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在碰撞中有爆燃的潛在安全隱患
說明:所謂氫燃料汽車本質是化學增程式電動汽車,車輛的執行基礎是動力電池組提供電流,電機驅動車輛行駛,氫燃料電池堆只是個化學發電器而已。發電的基礎依靠的是儲氫罐為電池提供氫,在燃料電池中以氫氧反應實現電流。而氫在氣態狀態下的體積密度較大,一立方米的氫氣只有89.9克,想要大量儲能必須將氫氣壓縮成高密度液態才能實現合理的儲能,而壓縮後的液態氫帶來很大安全風險。
液態氫的能量密度是等量TNT的數十倍,液態氫與氧的混合氣體能爆發出等量TNT約5.4倍的能量,在航天領域海外出現過的一些爆炸案例可以印證這一說法,重點氫在氧氣中的燃燒速度非常之快,是汽油在壓縮蒸發後燃燒速度的9倍;簡而言之液態儲氫罐一旦洩露,首先會出現氫氣快速揮發到空氣的上部,一旦遇到明火則會出現像雲爆彈一樣的爆燃;之後瞬間引燃液態氫罐則會發生強度難以估量的爆炸,這不是單純車輛自燃的概念。
氫燃料電池堆的能量轉化率極其低,一公斤的氫能反應出20kwh左右的電就算高水平。而20kwh的電量充其量能驅動A級輕量化的電動汽車行駛100公里,如果是整備質量較大的B/C級或高效能的電動汽車,則行駛里程只能達到60~80公里。那麼為了實現有效的增程發電則需要數公斤的氫,然而需要也就是幾百公里而已。只是如此大的儲量會導致的後果也會很可怕,一旦氫燃料電動汽車在行駛中與汽車車輛碰撞或者單車失控碰撞,碰撞過程中出現氫的洩露並且車身摩擦出明火,那麼產生的爆炸強度總能毀掉一個街區,中心點可參考下圖想一想後果。
由於安全無法保證所以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普及率極低,眾所周知以日系車為主的車企已經普及了五六年時間,但在其本土市場的保有量卻只有幾千臺。國內也有些想要走偏門的車企試圖推廣這種車,但結果比在日本汽車市場還要淒涼。這種安全無法保證的汽車在哪都不會得到認可,且問題還不僅限於安全。
重點1:高成本。百公里氫耗按照平均80km/1kg計算,成品液態氫的價格按照60元1公斤計算,一公里的用車成本為0.75元;折算為燃油動力汽車油耗為11.5L/100km左右,這是一般2.0T效能車的油耗標準,而氫燃料汽車以同樣的能耗是達不到這種效能等級的,同樣效能等級的氫車一公里一元不算誇張。
重點2:巨大的浪費。製造氫的方式有多種,主流的方式是利用石油天然氣等化學燃料為基礎生產,然而普及電動汽車的目的正是減少化石燃料的用量,所以這種制氫方式不可取。那麼剩下的方式則是電解水制氫,製造一公斤氫需要60kwh左右的電,利用氫在燃料電池中發電可還原20kwh左右的電,還有利用用氫嗎?
重點3:量產車無法控制價格,效能與價格完全不相符。因為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首先要打造出一臺電動汽車,三電系統一樣都不能少,這就是很高的成本了;剩下的燃料電池組即使是小功率也會消耗掉數十克鉑金,成本如何控制?結果則是沒有一點效能可言的氫燃料增程式電動汽車價格也要數十萬,不呆不迷的消費者是不會去考慮的。
氫燃料電動汽車是汽車史上難得一見的愚蠢產物,汽車的動力系統只有依靠內燃機,而在石油即將枯竭後則必然是純電動,沒有任何理由消耗大量的電反應出更少的電,供參考。
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在碰撞中有爆燃的潛在安全隱患
說明:所謂氫燃料汽車本質是化學增程式電動汽車,車輛的執行基礎是動力電池組提供電流,電機驅動車輛行駛,氫燃料電池堆只是個化學發電器而已。發電的基礎依靠的是儲氫罐為電池提供氫,在燃料電池中以氫氧反應實現電流。而氫在氣態狀態下的體積密度較大,一立方米的氫氣只有89.9克,想要大量儲能必須將氫氣壓縮成高密度液態才能實現合理的儲能,而壓縮後的液態氫帶來很大安全風險。
液態氫的能量密度是等量TNT的數十倍,液態氫與氧的混合氣體能爆發出等量TNT約5.4倍的能量,在航天領域海外出現過的一些爆炸案例可以印證這一說法,重點氫在氧氣中的燃燒速度非常之快,是汽油在壓縮蒸發後燃燒速度的9倍;簡而言之液態儲氫罐一旦洩露,首先會出現氫氣快速揮發到空氣的上部,一旦遇到明火則會出現像雲爆彈一樣的爆燃;之後瞬間引燃液態氫罐則會發生強度難以估量的爆炸,這不是單純車輛自燃的概念。
氫燃料電池堆的能量轉化率極其低,一公斤的氫能反應出20kwh左右的電就算高水平。而20kwh的電量充其量能驅動A級輕量化的電動汽車行駛100公里,如果是整備質量較大的B/C級或高效能的電動汽車,則行駛里程只能達到60~80公里。那麼為了實現有效的增程發電則需要數公斤的氫,然而需要也就是幾百公里而已。只是如此大的儲量會導致的後果也會很可怕,一旦氫燃料電動汽車在行駛中與汽車車輛碰撞或者單車失控碰撞,碰撞過程中出現氫的洩露並且車身摩擦出明火,那麼產生的爆炸強度總能毀掉一個街區,中心點可參考下圖想一想後果。
由於安全無法保證所以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普及率極低,眾所周知以日系車為主的車企已經普及了五六年時間,但在其本土市場的保有量卻只有幾千臺。國內也有些想要走偏門的車企試圖推廣這種車,但結果比在日本汽車市場還要淒涼。這種安全無法保證的汽車在哪都不會得到認可,且問題還不僅限於安全。
重點1:高成本。百公里氫耗按照平均80km/1kg計算,成品液態氫的價格按照60元1公斤計算,一公里的用車成本為0.75元;折算為燃油動力汽車油耗為11.5L/100km左右,這是一般2.0T效能車的油耗標準,而氫燃料汽車以同樣的能耗是達不到這種效能等級的,同樣效能等級的氫車一公里一元不算誇張。
重點2:巨大的浪費。製造氫的方式有多種,主流的方式是利用石油天然氣等化學燃料為基礎生產,然而普及電動汽車的目的正是減少化石燃料的用量,所以這種制氫方式不可取。那麼剩下的方式則是電解水制氫,製造一公斤氫需要60kwh左右的電,利用氫在燃料電池中發電可還原20kwh左右的電,還有利用用氫嗎?
重點3:量產車無法控制價格,效能與價格完全不相符。因為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首先要打造出一臺電動汽車,三電系統一樣都不能少,這就是很高的成本了;剩下的燃料電池組即使是小功率也會消耗掉數十克鉑金,成本如何控制?結果則是沒有一點效能可言的氫燃料增程式電動汽車價格也要數十萬,不呆不迷的消費者是不會去考慮的。
氫燃料電動汽車是汽車史上難得一見的愚蠢產物,汽車的動力系統只有依靠內燃機,而在石油即將枯竭後則必然是純電動,沒有任何理由消耗大量的電反應出更少的電,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