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怪人童心

    謝謝邀請!張士誠早年是個買鹽的,就是鹽販子,大家都知道食鹽在古代是國家產業,是不允許私自販賣的,所以敢幹這行的都不怕死,怕死也不敢幹,所以他就是個商人本質。但是張士誠還有一個就是沒遠見。朱元璋早年就評價過他“器小無遠見”,就是因為他的這個性格他的命斷送了,朱元璋說“先攻打陳友諒,張士誠肯定不會救”最後真如朱元璋所料。在之後的戰鬥中張士誠竟然又投降了元朝,典型的商人嘴臉。

  • 2 # NaLi哪裡哪裡

    謝謝邀請。非常樂意完成這條問答,張士誠(1321年-1367年),原名張九四。元末義軍領袖建國號大周。這麼一個人性的英雄好像被遺忘了一樣,少有提及。他是英雄是小地主是仁人君子是大丈夫是好人。所領屬下忠誠,治下百姓愛戴。如果張士誠是帝第二代,並能幸運繼承大統,乃國家之百姓之幸。歷史沒有如果,在反元的勢力中,他要面對道德蠻荒的陳友諒和曲張拿捏精準的朱元璋,他是失敗者集開國之君亡國之君於一人。第一次接觸張士誠是看了梁羽生的大作《萍蹤俠影》近距離想了解是因為一篇介紹蘇北蘇南“掛天燈”、焚“九四香”的習俗。相傳是紀念張士誠。張士誠從常州敗退,沿途百姓怕“子弟兵”迷路以樹立杆,上掛燈籠,取名“天燈”。“九四香”,源和張士誠的小名“九四”與“久思”,一語雙關。老百姓是樸實的樸實地讓人心疼,但凡點滴好處都被銘記在心。川人頭上扎巾紀念諸葛先生功德;端午江水拋灑粽子,讓魚兒勿傷屈子身體;正月十九燕九節是丘祖(丘處機)誕辰日也是百姓緬懷“一言止殺”功績。這就是老百姓最樸素的道德,乾乾淨淨。農民起義領袖不少,百姓單紀念張士誠。是值得人深思的。是值得上位深思的。“高郵之戰”是一場惡戰,義軍被元軍圍戰三月張士誠和將士齊進退共甘苦堅守城池活活拖死元軍。此戰讓其他義軍看到只要敢拼命元軍也是可以打敗,信心大振。張士誠一戰成名投誠入寨廣聚豪傑,成為反元重要勢力。1366年陳友諒和朱元璋在鄱陽湖決戰。小地主思維小富即安的性格缺陷徹底喪失這次千載難逢的戰略機會。朱陳兩位基友都向張士誠拋媚眼在,在在一起在一起。阿誠不為所動擺出一副守身如玉姿態。打敗陳友諒的朱元璋回頭就揮鞭蘇州。昨日你對我不睬不理今日要你終生銘記。窮苦底層鹽販子出身的阿誠對百姓很好稅賦低徭役少,犯了錯抱著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菩薩心腸沒有恐怖刑法;整日和文臣合樂對吟調琴,武將打了勝仗賞敗仗做做思想工作兄弟不要灰心哦!他的好,軍民都記在心田落到實處,拼死和朱元璋搏命,這一仗打了近一年(10個月)善良的阿誠阿誠投降對妻子說,走了你怎麼辦?劉氏說必不負君,帶著他的孩子和妾擁柴自焚。張士誠被徐達所押,乘舟前往應天府,絕食拒降,為尊嚴自縊。元末文壇領袖這樣評價張士誠:兵不嗜殺,一也;聞善言則拜,二也;儉於自奉,三也;厚給利祿而奸貪必誅,四也。四大名著的兩位大家施耐庵、羅貫中出自張士誠帳下,都為張士誠效命出謀劃策。(歡迎關注我的問答,留言討論,謝謝)

  • 3 # 我是一個小書蟲

    張士誠是元末明初,反抗暴元的起義軍領袖,張士誠是私鹽販子出身,在元末天下大亂時,乘勢而起,與朱元璋,陳友諒三雄爭霸。在我看來,張士誠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富有。張士誠私鹽販子出身,又佔領蘇浙富庶地區,所以元末明初,陳友諒兵力最強,張士誠最富。

    2 仁慈。這個仁慈是相對朱元璋和陳友諒的,不殺君,不害友,張士誠對百姓寬厚,對讀書人也很客氣,

    3 器小。張士誠生性保守,不思進取。劉伯溫說,張士誠胸無大志,不足為慮。

    4 堅定。朱元璋攻佔平江,張士誠計程車兵四散奔逃,投降朱元璋,張士誠寧死不降,最終自縊而亡。

    張士誠意志堅強,白手起家,最終稱霸一方,但他的缺點和優點一樣突出,胸無大志,小富即安。

    張士誠不是個良民,不是君子,不是英雄,在我眼裡,這個私鹽販子就是個唯利是圖的商人。

  • 4 # 申論日記

    讀當面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對元朝末年的起義勢力印象最深的,除朱元璋外還有兩個,一個是陳友諒,另一個就是張士誠。

    首先,張士誠也是個窮苦人出身。張士誠的小名(也可是說是原名)叫張九四。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來他是窮苦人。因為元朝的制度裡,普通老百姓是沒有名字的,名字只能以數字代替。比如偉大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小名就叫朱重八,翻譯過來就是朱八八。

    其次,張士誠是個膽識的人。大家都知道,張士誠是個私鹽販子。那個年代,鹽和鐵都都是國家管控商品,如果沒有點膽量,怎麼敢幹著夾縫求生的買賣。後來,張士誠不堪忍受元廷的壓迫,抄起扁擔鬧革命,也是需要相當膽量的。

    再次,張士誠是個沒有遠見的人。當初朱元璋面對強大的對手張士誠和程友諒,不知道先找那個單挑比較好,謀士劉伯溫對他說了這樣一番話:“張士誠的特點是‘器小’,陳友諒的特點是‘志驕’。‘器小’無遠見,‘志驕’好生事。你放心地去和陳友諒對決吧,張士誠是不會出手的。”果然,張士誠眼睜睜看著程友涼被朱元璋幹躺在鄱陽湖上,錯過了滅掉老朱的機會。

    最後,據說張士誠在佔據吳地(今江蘇南部地區)自立為王期間,對治下的老百姓還是很不錯的。以至於朱元璋蕩平天下南面稱孤的時候,江南的老百姓都還念著張士誠的好。於是,老朱一怒之下,對江南地區徵收重稅,整個有明一朝都沒有改變。

  • 5 # 季我努學社

    自古以來,鹽商,尤其是大鹽商,在富甲天下的同時,也經常擁有攪動風雲的力量。元末的張士誠就是這樣的鹽商。那時候做生意的情況非常艱難,張士誠和自己的幾個兄弟合夥,但是一路上飽受官員和地方權貴的惡意干擾。但是張士誠這個人是有一點俠氣的,平日裡精明能幹,又為朋友仗義疏才。一看生意快做不下去了,索性糾結了一幫人,把平日裡氣焰囂張的官員家一把火燒了,這一把火,燒出了一場造反。不管參與的沒參與的,這批人都追隨張士誠反元。

    張士誠像

    張士誠拒絕了元朝的勸降,很快攻佔了興化,又加上他殺了另一支起義軍隊的首領,收編其軍隊,勢力前所未有的大了起來,並且將元朝前來勸降的使臣拘禁或處死。元朝在不斷的失敗以後,派出當時的中書右丞相脫脫率領一支由漢人、北韓人、吐蕃人以及其他民族共同組成的龐大軍隊,這架勢是準備決一死戰了,當時的張士誠張士誠控制著淮南省首府揚州的北部地區,呈弓形,兩至六合、北達安東、東到通州。張士誠能挺過這場猛烈的圍攻,可以說是個奇蹟;因為,正當高郵即將被攻陷之時,脫脫被元順帝撤職,整個大軍迅速瓦解,並且大部分忠於元朝的軍隊要麼投靠了起義軍。

    終於1354年,張士誠自立為王,年號天佑,開始休整軍隊,一年多以後,他又奪取了張三角地區,並且定都平江。

    朱元璋像

    元朝更加意識到張士誠的威脅,當地的高官達識帖木兒決定反擊,從崑山向蘇州發起進攻,但可惜內部人員叛亂,投靠張士誠去了。最終反擊不成,反而讓張士誠獲得了杭州。另一方面,1356年以後,張士誠慢慢建立了一套行政制度,內部也出現了新的權貴。

    張士誠父母衣冠冢現狀

    但在1357年,張士誠決定向元政府投降,要求被封官太尉。這是因為另一個人,朱元璋,他剛剛奪走了張士誠的長興、常州、江陰和常熟。張士誠此前希望與朱元璋江河,但朱元璋並不領情,對張士誠而言,方國珍也在崑山蠢蠢欲動。在種種情況下,張士誠只能選擇與元政府議和。

    在投降以後,張士誠對自己轄區內的事務具有絕對的控制權,並且與北韓之間還有外交活動,壟斷了中國百分之六十的食鹽。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他又進一步為自己的事業開疆拓土。他精工了紅巾軍的都城安豐。1363年,張士誠的控制的疆土範圍達到了巔峰。這一段時間內,張士誠和朱元璋都在一個關鍵的相持階段。但在1366年時,朱元璋以韓林兒的名義正式討伐張士誠,在這場戰爭中張士誠失敗了,作為囚犯被押往南京,在獄中被迫害致死。

    雖然最後失敗了,但張士誠本人的魅力,軍隊的紀律,依然為人稱道,朱元璋也在1367年明確下令保護其父母的墳墓。

    參考文獻:

    (美)富路特,房兆楹原主編. 明代名人傳 哥倫比亞大學 1[M]. 2015

    白壽彝總主編;王毓銓主編. 中國通史 16 第9卷 中古時代 明時期 下[M]. 2015

    秦靜.張士誠降元問題新探[J].求索,2012(02):229-231.

  • 6 # 鬼山楓語

    很出名的張士誠

    元末割據,有挺元的地主武裝,也有反元的農民武裝。

    地主的割據:河南的孛羅帖木兒,山西的察罕帖木兒(外甥兼養子擴廓帖木兒是他的繼承人,漢名王保保,朱元璋口中的奇男子),陝西李思齊,福建陳友定,廣東何真。

    反元的武裝:皖蘇朱元璋,江西湖廣的陳友諒(大漢),四川明玉珍(大夏),江蘇張士誠(大周),浙東方國珍(沒有稱號)。

    以上都是能排上號的大魚,所以張士誠是反元武裝中很出名的一位。

    (這個圖看個大概吧,勢力一直在變化當中。)

    張士誠其事

    張士誠原名張九四,從名字看就知道和朱重八一樣,是苦哈哈的平民,區別僅在朱元璋是農民出身,而張士誠是鹽戶出身。

    家住江蘇泰州,起義前帶著兄弟仨人運鹽,也順便販點私鹽。

    1353年被富戶欺負的太厲害,帶著兄弟朋友起義,糾結鹽丁與貧民,開始了武裝鬥爭。

    1354年建立大周,同年開始有名的高郵之戰,勝利。

    這是一場非常非常重要的戰役,丞相脫脫率百萬大軍(號稱百萬)來攻高郵,結果被新出爐的張士誠頂的死死,不能攻克,脫脫被解除兵權後,張士誠趁機出擊,元軍潰敗。這一戰讓元朝的主力徹底解體,以後和起義軍決戰的就是元方的地主武裝了。

    1357年降元,當然實際上還是獨立的。

    1363年自立稱吳王,襲殺明教起義領袖劉福通。

    他的勢力達到頂峰,史稱“士誠所據,南抵紹興,北逾徐州,達於濟寧之金溝,西距汝、潁、濠、泗,東薄海,二千餘里,帶甲數十萬”,勢力極大。他所在的地方戰事較少,而且最為富庶,是名副其實的富強。

    1367被朱元璋俘虜,在南京自殺。

    張士誠其人

    不凡的才能與膽略

    所謂不凡,是和凡人相比而言。敢造反,而且能造反成功,這就是水平。最厲害的是能打贏高郵一戰,怎麼說都是很不錯的,這已經超越了無數平凡的人。

    但缺乏雄心與遠見

    明史:士誠為人,外遲重寡言,似有器量,而實無遠圖。

    都是貧民出身,朱重八是火箭式的進步,他的目標很快就從吃飽肚子活下去變為掌控天下,與他可以媲美的只有驕傲不遜的陳友諒,張士誠肯定差了一等,當時的形式如同漢末,沒有雄心的他恰如劉表。

    他帶頭安逸,也影響了部下。

    史書上說他的部下不想打仗,遇到戰事就說生病,直到受到封賞才肯出戰,上了前線還要帶上小老婆大丫鬟繼續娛樂,對打仗馬馬虎虎,戰敗也就敗了,回去見到張士誠呵呵一笑,張士誠也不治罪,下次讓部下繼續作戰,迴圈反覆。

    他比凡人猛,但比最猛的人還差了一等,所以他的結局已經註定,因為這是一場不見勝負不罷休的淘汰賽。

    能守護一方的吳王

    張士誠不想戰爭,只想守護吳中,治下的地方戰事比較少,加上關心經濟民生,輕徭薄賦,所以百姓生活還算不錯。

    他不能成為天下之主,但他對治下的百姓做了好事,所以百姓很感激他,到了明朝都在偷偷祭奠他。

    做人也不失為豪傑

    他為了不公而反抗,最後被俘沒有投降。

    蘇州被圍,老部下勸降,他說讓我想想。

    想什麼呢?

    當年高郵一戰,面對無邊無際的百萬元軍,我都咬著牙挺了下來,然後拼死反擊創造了奇蹟,是的,我是創造過歷史的人。

    我是吳王,守護吳中這塊地方十餘年,保境安民,並無虧欠。

    你是重八,我是九四,大家半斤八兩。

    不降,你要命就拿去吧,只有戰敗的張九四,沒有投降的張九四,從起兵的那天起我就決定反抗到底,現在依然沒有改變,我已堅持多年,又怎會低下頭去。

    最後張士誠同志沒有投降,自縊被救,被俘後面對勸降一語不發,並開始絕食,他用這種方式默默守護自己的尊嚴,最後自縊身亡。

    士誠,生為人傑,死亦鬼雄,是個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腳趾意外受傷,一直又紅又腫的!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