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謝亞鐵

    從出土玉器中看,“活連環”在商朝就有,但那件玉人據說是石的…

    玉器的“活連環”,使玉環其相互套合的狀態,這是治玉史上創造的奇蹟。出土商代玉器上就已經帶有掏雕成的活鏈,到了戰國時代,玉活環技術變得異常發達,出現了曾侯乙墓出土十六節龍鳳形玉佩這樣的精彩作品。此後,從鋪首、瓶盒的銜環、印紐到耳墜,玉製套環在奢侈品與首飾當中都是活躍的因素…

    《戰國策,齊策六》:(秦始皇)嘗使使者遺君王后玉連環,曰:“齊多智,而解此環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謝秦使曰:“謹以解矣。”…這種玉連環可能也是玉,可能也是“活連環”…

    戰國至漢代的玉器中的“活連環”,做工精湛,構思複雜而奇妙…遺憾的是,漢代之後卻象失跡了,至今恐怕難達到古人這水平,可以說,現在就仿品也極少一見,在收藏市場若見戰漢時期“活連環”是可以拿下的,不過,價錢之高是估計不了的…

  • 2 # 梅宇峰

    同意!這一時期的玉器,不僅數量眾多,玉質上乘,並且新創了不少優美器型,線條運用更臻嫻熟,紋飾的審美含量急劇增加,刀工秀逸遒勁,風格清新瀟灑。短短的五百年間,給歷史留下了無數玉質珍品。

    玉質“活連環”是戰國時期首創的器型。“活連環”製作工藝極為繁雜,整塊玉料先要分斷切割,分段畫稿,然後再將每一部分按稿譜鑿成活環。

  • 3 # 卓然堂

    贊同。一般認為活連環玉器是戰國時期出現的新器型。有明確出土記錄的最早的活連環的玉器,應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套十六節活連環龍鳳玉佩件,可以說是鬼斧神工之作。

    考慮到曾侯乙為戰國早期,這套16節活連環佩技法成熟,且形體大,節數多,這種工藝不可能短期內一蹴而就,一定有一個發展過程,由簡到繁,由兩三節發展到十幾節。所以,活連環雕琢技法的出現形成,當在戰國之前。但筆者尚不瞭解比曾侯乙活環玉佩更早的出土文物,如有,還望博學的玉友指出來源。

    戰漢時期,活連環技法也用於其他器型,譬如活環鋪首(圖1-5)。

    活連環的整體多層立雕與套雕,在清代乾隆時期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如以下的五層鏤空雕同心球(圖6-7)。

  • 4 # 窮鬼的立方

    不贊同。我覺得良渚玉琮的遊絲雕刻其技術水平遠超過活體聯環。活環的創意絕對高水平,但技藝上我認為不如線刻玉琮!個人之見,錯了大家可懟。

  • 5 # 文物考古聊歷史

    您圖片上的應該是曾侯乙墓出土【十六節龍鳳紋玉佩】的區域性,確實是能代表戰國時期玉器雕琢的最高成就。但如果說這種連環形玉是戰國首創只能說對一半吧。

    十六節龍鳳紋玉佩,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整條玉佩16節,全長約48釐米,共用5塊玉料,其間由3個可拆裝的榫卯合成的活環和一個玉銷釘連線,可以摺疊活動,部分可拆卸。其上以透雕、浮雕、陰刻等技法雕成形態各異的37條龍、7只鳳和10條蛇。

    這件玉器在讓人驚歎之餘,也不得不再次感嘆曾侯乙奢華的生活,其墓出土的文物實在是太有分量了,比如曾侯乙編鐘、銅冰鑑、曾侯乙尊盤等等,件件工藝精湛,難以複製。

    再回到問題中所說的這種“活連環”玉上,早在商代就有類似的連環玉了。江西新幹線大洋洲商墓出土的【活環屈蹲羽人玉佩飾】。

    活環屈蹲羽人玉佩飾,江西省博物館藏

    只是與曾侯乙的十六節龍鳳紋玉佩相比,二者雖都是“環環相扣”,但玉器與玉器的連線方式又有不同,大洋洲的羽人玉佩,羽人的髮飾上直接就是環與環相扣,除非摔碎了,否則無解。而曾侯乙的十六節龍鳳紋玉佩部分是可以拆解的。前面說到了,它有榫卯合成的活環。榫卯結構早在大概史前時代就已經運用到建築中了,比如在河姆渡遺址中就有發現。所以,榫卯這種組裝也不是戰國時期才有的。所以,我說“這種連環形玉是戰國首創只能說對一半。”

    榫卯原理

    關於連環玉,還有小故事。《戰國策,齊策六》秦始皇嘗使使者遺君王后玉連環,曰:“齊多智,而解此環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謝秦使曰:“謹以解矣。”

    意思是秦始皇曾派人給齊國送了一件玉連環,群臣都不知道該如何解開這種環環相扣的玉連環,齊襄王的王后“君王后”最後一錐子下去,玉碎了,環也開了。

    這種玉連環也是貴族的把玩之物。漢代,還出現了玉鋪首或獸首銜環銜璧的。比如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玉獸首銜璧。

    玉獸首銜璧漢代玉鋪首

    鋪首屬於建築構件,豪門大寨的門上很常見,有“獸面銜環闢不祥”的功用。但一般為金屬製,玉鋪首更多的只是象徵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軍人思想彙報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