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巴黎巷尾秋風梔子花的

    不矛盾,這兩者所表達的內容不一樣。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是說的儒家出世入世的矛盾和對於世事的豁達變同。知其不可而為之,是指孔子的一種執著的精神,因為人世間的很多事都是契而不捨努力奮鬥得到的。

  • 2 # 使用者7720401985516

    任何文學都是看背景的,如果只是簡單的從字面理解則很容易變成斷章取義: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如果有用(我的思想來治國的),那就盡情的施展抱負,如果(我)不能被欣賞認同的,那就藏好自己。

    這話是孔子對顏淵說的。知其不可而為之:明明知道做不到卻還去做。這個是隱士對孔子說的。這個主要是針對的物件不同,孔子針對的是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你認可我,我就為你賣命,你不認可我,那我自己做好我自己就好了。隱士針對的是孔子自己:孔子明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還這麼拼命去做。一個是孔子說的,一個是隱士說的。孔子說的更多的是一種感慨,他一生周遊列國,主要就是為了推行自己的思想,在亂世中求得“救世”,如果瞭解到孔子的一生就會發現孔子進入仕途的機會其實非常的多,但是他卻經常放棄了,這個就是他說的“舍之則藏”-------既然你不理解我,那我也沒必要委屈自己來認同你。這就是孔子。而隱士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在亂世,仁義道德其實跟紙糊的一樣,更多的需要的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政權來約束,以法治國,道德則只是一種精神約束,孔子的思想僅僅從道德方面來考慮,不適用於政權,孔子不知道麼?“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孔子的這段話表明了他早就知道了自己的思想是不適合那個時候的社會,但是他為什麼還要做呢?因為這是他的理想,他不強求別人認同他,他追求的只是自己的理想-----你認同或者不認同我,對我來說是無關緊要的,只要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可以了。因為是知其不可而為之。對別人我們沒有辦法強求別人的看法,但是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理想,這就是兩句的區別,因此並不矛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有何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