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1644年的世界發生的事還真不少,但真正對後世整個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莫過於當時東西方分別爆發的兩場戰爭:東方那場是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從而引發和李自成之間的一片石大戰;西方的那場是英國內戰中馬斯頓荒原之戰。

    一片石戰役中李自成敗於吳三桂和清軍之手,之後清軍揮師入關剿滅明軍和農民起義軍殘部。在這一過程中清軍制造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崑山之屠等一系列慘案。與此同時佔據四川的張獻忠大西政權和明軍、清軍三方勢力在此反覆混戰,幾方勢力都對手無寸鐵的百姓揮舞屠刀,一時間四川人民百不存一,這為後來的湖廣填四川埋下了伏筆。明光宗泰昌元年的全華人口統計資料為5,165.5459人,經過明末這番混戰之後到清世祖順治八年銳減為1,063.3326人(減少了4000多萬)。清軍入關以後強制推行剃髮易服、文字獄、閉關鎖國等政策,以致於中國由昔日舉世矚目的文明昌盛之國一步步淪為保守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馬斯頓荒原之戰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議會軍和王黨軍對峙的轉折點:1628年英國國會透過《權利請願書》並以此申明英國國王在未經國會授權的前提下不得徵稅,沒有法律依據和法院判決不得任意逮捕任何人。當時的英國國王查理一世面對這種明顯限制自己王權的條款而做出的選擇是於次年解散議會,此後王權同貴族和百姓的矛盾逐漸升級。矛盾在1640年11月發展到了臨界點——查理一世終於迫於各方壓力而宣佈重新召開議會,結果議會以更加強硬的態度要求對王權進一步加以限制,查理一世則於1642年1月組織保王黨軍隊武力討伐議會,英國由此爆發內戰。在內戰的早期階段議會軍由於內部派系之間的爭執而一再受挫,而王黨軍隊儘管在兵力上並不佔優,但由於受命於單一的指揮體系,所以戰鬥效率更高。1644年7月2日議會軍將領克倫威爾率領的左翼騎兵隊在奮戰下一舉將查理一世的國王軍擊潰。此戰成為了英國內戰的轉折點,扭轉了國會軍連連失利的局面,最終議會軍戰勝了王黨軍,英國開始由君主專制國家向憲政國家過渡。

  • 2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1644年甲申年,中國皇帝的高產年,去了一個崇禎皇帝,出了四個皇帝:大順皇帝李自成,清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大西皇帝張獻忠。其他就不瞭解了,不過,有一件記入物理學史的事件還是知道的。

    這一年,義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用實驗,精確地測出了大氣壓的值。下圖就是托里拆利實驗的裝置。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裡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後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時,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後就不再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760mm。

    把管子傾斜,或者換更長(或稍短)的管子,或者換其他形狀的管子,或者換不同粗細的管子,或者在水銀槽中在加入一些水銀,或者將管子向下壓一點(或向上提一點但不離開水銀面),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都不變。

    管中水銀柱之所以能保持一定高度不下降,就是受到大氣壓的支援,所以,大氣壓跟管內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相等。

    因此,根據液體壓強公式可算出760mm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為1.01×105Pa,並將其規定為標準大氣壓。

  • 3 # 米南德王問道

    1644年的世界上,發生了很多關係到日後300年曆史程序的大事件。不僅在東亞大陸,也包括歐洲與世界各地。

    1644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發生在西歐的英國。著名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並順帶引起了時間跨度達40年之久的英國內戰。這次戰爭不僅在最後致使絕對君主制的斯圖亞特王朝倒臺,也催生了《權力法案》和後來英格蘭的崛起。

    1644年只是這場註定要席捲全世界的風暴起點。國王與議會的矛盾在這一年已經無可調和,並導致戰爭的爆發。英國內戰中第一場決定性戰役--馬斯頓荒原之戰,就發生在這一年。有眾多參與三十年戰爭經驗的將領和僱傭軍幫助的國王軍,最後還是輸給了表面上實力更弱的議會軍。克倫威爾和他的鐵騎軍,在戰爭中嶄露頭角。

    還是在這一年,著名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理論家彌爾頓,也就是小說《失落園》的作者,發表了非常重要的《論出版自由》一書。也算是為新興的資產階級革命,注入了理論強心劑。

    在歐洲大陸,漫長的三十年戰爭開始進入尾聲。戰爭勝負的天秤,依然沒有明顯的偏向任何一方。但經過長時間的博弈和廝殺,新教聯盟一邊已經逐步獲得優勢。荷蘭在實際上已經獲得獨立多年。瑞典人繼續肆虐德意志地區。

    在背後操控一切的法華人,則從前一年開始加入戰爭。經過長期準備與整頓的法軍,儘管還顯得有些稚嫩和實力不足,終究還是在羅克魯瓦戰爭中擊敗了西班牙人。後者在一個多世紀以來,以歐洲第一陸軍自居。受到這個事件的影響,西班牙帝國治下殘存的各有實力的封建領,繼續已經開始的獨立運動。其中包括伊比利亞半島西部的葡萄牙和伊比利亞東部的加泰羅尼亞。西班牙帝國在一時間,進入了風雨飄搖階段。而他們的海外利益也正在被荷蘭東印度公司蠶食。

    西班牙人不得不在北方、東方與西方,同時開戰。實力較強的葡萄牙人抓住了更多機會,在這一年的蒙提霍之戰中擊敗了西班牙人的干涉軍。這為他們後來的獨立打下的堅實基礎,也讓海外大量貿易基地與殖民地一起從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帝國內脫離出去。

    在東歐,傳統強國波蘭-立陶宛聯邦,則在莫斯科公國的瘋狂進攻狂潮過後,穩住了陣腳。他們開始加強向烏克蘭方向的軍事壓力,並挫敗了哥薩克和克里米亞韃靼人的進攻。源自歐洲的新式武器,在沒有改變多少軍政制度的他們手中,依然發揮了不錯的威力。這讓更難獲得支援的東方對手,無法招架。但莫斯科人在此後利用西歐軍事技術,發起了新一輪攻勢,也讓波蘭-立陶宛人的東方事業,徹底停滯。

    至於東方的奧斯曼帝國,則因內部問題而進入了一個時間不長的紊亂期。他們暫時無力威脅中歐和西歐各地。一隻要到十多年後,他們才開始下一輪對歐洲腹地的攻略。但到那時,進攻三十年戰爭錘鍊的歐洲軍隊已經比過去更加難以對付了。

    在遙遠的東亞,1644年因明朝的滅亡而被永遠的載入史冊。由於李自成的大順軍佔領北京,四股勢力在數個月內就開始了逐鹿中原的好戲。關外的滿洲清軍,在獲得了山海關守將吳三桂的投誠後,贏得了一片石戰役,並順勢佔領了北京及周邊地區。以吳三桂為先鋒的前面叛軍,還一路幫助清朝招降了大批部署在北方邊境的明朝邊軍。這些軍隊在後來的西征與南下江南行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權臣多爾袞就在這一年正式走上了自己的權力巔峰。他的運籌帷幄為清朝問鼎中原,立下了大功。

    年幼的順治皇帝,也是在1644年年末親政,開始了自己時間不長的統治區。他的對手不僅有退到陝西和寧夏一帶的李自成勢力,還有控制巴蜀的張獻忠集團和在南京臨時拼湊而成的南明弘光政權。但除了李自成有部分主動反擊能力外,張獻忠和南明都只有單純的招架之功。這就讓清軍的勝利,沒有太大懸念。唯一的問題是清軍能以多快時間,獲得多大的成果。後來的歷史程序,大家想必也比較清楚了。

    所以,1644年不僅是東亞大陸歷史上很重要的一年,也是世界歷史上的關鍵性年份。大量的關鍵性事件,在這一年中,或是在這一年前後發生。這些大事件一起發酵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之後世界300年的發展歷程。

  • 4 # 火器工坊

    1644年的世界,可以說是一點也不安穩。

    在東方,東亞大地正在發生著翻天地覆的變化。這一年大明王朝遭到了風雨突變,3月,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皇帝朱由檢自縊煤山。之後清軍入關,華夏再次遭到滅亡危及。同年福王繼位南京,明廷從此偏安一隅,大明臣子稱這一年為甲申國難。

    隔海相望是我們的鄰居日本,這一年日本已經閉關鎖國了5年之久,整個日本都沉浸在平和的江戶幕府中。

    在此時的中亞,準格爾蒙古的衛拉特部中,出生了一位偉大的君主,也就是日後首次將準格爾汗國帶向強盛的葛爾丹大汗。

    東北亞,沙皇俄國的遠征開拓隊已經到達了印迪吉爾卡河,1644年這一年,沙俄已經在印迪吉爾卡河西岸建立了雅庫茨克作為遠東開拓的總部。

    在南亞次大陸,此時的莫臥兒帝國在蘇丹沙賈漢的帶領下已經走上了帝國巔峰。

    目光再向西移動,盤踞在伊朗高原的薩菲波斯由於王室紛爭已經走向衰敗,同時這個最後的波斯帝國還受到了來自奧斯曼帝國和莫臥兒帝國的雙重打擊。

    在西亞,曾經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帝國也出現了衰敗的跡象,軍事技術的落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同時國內的人口和土地需求已經不成正比,此時距離這個帝國的衰敗,還有39年。

    目光移向東歐,在經歷了1612年的動亂時代之後,俄羅斯逐漸的走向復興,在1644年前後,俄羅斯開始和烏克蘭融合成一個國家,一個統一的東斯拉夫東正教帝國。

    在西歐,法國也在前一年迎來了王國史上最偉大的君王之一—路易十四,法蘭西也在走向強大。

    此時的歐洲大陸非常混亂,原本由國家派系領導的三十年戰爭已經發展到了亂戰的局面,到了1644年,丹麥擊敗瑞典與荷蘭的聯合艦隊,但其後丹麥海軍卻被重新組建的瑞荷聯合艦隊全殲。在陸地上,瑞典軍隊和德意志軍隊的決戰即將拉開,帝國軍隊有了失敗的跡象。

    最後看一下英格蘭,此時的英國正在發生資產階級革命,這一年,革命軍連戰連勝,不在馬斯頓荒原戰役勝利後,議會軍取得的內戰中一個決定性勝利,結束王軍對英格蘭北部的控制。

    其他地方諸如北美、非洲和東南亞,都是些沒什麼大影響的地方,這裡就不多說了。

  • 5 # HuiNanHistory

    1644年前後的世界,都處在危機之中。

    世界各地各地在17世紀中期相繼出現大規模叛亂。據統計,歐洲有27次、美洲7次、亞洲和非洲共15次。

    明清易代,是女真崛起和李自成起義的綜合結果,但是這種暴動的現象非中國獨有——換言之,全世界都陷入了危機。

    這是一個歷史課題:“17世紀全球危機”(The General Crisis),最早由英國曆史學家霍布斯鮑姆所提出。

    以英國為例。1642年爆發了英國內戰(English Civil War),最終的結果是議會派勝利,查理一世被公審送上斷頭臺。不僅如此,英國各地也發生了大災荒和大量的人口死亡,直到1688年的光榮革命才結束。

    在歐洲的其他地區,也出現了針對君主統治的革命和叛亂。例如法國的投石黨運動(Fronde),有近百萬法華人喪生;荷蘭出現了試圖顛覆奧蘭治家族統治的起義。

    在東亞三國,明朝的情況就不需要多說了。北韓則在16-17世紀遭受大災荒,並先後遭受女真和日本的軍事侵略。日本則在1642-1642年間出現了“寬永大饑荒”。

    這些情況都表明,明朝在統治末期面臨的社會危機,並不是孤立的。而是整個世界都不安分,整個世界都陷入了危機。

    因此,有許多學者都試圖用全球史的視角解讀這段歷史。如傑弗裡·帕克的Global Crisis: War, Climate Change and Catastrophe in the 17th Century(全球性危機:17世紀的戰爭、氣候變化和災害)、魏斐德的《中國與17世紀世界的危機》等等。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閱讀參考。

  • 6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公元1644年,一個多事之秋,世界各地都發生了暴亂,這其中以東方中國和西方英國的變化最為影響世界!首先是在東方,清軍入關,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建立。

    1644年,即大明崇禎十七年,大清順治元年。這一年,中國土地上烽煙四起,大明皇族怎麼也沒想到,過了1644年的春節,大明再也沒能捱到1645年。這一年,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張獻忠在成都為王建立大西。這一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自縊大明王朝覆滅。同一年,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軍入關,大清開始入主中原,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皇朝建立。

    其次在西方,英國內戰於1644年迎來了歷史性的轉折

    1644甲申年,在世界另一端的英國,克倫威爾率領著國會軍在馬斯頓荒原中與國王軍決戰,並取得決定性勝利,成為英國內戰的轉折點。英國內戰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後5年,1649年英國國王被推翻,英國建立起資場階級政權,開始了大英帝國的序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祝生日快樂的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