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唐岱、沈源合繪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冊之「鏤月開雲」絹本設色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
除此之外,清宮所用的園林植物還有一部分來自域外,它們有的是藩屬國進獻的貢物,還有的則是透過西方傳教士引入宮廷的西洋花卉,許多都被描繪進了當時創作的清宮繪畫中。在今天缺少此類植物文獻記載的情況下,這些繪畫將是研究域外植物流入清宮的重要材料,它也將對十八世紀中國與世界的植物交流提供重要的線索。
清 郎世寧 海西知時草圖軸 絹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上述提到的域外植物多由歐洲人引入,清宮習慣稱這類植物來自於「海西」,清宮對「海西」花卉的引入正是源於乾隆皇帝對西洋風格園林景觀的興趣,而乾隆早期的宮廷中有一位傳教士—法國耶穌會士湯執中正滿足了乾隆皇帝對「海西」花卉的訴求。
湯執中來華的目的除了傳播福音外,另一個重要的工作是幫巴黎皇家植物園園長裕蘇蒐集中國的植物標本和種子,他瞅準時機,向皇帝進獻了兩株含羞草。這種植物的葉片隨著觸動而閉合的神奇特性立即引起了乾隆皇帝的興趣,欣賞之餘皇帝命郎世寧將其描繪下來,這就是《海西知時草圖》。
清 餘省 海西集卉冊之“檀羅結”紙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植物為桂竹香
清 餘省 海西集卉冊之“朝陽鳳”紙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中植物為旱金蓮
乾隆皇帝之前並沒有見過這麼神奇的植物,他作詩聲稱含羞草葉片被觸動而閉合的現象類似於他之前收藏的一塊靈珀,這塊琥珀「中有小草,莖葉花萼隨冬夏兩至以漸枯榮」。(愛新覺羅·弘曆《御製詩二集》卷四十三)他將這塊神奇的靈珀視作可以與指佞草「屈軼」、嘉禾相媲美的祥瑞之物,而現在又看到了具有類似現象的含羞草,自然會大為感嘆。湯執中因為在培養含羞草時展現出了植物學方面的專業性,從而被皇帝從造辦處玻璃廠轉調到皇家園林管理、種植花卉,他借這一機會為清宮引進了一些域外觀賞植物。
清 餘省 海西集卉冊之“瑞珠盤”紙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植物為冠狀銀蓮花
清 餘省 海西集卉冊之“曉雲酣”紙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植物為冠狀銀蓮花
其中有一些在清宮種植成功,它們的形象被當時的宮廷畫家描繪了下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海西集卉》冊,這是餘省在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年)所創作的一套反映清宮所植域外觀賞植物的畫冊,共八開,紙本設色,共描繪八種域外觀賞植物,每開均有于敏中(一七一四年〜一七七九年)行書的對題,主要記錄了該植物的法語名音譯以及植物形態特徵等。此外這些域外觀賞植物在流入清宮前後都已經有了中文名稱,尤其是《海西集卉》中的八種植物,每一種都被取了三個字的名稱,這類似於當時清宮給菊花或牡丹不同品種所取的名稱,很富有詩意且展現出了該植物的一些特徵—尤其是花色與花型,但是直接從名稱上並不能使人知曉它們具體是哪種植物,這些名稱之後也沒有再出現在文獻裡。
清 餘省 海西集卉冊之“茜秋霞”紙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植物為花毛茛
清 餘省 海西集卉冊之“鏤金英”紙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植物為花毛茛
相反萬壽菊、紫茉莉、晚香玉、西番蓮這類名稱直到今天還在被使用,這也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海西集卉》中的八種植物很有可能在清宮中並沒有繼續繁殖培育成功,隨著這些草本植物的消失,它們的繪畫減少了,名稱也逐漸被人遺忘。
清 餘省 海西集卉冊之“白香芸”紙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植物為羅勒
清 餘省 海西集卉冊之“紫香芸”紙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植物為羅勒一紫色葉栽培品種
另外,《海西集卉》中八種域外觀賞花卉在清宮曇花一現,很有可能和湯執中的逝世有關。在他去世之後,這種播種技術以及生長期的管理不一定能被皇家園林裡的花匠們掌握,更重要的是,湯執中的去世也使這些花種的供應中斷。以上諸多原因導致了《海西集卉》中這些域外植物在清宮消失,好在餘省在湯執中生前最後一年將這些植物及時地描繪了下來,使得人們能瞭解這些域外植物進入清宮的歷史。
清 錢維城 西番蓮海棠扇面 故宮博物院藏
早在清初,宮廷就開始從西方引入域外觀賞植物,這些植物是歐洲本土觀賞花卉或當時西方人探索美洲時發現的,它們在中西方交流的背景下被引入清宮,在長期的栽培觀賞中,許多域外觀賞植物融入清宮文化,它們的形象被宮廷畫師巧妙地用於表達中國式的美好寓意。這些影象見證了清帝國在康乾時代的輝煌、反映了當時清宮對西洋趣味的關注和接納,也為東西方園藝植物交流提供了寶貴的研究資料。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清 唐岱、沈源合繪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冊之「鏤月開雲」絹本設色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
除此之外,清宮所用的園林植物還有一部分來自域外,它們有的是藩屬國進獻的貢物,還有的則是透過西方傳教士引入宮廷的西洋花卉,許多都被描繪進了當時創作的清宮繪畫中。在今天缺少此類植物文獻記載的情況下,這些繪畫將是研究域外植物流入清宮的重要材料,它也將對十八世紀中國與世界的植物交流提供重要的線索。
清 郎世寧 海西知時草圖軸 絹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上述提到的域外植物多由歐洲人引入,清宮習慣稱這類植物來自於「海西」,清宮對「海西」花卉的引入正是源於乾隆皇帝對西洋風格園林景觀的興趣,而乾隆早期的宮廷中有一位傳教士—法國耶穌會士湯執中正滿足了乾隆皇帝對「海西」花卉的訴求。
湯執中來華的目的除了傳播福音外,另一個重要的工作是幫巴黎皇家植物園園長裕蘇蒐集中國的植物標本和種子,他瞅準時機,向皇帝進獻了兩株含羞草。這種植物的葉片隨著觸動而閉合的神奇特性立即引起了乾隆皇帝的興趣,欣賞之餘皇帝命郎世寧將其描繪下來,這就是《海西知時草圖》。
清 餘省 海西集卉冊之“檀羅結”紙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植物為桂竹香
清 餘省 海西集卉冊之“朝陽鳳”紙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中植物為旱金蓮
乾隆皇帝之前並沒有見過這麼神奇的植物,他作詩聲稱含羞草葉片被觸動而閉合的現象類似於他之前收藏的一塊靈珀,這塊琥珀「中有小草,莖葉花萼隨冬夏兩至以漸枯榮」。(愛新覺羅·弘曆《御製詩二集》卷四十三)他將這塊神奇的靈珀視作可以與指佞草「屈軼」、嘉禾相媲美的祥瑞之物,而現在又看到了具有類似現象的含羞草,自然會大為感嘆。湯執中因為在培養含羞草時展現出了植物學方面的專業性,從而被皇帝從造辦處玻璃廠轉調到皇家園林管理、種植花卉,他借這一機會為清宮引進了一些域外觀賞植物。
清 餘省 海西集卉冊之“瑞珠盤”紙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植物為冠狀銀蓮花
清 餘省 海西集卉冊之“曉雲酣”紙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植物為冠狀銀蓮花
其中有一些在清宮種植成功,它們的形象被當時的宮廷畫家描繪了下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海西集卉》冊,這是餘省在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年)所創作的一套反映清宮所植域外觀賞植物的畫冊,共八開,紙本設色,共描繪八種域外觀賞植物,每開均有于敏中(一七一四年〜一七七九年)行書的對題,主要記錄了該植物的法語名音譯以及植物形態特徵等。此外這些域外觀賞植物在流入清宮前後都已經有了中文名稱,尤其是《海西集卉》中的八種植物,每一種都被取了三個字的名稱,這類似於當時清宮給菊花或牡丹不同品種所取的名稱,很富有詩意且展現出了該植物的一些特徵—尤其是花色與花型,但是直接從名稱上並不能使人知曉它們具體是哪種植物,這些名稱之後也沒有再出現在文獻裡。
清 餘省 海西集卉冊之“茜秋霞”紙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植物為花毛茛
清 餘省 海西集卉冊之“鏤金英”紙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植物為花毛茛
相反萬壽菊、紫茉莉、晚香玉、西番蓮這類名稱直到今天還在被使用,這也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海西集卉》中的八種植物很有可能在清宮中並沒有繼續繁殖培育成功,隨著這些草本植物的消失,它們的繪畫減少了,名稱也逐漸被人遺忘。
清 餘省 海西集卉冊之“白香芸”紙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植物為羅勒
清 餘省 海西集卉冊之“紫香芸”紙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植物為羅勒一紫色葉栽培品種
另外,《海西集卉》中八種域外觀賞花卉在清宮曇花一現,很有可能和湯執中的逝世有關。在他去世之後,這種播種技術以及生長期的管理不一定能被皇家園林裡的花匠們掌握,更重要的是,湯執中的去世也使這些花種的供應中斷。以上諸多原因導致了《海西集卉》中這些域外植物在清宮消失,好在餘省在湯執中生前最後一年將這些植物及時地描繪了下來,使得人們能瞭解這些域外植物進入清宮的歷史。
清 錢維城 西番蓮海棠扇面 故宮博物院藏
早在清初,宮廷就開始從西方引入域外觀賞植物,這些植物是歐洲本土觀賞花卉或當時西方人探索美洲時發現的,它們在中西方交流的背景下被引入清宮,在長期的栽培觀賞中,許多域外觀賞植物融入清宮文化,它們的形象被宮廷畫師巧妙地用於表達中國式的美好寓意。這些影象見證了清帝國在康乾時代的輝煌、反映了當時清宮對西洋趣味的關注和接納,也為東西方園藝植物交流提供了寶貴的研究資料。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