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dsniz4639

      《詩經》關注現實,抒發現實生活觸發的真情實感,這種創作態度,使其具有強烈深厚的藝術魅力。無論是在形式體裁、語言技巧,還是在藝術形象和表現手法上,都顯示出中國最早的詩歌作品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  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是以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永珍之際,沉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採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故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出日之容,瀌瀌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喓喓學草蟲之韻。皎日嚖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窮形。並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矣。”  但雅、頌與國風在語言風格上有所不同。雅、頌多數篇章運用嚴整的四言句,極少雜言,國風中雜言比較多。小雅和國風中,重章疊句運用得比較多,在大雅和頌中則比較少見。國風中用了很多語氣詞,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這些語氣詞在雅、頌中也出現過,但不如國風中數量眾多,富於變化。國風中對語氣詞的驅遣妙用,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達到了傳神的境地。雅、頌與國風在語言上這種不同的特點,反映了時代社會的變化,也反映出創作主體身份的差異。雅、頌多為西周時期的作品,出自貴族之手,體現了“雅樂”的威儀典重,國風多為春秋時期的作品,有許多采自民間,更多地體現了新聲的自由奔放,比較接近當時的口語。  總之,《詩經》的語言形式形象生動,豐富多彩,語言藝術上取得的高度成就。  藝術特點  1、現實主義創作方法  2、樸素自然的藝術風格  3、賦、比、興的表現手法  4、復沓的章法,以四言句式為主,間或雜言(二至八言)  5、動、形容詞的恰當運用,重言迭字擬聲狀貌,雙聲疊韻使聲調優美  文學價值  1、光輝起點,開創現實主義創作道路  2、確定了民間文學在文學史的地位  3、其中的優秀之作,在藝術手法、語言和技巧上,對後世文學產生巨大影響  4、周代禮樂文化的代表,為儒家所重視和推崇。  《詩經》作品的語言藝術特徵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名詞和動詞的豐富多彩和具象化。《詩經》中的詞語豐富多彩,使用的單字近三千個,構成了眾多的詞彙,表述了極為豐富的生活知識。《詩經》名詞、動詞的最大特徵是它的具象化。周代是一個單音詞為主的時代,在表達同類事物的不同個體時,還沒有形成以抽象類概念為主構造複合詞的普遍能力,因此常用不同的單音詞來表示不同的個體。例如《詩經》中很少使用抽象的一般性名詞“馬”,卻運用了三十多個具有描述作用的特殊名詞。如“鴇”指毛色黑白相間的馬,“黃”指毛色黃白相間的馬;“駱”指白毛黑鬣的馬等。這些具象化名詞的產生一方面說明周人對馬的熟悉程度,一方面也說明他們駕馭和使用語言的非凡能力。《詩經》中的動詞也具有具象化的特徵,如其中描寫手的動作的動詞就有五十多個,這說明了人們對人類動作的細心觀察以及創造語言的高超能力。  2、擅長運用重言或雙聲疊韻詞來摹聲摹形。《詩經》中這一類形容詞數量非常大,重言,如:夭夭、灼灼、遲遲、習習、霏霏、依依、皎皎等,雙聲如參差、踟躇、黽勉等,疊韻如輾轉、窈窕、逍遙、沃若等。其中重言詞又是最多的,這正是因為《詩經》時代單音詞佔多數,人們還不能大量創作複合詞,便只能依靠這種形式來增強抒情描寫的效果,並使詩歌的節奏整齊。  3、二節拍的節奏韻律和語言的音樂美。《詩經》的主體是二節拍的四言詩,帶有很強的  節奏韻律規範。《詩經》最常用的押韻方式就是在偶數句中隔句押韻,《詩經》的押韻形式為後世詩歌的韻律形式奠定了基礎。雙聲、疊韻、重言詞的使用和規範的押韻,使《詩經》的語言具有很強的音樂性和節奏感。  4、重章復沓的章法。《詩經》章法形式的重要特徵就是重章復唱,也就是一首詩由若干章構成,章與章之間字句基本相同,只對應的變換少數字詞,反覆詠唱。重章復唱的形式,又稱為疊詠體,是民歌中常用的樣式,這一方面因為民歌所要表達的情感是單純而深摯的,只有重要的反覆詠唱才能充分抒情達意;另一方面是因為民歌是口頭傳唱的,這種形式便於記憶和傳誦。重章復唱的形式影響了《詩經》的語言。首先它使《詩經》中形成了一些套語,這些套語不僅方便了記憶,而且也是語言運用的一種技巧和表達主題的一種手段。重章復唱的形式還影響了《詩經》的遣詞造句。因為套語有相對固定的形式,不能隨意改變,所以只能抓住中心詞進行錘鍊,靠中心詞語的變換來敘事狀物、寫景抒情,從而取得突出的表達效果。如《芣苢》中變換了六個動詞,藉此造成動作描寫的連貫、畫面的流動、情感的加深,可謂言簡意深。  眾所周知,詩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是中國詩歌創作的源頭,它為後世的詩歌創作鋪墊了良好的基礎,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下面我就同學們剛才精彩的發言做一下總結:  首先,詩經的表現手法看,一個最顯著特點便是"賦,比,興"手法的運用。1.賦,是直陳其事。詩經中大多數文章都運用了這種手法。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詩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不但寫的形象鮮明,而且透過情景對稱給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2.興,是氣言託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如:《陳風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詩中人物更形象。3.比,顧名思義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風碩鼠》中利用"碩鼠"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階級寄生蟲的本質。總體來說,《詩經》中運用"賦、比、興"的手法是相當成功的。  其次,《詩經》中絕大部分都是抒情詩。其運用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從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面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生活,構成一幅幅真實而生動的畫卷。如:《七月》、《氓》、《東山》等,都是以描寫細節冗長的著名詩篇。以上都是長篇的作品,但在《詩經》中短小的詩也富有比較豐富的細節。如:《齊風十畝之間》中:"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行與子還兮。十畝之外兮,桑者洩洩兮。行與子逝兮。"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詩經》中大部分詩是主要透過對客觀事物的刻畫來反映詩人內心的感情,都應了"以我現物,物皆看我之色彩"這句話。  再有,《詩經》中基本上均採用四言的形式。但也有一些作品句子長短變化很活,語氣很自然。如:《邶風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詩經》中有許多作品,質備章詞句四旋。有的只換幾個字,使詩歌賦予音樂感,便於吟詠,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我們剛剛學過的《風充良》。  綜上所述,《詩經》這部偉大的詩歌總集對後世文學創作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因此它的藝術成就具有無比深遠的影響。  歷來把《詩經》的表現手法,歸結為“賦”、“比”、“興”三類。  《詩經》裡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所謂“賦”,就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詩,鋪陳的場面較多。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於變化。  “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詩經》中的“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藉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大約最原始的“興”,只是一種發端,同下文並無意義上的關係,表現出思緒無端地飄移聯想。進一步,“興”又兼有了比喻、象徵、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但正因為“興”原本是思緒無端地飄移和聯想而產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較實在的意義,也不是那麼固定僵板,而是虛靈微妙的。如《關雎》開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麼明白確定。  《詩經》主要採用四言詩和隔句用韻,但亦富於變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顯得靈活多樣,讀來錯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和反覆詠唱的特點,大量使用了疊字、雙聲、疊韻詞語,加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和音樂性。《詩經》中的一些篇章工於描寫,勾劃出許多生動的細節。  《詩經》藝術特點總結  《詩經》關注現實,抒發現實生活觸發的真情實感,這種創作態度,使其具有強烈深厚的藝術魅力。無論是在形式體裁、語言技巧,還是在藝術形象和表現手法上,都顯示出中國最早的詩歌作品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  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是以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永珍之際,沉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採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故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出日之容,瀌瀌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喓喓學草蟲之韻。皎日嚖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窮形。並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矣。”  但雅、頌與國風在語言風格上有所不同。雅、頌多數篇章運用嚴整的四言句,極少雜言,國風中雜言比較多。小雅和國風中,重章疊句運用得比較多,在大雅和頌中則比較少見。國風中用了很多語氣詞,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這些語氣詞在雅、頌中也出現過,但不如國風中數量眾多,富於變化。國風中對語氣詞的驅遣妙用,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達到了傳神的境地。雅、頌與國風在語言上這種不同的特點,反映了時代社會的變化,也反映出創作主體身份的差異。雅、頌多為西周時期的作品,出自貴族之手,體現了“雅樂”的威儀典重,國風多為春秋時期的作品,有許多采自民間,更多地體現了新聲的自由奔放,比較接近當時的口語。  總之,《詩經》的語言形式形象生動,豐富多彩,語言藝術上取得的高度成就。

  • 2 # 貓貓的自媒體

    詩經的特點:復沓的章法,以四言句式為主,間或雜言;賦、比、興的表現手法;樸素自然的藝術風格;現實主義創作方法;雙聲疊韻使聲調優美等。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內容豐富,語言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大量運用雙聲疊韻的聯綿詞和疊字。《詩經》中數量豐富的名詞,顯示出詩人對客觀事物有充分的認識。對動作描繪的具體準確,表明詩人具體細緻的觀察力和駕馭語言的能力。《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四句獨立成章,隔句用韻,其間雜有二言至八言不等,顯得靈活多樣,讀來錯落有致。二節拍的四言句帶有很強的節奏感,是構成《詩經》整齊韻律的基本單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嘴角爛了兩個多星期了一直沒好怎麼辦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