不夠好呀。” 王闓運裝著不懂他的話:“怎麼了?難道我寫的對聯不對嗎?” “是不對!” “哪裡不對了?老夫倒要請教。” “這上聯五個字,下聯六個字……” “哪裡的話!對得很好嘛!” “對得好?這‘千古’對‘萬歲’倒是挺工整的;這‘袁世凱’怎麼對得起‘華人民’?” 王闓運不由得撫掌大笑:“說得好!說得好!‘袁世凱’對不起‘華人民’!是嘛,是嘛,袁世凱‘對不起’華人民!袁世凱對不起華人民!”他把“對不起”三個字的音讀得重重的,越說越激動。圍觀的人起初聽不懂他的話,後來聽他這樣一說,恍然大悟,他們一邊點頭,一邊向王闓運報以熱烈的掌聲。是啊,袁世凱對不起華人民嘛! 妙用“對不起”三字的雙關意義,深刻地揭露了袁世凱的倒行逆施給華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王闓運先生作為一個大學士,腹內詩書千萬卷,處處都表現出聰明和機智。有一次,他遊泰山時,恰逢廟裡死了一個和尚。廟裡的住持和尚早就聽說過王闓運的大名,知道他的字寫得好,對聯也寫得好,名聲也好,便要求他為死去的和尚寫一副輓聯。一來呢,是想瞧瞧他的墨寶,二來呢,也借一借他的名氣,也許今後的香火還要旺一些。王闓運聽了住持的話,默不作聲,提起筆來,寫下了這麼一句上聯: “東嶽廟死了個和尚。” 眾人一看,這叫什麼上聯?通俗得不能再通俗了,只不過是把死了和尚的事說了出來。看到這裡,有的人就有輕視他之意,有的人卻在想,看你對個什麼樣的下聯來。王闓運不氣不急,沉吟了一會兒,提起筆來,寫下了下聯: “西竺國添一尊如來。” 下聯一出,眾人拍手叫好。此聯上聯看似平淡,其實是為下聯作鋪墊的,真正妙的是下聯。下聯採用了流水對的手法,承接上聯而寫。“西竺國”即是“天竺國”,是中國古代對印度的稱呼。在佛教看來,“西竺國”代表的是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佛教追求的最高境界。“如來”是漢語裡對佛教創始人釋伽牟尼的稱呼,用他來比喻得道高僧,是最崇高的評價了。所以,下聯對死去的和尚的高度評價,比任何其它語言都更有力。
三十四、劉羅鍋巧對析字聯
劉羅鍋,指的是劉墉,“劉羅鍋”是民間老百姓對他的稱呼。他曾任乾隆皇帝時的宰相,由於他聰明過人,幽默風趣,深受乾隆的喜愛。跟紀曉嵐一樣,他也常常與乾隆皇帝一起吟詩聯對取樂。 劉墉初次進朝時,乾隆皇帝見他其貌不揚,甚是不悅。但是作為一朝天子,又不想落個以貌取人的名聲,便出了個上聯要劉墉對: “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 此聯為析字聯,第一句中的前三字組合成一個“思”字,後一句又將思字反覆運用了三次,是一絕妙上聯。 劉墉才思敏捷,立即對出下聯: “寸身言謝,謝天謝地謝君主。” 此聯更妙,除了工整對仗,且隱含了自己是“寸身”的一介書生,能得到皇帝重用,感謝之情表白得體。 乾隆皇帝點點頭,仍想難為劉墉,便再出一聯: “只可嘆,彎木難當頂樑柱。” 劉羅鍋不卑不亢,隨即對出下聯: “甚為喜,屈弓才可射天狼。” 聽到“天狼”二字,乾隆皇帝略顯不快,急問“如何射”。“割除朝庭之弊政,查處天下之貪官,拯救世上之貧民,即為射天狼。”劉墉胸有成竹,從容作答。乾隆聽罷頗為滿意。 有一次,乾隆皇帝到杭州西湖遊覽時,在靈隱寺見到一位長壽老人,據說這老人已經有一百四十一歲了,當日正是他的生辰,乾隆皇帝當即想給他寫了一副對聯。但是,他又想考一考劉墉的才能,於是,對聯就只說出了上聯: “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此上聯暗含老人的壽數。花甲指的是六十歲,因為民間用干支紀年法,一週期就是六十年。花甲重開,指的是兩個花甲,即一百二十歲,再加上三七二十一歲,就是一百四十一歲。 乾隆說完上聯,就要劉墉對下聯。劉墉想了想,便對出了下聯: “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 下聯也暗含老人的壽數。古稀指的是七十歲,因為杜甫有詩云:“人生七十古來稀。”古稀雙慶,就是一百四十歲,再加上一歲,就是一百四十一歲。 對的下聯一出,就連乾隆皇帝也不禁拍手叫好。但是乾隆對劉墉還有一點不服氣,總想找一個機會難他一難。於是一行人又往前走,來到一個酒店喝酒。這家酒店的主人姓倪,有一個正值妙齡的女兒,席間來到客人中間,給客人斟酒。乾隆皇帝心中一動,早已有了一副妙聯。當倪氏女孩進去以後,乾隆又出了一個上聯給劉墉: “妙人兒倪氏少女。” 此上聯用的是析字格。“妙”字拆開來是“少”和“女”兩字,“倪”字拆開來是“人”和“兒(兒)”兩字。這種對聯對起來難度是很大的。乾隆皇帝想,這下子你總對不出來了,讓你也出一出醜,你也有對不出來的對聯!但是,沒過多久,劉墉就對出了下聯; “大言者諸葛一人。” 下聯也是用的析字格,把“大”字拆成“一”和“人”兩字,把“諸”字拆成“言”和“者”兩字,下聯對上聯,可以說是天衣無縫,對得太工整了。
三十五、書香門第妙對成趣
清代著名學者俞樾,字蔭甫,號曲園,在當時享有盛名。俞氏一家也是著名的書香門第,多少代人以來都在學問上有很大的貢獻。當代著名的“紅學家”(專門研究《紅樓夢》的專家)俞平伯先生,就是他的孫子。他平生著作頗豐,人稱著作可以等身,也就是作品堆積起來有他的身高那麼高。晚年曾講學於杭州西子湖畔的“詁經精舍”。他也是一個對聯愛好者,為後人留下了很多對聯,也留下了很多對聯佳話。有一次,他孫子在科舉考試中中了榜,他為此作了如下一聯: “嘆老夫畢世辛勤,藏書萬卷,讀書千卷,著書百卷; 喜小孫連番僥倖,縣試第一,鄉試第二,會試第三。” 此聯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把自己的一生努力讀書、藏書、著書與孫子的科場得意聯絡起來,表現了書香門第的美好家風,以及自己的興奮心情。此聯讀來朗朗上口,諧趣幽默,又自然天成,別具一格。 有一次,他與夫人姚氏一起去遊覽靈隱寺,來到了飛來峰下的冷泉亭旁。冷泉亭上有明代書法家、畫家董其昌為冷泉亭寫的一副對聯: “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 這副對聯嵌入了“冷”、“泉”、“飛來”、“峰”等文字,屬於對聯中的鑲嵌格;同是又用了設問的方法,對冷泉亭和飛來峰提出了不可回答的疑問。多少年來,一直被人們認為是千古絕對,也一直被人們認為不可作答。 姚夫人覺得這副對聯寫得很妙,且提出了兩個不可回答的問題,但是俞老先生卻認為這副對聯並不是不可回答的,於是,姚夫人便要求他用對聯的形式來作答。俞曲園隨口答道: “泉自有時冷起;峰從無處飛來。” 意思是說,冷泉雖然不知是從何時冷起的,但自然有它開始冷的時候;飛來峰卻不是從哪裡飛來的,找不到它飛來的地方。但是夫人對這個答案不滿意,笑道:“還不如這樣說,可能還準確些。”於是念道: “泉自冷時冷起;峰從飛處飛來。” 意思是說,冷泉自然是從它開始冷的那個時候冷起的;飛來峰自然是從它飛來的那個地方飛來的。不僅對兩個問題作了好象準確的回答,比俞老先生的答案准確得多,而且頗有佛家參禪的味道,就好象佛家所說的:“從來處來,到去處去”。因此,俞老先生也覺得夫人回答得更妙,更有趣,意思更深刻,他也不禁點頭表示讚許。 過了不幾天,他們的二女兒繡孫來看望父母,夫婦二人便偶然地提起了這件事。這繡孫生長在俞家這一詩書世家,歷來耳濡目染,書聲墨香,使她也頗通詩文,對聯也較有研究。於是也要求用一對聯來作答,便念出了她的對聯: “泉自禹時冷起;峰從項處飛來。” 俞老先生聽了,覺得很費解,便問女兒道:“上聯的‘禹’指的是治水的大禹,還說得過去;下聯的‘項’指的是誰,又是什麼意思呢?” 繡孫笑著回答道:“父親難道只知道大禹治水,而不知道項羽拔山嗎?‘力拔山兮氣蓋世’,如果不是他把此山拔起,它怎麼會飛到這個地方來呢?” 俞老先生一聽,連贊回答得妙。此聯想象奇特,活用典故,實在是對聯精品。
三十六、藥聯戲昏官
清朝光緒年間,山東東阿縣有一位劉中醫,不僅醫術高明,而且文才頗佳。 一天早晨,劉中醫在遊鄉看病途中,與本縣縣太爺相遇。此縣官雖為一縣父母官,卻經常魚肉鄉里。劉中醫有心戲弄他,便大搖大擺地走了過去。 縣官一見來人旁若無人的樣子,便大聲喝道:“何許人也?竟敢如此少教?”劉中醫從容答道:“俺乃教書之人,因學時已到,恐誤人子弟,急著趕路。”縣官呵斥道:“站住!世上像你這樣的教書人實在不多,今天老爺倒要考你一考,若你能對上老爺的對聯,今天放你一馬,否則,留命再走。”說罷,縣官望著衙役手裡的傘,出句道: “一把天藍傘。” 劉中醫接道: “六味地黃丸。” 縣官又出一句: “身邊衛士,兩條殺威棒。” 劉中醫緊接著對道: “道旁艾葉,三把透骨草。” 縣官聽了不悅,罵道: “放屁,氣臭鑽地縫。” 劉中醫回道: “防風,乳香攪天麻。” 縣官氣得答不上來,便吩咐衙役將劉中醫帶回縣衙。 途經戲樓,縣官又出一上聯: “樓上佳人,穿紅掛綠,未必三從四德。” 劉中醫眉頭一皺,對道: “臺下男子,面黃肌瘦,定有五癆七傷。” 縣官聽罷,氣得臉都變白了,大叫: “大膽刁民,分明是戲弄本官。” 劉中醫道: “三七玄胡,怎敢同烏賊骨粉。”縣官惱羞成怒,忙說:“不對了,回縣衙。” 到了縣衙,縣官指著大堂上的堂鼓,又出一上聯: “左堂鼓,右堂鼓,左五右六一字都排開。” 說畢,看著劉中醫冷笑。劉中醫神態自若,不慌不忙地答道: “緊傷寒,慢傷寒,緊七慢八酒(九)泡(炮)穿心蓮(聯)。” 說完,轉身就走。縣官大怒,一拍驚堂木,大喊道: “該死,莫走!” 劉中醫頭也不回,邊走邊說: “獨活,當歸。”滿堂譁然,人人捧腹。縣官又氣又惱,但又無可奈何,只得眼睜睜地看著劉中醫揚長而去。
轉自新浪微博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