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62449241330

    “猹”字確實是魯迅自造的。

    ‘猹’字是我據鄉下人所說的聲音,生造出來的,讀如‘查’……現在想起來,也許是獾罷。”(魯迅1929年5月4日致舒新城信)廣為流傳的新漢字,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兩類:元素中文名和計量用漢字元素週期表裡一百多種元素,除了金、銀、銅、鐵、鉑、錫、硫、碳、硼、汞、鉛幾個字是古已有之以外,基本上都是後來造的。造字方法有音譯也有意譯音譯

    讀音部分幾乎全部是大約根據歐洲和北美洲現代或中古化學家或地方的名稱(參見化學元素名稱詞源列表)的第一個音節,例如:

    Er(Erbium)=金+耳→鉺Nd(Neodymium,)=金+女→釹Eu(Europium)=金+有→銪K(Kalium)=金+甲→鉀Na(Natrium)=金+內→鈉Sb(Stibium)=金+弟→銻(用第一音節的一部分)I(Iodine)=石+典→碘(用最後音節)Ar(Argon)=氣+亞→氬(用第一音節的一部分)意譯

    少數部分元素中文名字是描述特色:

    溴:味道臭氯:顏色綠氫:重量輕氮:“淡”取沖淡空氣之意氧:“養”取支援生命之意參見元素的中文命名法計量用漢字,比如“浬”、“哩”、“噚、潯”、“呎”、“吋”、“瓩”都一度廣為使用,我們現在也都能認得,不過1977年的時候國家頒佈通知,把絕大部分此類漢字都淘汰了,參看關於部分計量單位名稱統一用字的通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HP之格林童話,完整加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