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79041084271

    多到令人髮指。隨手列幾個人氣高,有代表性,如今也還對應得上的。

    【梅花】

    西湖孤山。

    孤山的梅花幾乎完全是因為林逋。賞梅花的習俗基本自宋朝後才興起,因此古人談梅花,最愛拿他老人家的「梅妻鶴子」說事。

    林逋結廬西湖孤山,不娶無子,多植梅畜鶴,因謂妻梅子鶴。——《宋史·隱逸傳》孤山放鶴亭,林逋隱此,蓄二鶴,每泛舟湖中,客至,童子縱鶴飛報,即歸。後人題句雲,種梅花處伴林逋。西湖志,至元間,儒學提舉餘謙復,補植梅數百本于山,構梅亭於其下。——《花史》

    說林逋是古來種梅第一人,應該不太有誰會反對。因此詩人們也老愛拿他這事蹟出來唸的,情形並不亞於當年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

    個人比較喜歡的是樓槃的一首《霜天曉角》:

    翦雪裁冰。有人嫌太清。又有人嫌太瘦,都不是、我知音。 誰是我知音。孤山人姓林。一自西湖別後,辜負我、到如今。

    林逋自己也作過《霜天曉角》。不知是否在孤山隱居時所作。

    冰清霜結,昨夜梅花發。甚處玉龍三弄,聲搖動,枝頭月。夢絕,金獸熱,曉寒蘭燼滅。要卷珠簾清賞,且莫掃,階前雪。

    梅花另一個勝地是大庾嶺。但名氣上來說是今不勝昔了。

    庾嶺春姿佔早芳,梁園夜色轉輝光,毰毸已見花如霰,瑩潔還疑玉有香,積處寒侵姑射骨,融來暗洗壽陽妝,此時獨對遙相憶,吹笛關山總斷腸。——明·申時行《梅花》玉骨綃裳韻太孤,天教飛雪伴清癯,林寒疎蕊半開落,野廻暗香疑有無,庾嶺風光仍似舊,漢宮鉛粉莫相汙,驚心不必傷空樹,一白流空春便徂。——宋·劉子翬《梅花》

    【桃花】

    《桃花源記》中所謂桃花源究竟何處,沒有定論。不提。

    白居易有《大林寺桃花》,但也只有他寫過。若要說大林寺是賞花好去處,也行吧……但對我反正沒什麼說服力。

    那時候種桃花比較多的其實是皇家園林中,唐宋明許多文人都提到過的。梨、李、杏、櫻桃等同。這裡不一一列舉。

    禁苑春暉麗,花蹊綺樹妝。綴條深淺色,點露參差光。向日分千笑,迎風共一香。如何山嶺側,獨秀隱遙芳。——唐太宗《詠桃》灼灼宮桃濕露華,人間萬樹失芳葩,有時源上隨流水,盡日天邊自雨花。三月宮桃滿上林,百花千萼費春心。葉公城外襄河北,一樹無人色更深。——宋·陶弼《途次葉縣觀千葉桃花》宜春苑裡佔春多,爛漫紅霞發早柯。 憶禁林成徑處,雲扶 輦一經過。灼灼宮桃溼露華,人間萬樹失芳葩,有時源上隨流水,盡日天邊自雨花。——明·董其昌《上苑桃花二首》

    【牡丹】

    自然是洛陽。

    歐陽修曾作《牡丹譜》,說的就是洛陽牡丹,也是中國第一部關於牡丹的專著。詩也太多,懶得列了。

    但除此之外,陳州(今河南淮陽)、亳州(今安徽)的牡丹也有人專門著書立論過。陳州,有牡丹品種即名陳州紅、陳州紫;亳州,則有《評亳州牡丹》《亳州牡丹史》。

    至於具體的景點,我倒沒有特別統計。畢竟大家太愛牡丹 ,哪裡都種,反而不好說誰家有壓倒性優勢了。

    【瓊花】

    瓊花的地點記載大約是最為明確的一個,即揚州瓊花觀。古稱后土祠/后土廟,後改名蕃釐觀,後再改瓊花觀。唐宋年間的文人們可是信誓旦旦,非說瓊花只僅此一株的。野史裡說隋煬帝下江南看瓊花,看的也是這一處。

    揚州后土廟有瓊花一株,潔白可愛,歲久,木大而花繁,俗目為瓊花,不知實何木也。——宋《澠水燕談錄》誰移琪樹下仙鄉,二月輕冰八月霜,若使壽陽公主在,自當羞見落梅妝。春冰薄薄壓枝柯,分與清香是月娥,忽似暑天深澗底,老松擎雪白婆娑。——王禹偁《后土廟瓊花詩二首並序》后土祠中三月暮,瓊花放後有蜂來。東君不怕春歸去,留待詩人一夜開。——顏芝宿《瓊花》

    此處另有一地標,曰無雙亭。故詠瓊花也有「無雙亭下萬人看」之句,其實是一個地方。

    如今瓊花在江南一帶園林應用中很多見,並不只揚州有。

    【芍藥】

    也是揚州。宋朝王觀曾作《揚州芍藥譜》,跟歐陽修的牡丹譜有一拼。另一個典故是說當年有揚州太守瞅準了這個機會,興辦「萬花會」,藉機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及至蘇軾上任,問及民間疾苦,就把萬花會給廢了。

    但他老人家也不得不說一句:揚州芍藥,為天下冠。

    後來人寫揚州,寫芍藥,總互為表裡。還記得中學時念姜夔的《揚州慢》,末句就是「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千葉揚州種,春深霸眾芳,無言比君子,窈窕有溫香。——王十朋《芍藥 》瓊簾入夜卷瓊鉤,謝女懷香倚玉樓。風暖月明嬌欲墮,依稀殘夢在揚州。——賽爾赫《白芍藥》

    【海棠】

    海棠一則四川地區,今之重慶、樂山一帶。古稱昌州、嘉州,更有「海棠香國」的說法——古人非要說只有這裡的海棠花是有香氣的。

    四海應無蜀海棠,一時開處一城香。睛來使府低臨檻,雨後人家散出牆。 ——薛能《海棠》濃淡芳春滿蜀鄉,半隨風雨斷鶯腸,浣花溪上空惆悵,子美無心為發揚。——鄭谷《蜀中賞海棠》蜀州海棠錦成畦,昌州海棠芳氣菲,名花自古恨不見,東風吹在西家西。——劉詵《賦歐園海棠和羅起初》

    但江浙一帶的垂絲海棠也很厲害。尤其杭州西湖,蘇堤、花港觀魚一帶,至今也是賞海棠的勝處。

    相關的詩一時找不見,生氣。有機會再來補吧。

    【荷花】

    頭一個自然也是西湖。

    西湖藕花,雲錦燦爛,香氣十里。——徐建成 《客越志》西湖夏夜觀荷最宜,風露舒涼,清香徐細,傍花淺酌,如對美人倩笑款語也。——田汝成《熙朝樂事》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西湖》

    此外吳越一帶的湖泊也多有種荷。許多詩人曾作《採蓮曲》,描繪的就多是江南風情。

    越女作桂舟,還將桂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葉,將歸問夫壻,顏色何如妾。——王昌齡《越女》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五月西施採,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李白《子夜吳歌》

    【桂花】

    仍是杭州。如今仍有「滿隴桂雨」。古人較青睞的似是靈隱、天竺一帶。

    杭州靈隱山多桂,寺僧曰,月中種也。——宋《南部新書》月缺霜濃細蕊幹,此花原屬桂堂仙,鷲峰子落驚前夜,蟾窟枝空記昔年,破裓山僧憐耿介,練裙溪女鬭清妍,願公採擷紉幽佩,莫遣孤芳老澗邊。——蘇軾《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贈元素》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木芙蓉】

    成都。如今成都之簡稱「蓉」,別名「蓉城」,即由此而來。

    孟後主於成都城上遍種芙蓉,每至秋,四十里如錦繡,高下相照,因名錦城,以花染繒為帳,名芙蓉帳。——《成都記》北方稀見誠奇物,筆界輕絲指捻紅,楚蜀可憐人不賞,牆根屋角數無窮。——司馬光《和秉國芙蓉五章》蜀國芙蓉名二色,重陽前後始盈枝,畫調粉筆分班處,繡引金針閒剌時。——文同《芙蓉》

    【山茶】

    我看到多處古詩文裡提到賞山茶的一個勝地,是成都的海雲寺。但查了半天竟沒找著如今是哪裡。廣東、浙江倒是有同名寺院,顯然並非一處。

    成都海雲寺山茶,一樹千苞,特為繁麗。 ——陸游《劍南詩注》海雲院有連理山茶。——《光福山記》門巷歡呼十里村,臘前風物已知春。兩年池上經行處,萬里天邊未去人,客鬢花身俱歲晚,妝光酒色且時新,海雲橋下溪如鏡,休把冠巾照路塵。——范成大《十一月十日海雲賞山茶》

    另一處自然是雲南。但範圍就廣,只說雲南山茶甲天下的。明朝馮時可曾作《滇中茶花記》,在多本雲南的地方風物誌中也有提到。

    但云南山茶為人所知的歷史就晚些。這一點在明朝雲南巡按鄧渼的《茶花百詠詩》中也有解釋:

    因考唐人以前,此花獨不經題詠,以闢遠故不通中土,遂使奇姿豔質淪落無聞。

    先這麼多吧。

    其實看來看去,也能發現是有點規律的。

    比如揚州,杭州這兩處,是真的有「百花競豔」之感,無怪乎文人騷客們紮了堆往那裡跑。當然這跟當地的水土,文化經濟實力也不無關係。

    又比如皇家園林,也是從來不缺花事的。

    西南地區,如雲南、四川等,則是原生態發達。杜鵑花也是那邊出來的。(樓下說宣城的,不好意思我要稍微diss你一下,李白這詩跟當地杜鵑花是否好看真的是半毛錢關係也沒有,而是他鄉見到,於是「三春三月憶三巴」——想到的仍是巴蜀一帶的標誌景色,滿地杜鵑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卓手機swap檔案位置怎麼設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