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達特地下金屬探測器
-
2 # 北洋海軍炮手
本炮手在開頭宣告,本文就是在給隋煬帝楊廣洗地,如果被雷到,本炮手概不負責。
這個問題其實只要看看楊廣早期的一系列施政就能看出來了,因為楊廣早期的施政怎麼看都是在強化國家的凝聚力。
這是因為東漢嘎嘣了之後,天下徹底是四分五裂,雖然經過西晉短暫的統一,但是在司馬氏內鬥以及內部奴隸起義的情況下,天下再次分裂。所以這種分裂也助長了南方的分離主義,要不然怎麼有中國當敗吳當復的歌謠。更何況,當時南北方是處於對罵、互噴的狀態,北朝罵南朝為島夷,南方罵北朝為索虜。雖然隋朝征服南朝實現了大一統,但是這種分離傾向依然存在。
如果排除大野唐對楊廣的抹黑,我們可以從楊廣的三條施政措施看出楊廣的智慧。
第一就是遷都洛陽。從地理來看,洛陽正好位於帝國的中心地帶,從地緣角度來看方便對南方施加影響力。雖然定都關中可以基本上保障首都的安全,但是關中只有少數隘口和內地想通,也就是自保無虞,但是帝國的影響力降低。
第二是開鑿大運河。大運河溝通南北,不僅滿足了楊廣保障兩都糧食供應的需要,也滿足了向北方運輸糧食的需求。更何況,大運河還可以促進南北方貿易往來,畢竟透過貿易來加強帝國的凝聚力是最划算的方式。
第三就是南巡,也可以說是武力震懾。因為隋朝的武力保障是關隴軍事貴族,而且關隴軍事貴族基本上掌握了全國的精銳武裝,因此南巡有武裝大遊行的意思,就是告訴那些身體誠實心裡不服氣的南方人老實點,別整想整大新聞,要不然以方式南北對立的心理狀態,北方人殺南方人那真是毫不留情。
隋朝的軍事制度完全繼承自北朝
所以,這三條措施是楊廣加強凝聚力,消滅南北對立的重要舉措,如果不是楊廣攤子鋪的太大,又太心急,再加上楊廣自身有輸不起的缺點,要不然楊廣那真是千古一帝。
全文完
北周宣帝時期的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導致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給楊堅為首的漢人將領奪取政權的機會。 580年,周宣帝病死,繼位的周靜帝年僅八歲,以大丞相身份輔政的楊堅,從而控制了北周的軍政大權。相州(今河南安陽)、鄖州(今湖北安陸)、益州(今四川成都)等地的總管曾先後舉兵反對楊堅,都被楊堅所平定。581年,楊堅在消滅北周殘餘勢力後,以「受禪」為名,廢周靜帝自立為帝,國號為隋,改元開皇,仍然定都長安。楊堅就是隋文帝。
隋朝建立後,隋文帝為統一全國作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加強了中央集權、澄清了吏治,發展了經濟,大大增強了國力,同時處理好與突厥的關係。隋文帝於開皇七年(587年)廢除了後梁政權。採納了高熲的策略:干擾陳國的農業生產,破壞陳國的軍事儲積,使陳國損失慘重,而又疲憊不堪。
待時機成熟後,隋文帝命令次子楊廣為元帥、高熲協助,統一指揮滅陳戰役。開皇八年(588年)十月,隋文帝在壽春(今安徽壽縣)置淮南道行臺省,以晉王楊廣為行臺尚書令,主管滅陳之事。命楊廣、山南道行臺尚書令楊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高穎為晉王元帥長史,右僕射王韶為司馬,集中51.8萬人的水陸軍,統由楊廣節度,從長江上游至下游,分8路攻陳。十二月,隋軍發起攻滅陳朝的大規模作戰。楊素率舟師出巴東郡(治今四川奉節東)順江東下,與荊州刺史劉仁恩軍相配合,一舉襲佔狼尾灘(今湖北宜昌西北),繼而攻克岐亭、延洲(今長江西陵峽口、湖北枝江附近江中),擊破上游陳軍防禦。由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東撤之陳軍也被楊俊軍阻於漢口(今湖北漢水入長江之口)以西,為下游隋軍主力進攻陳都建康(今南京),創造了有利形勢。
九年正月,下游隋軍主力乘陳朝歡度元會(即春節)之機,分路渡江。行軍總管韓擒虎、賀若弼兩軍配合鉗擊建康,至行軍總管宇文述軍佔據石頭(今南京城西清涼山),隋軍主力已完成對建康的包圍。隨後,賀若弼軍與陳軍主力激戰於白土岡(今南京城東),陳軍全線潰退。韓擒虎軍首先進入建康城,俘陳叔寶。楊廣入城後,令陳叔寶以手書招降上游陳軍。吳州(治吳縣,今江蘇蘇州)、湘州(治今長沙)等地陳將拒降,二月間均為隋軍擊破。嶺南數郡共奉高涼(今廣東陽江西)冼夫人為主,保境拒守。隋派使臣安撫嶺南,楊廣亦命陳叔寶致書冼夫人,勸其歸隋。冼夫人以其孫率眾迎接隋使,嶺南諸州悉為隋地。至此,結束了東晉以來270餘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了隋文帝統一南北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