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裡提到了讀書的重要性:“士大夫的子弟,幾歲以上,沒有不受教育的,多的讀到《禮記》、《左傳》,少的也起碼讀了《毛詩》和《論語》。到了加冠成婚年紀,體質性情稍稍定型,憑著這天賦的機靈,應該加倍教訓誘導。有志向的,就能因此磨鍊,成就士族的事業;沒有成就功業志向的,從此怠惰,就成為庸人。”
這時候,有人就去詰問顏之推:有的人從來就不讀書,但他們的社會地位卻很高;有的人很喜歡讀書,反而還貧困交加,你再教兒女讀書的重要性,不是在誤人子弟嗎?
不恰當的讀書,確實有很多害處。
我們可以看到,有的人仗著自己讀了幾本書、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好像什麼都懂完了,變得高人一等、目中無人;有的人過於迷信讀書的好處,認為書上寫的都是對的;還有的人,以為只要保持讀書的習慣就可以了,忽略了行動和溝通交流的重要性。
帶著這樣的偏見去閱讀,怎麼可能有所收穫呢?
我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最近減少了讀書的次數、而是花更多時間跟別人交流,或者找一些機會去實踐。
就像顏之推說的:家庭背景好、或者天資聰慧的人,就像金子一樣;出生不好、性格駑鈍的人,就像木石。雖然可以通過後天雕琢,但即使雕刻再精美,木石也比不過黃金吧?但黃金永遠是稀缺的,天才也是百年難遇;既然很多人達不到這樣的水平,如果還不透過勤奮來彌補,豈不是連木石都不如了?
《顏氏家訓》裡提到了讀書的重要性:“士大夫的子弟,幾歲以上,沒有不受教育的,多的讀到《禮記》、《左傳》,少的也起碼讀了《毛詩》和《論語》。到了加冠成婚年紀,體質性情稍稍定型,憑著這天賦的機靈,應該加倍教訓誘導。有志向的,就能因此磨鍊,成就士族的事業;沒有成就功業志向的,從此怠惰,就成為庸人。”
士大夫子弟,數歲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禮》、《傳》,少者不失《詩》、《論》。及至冠婚,體性稍定;因此天機,倍須訓誘。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這時候,有人就去詰問顏之推:有的人從來就不讀書,但他們的社會地位卻很高;有的人很喜歡讀書,反而還貧困交加,你再教兒女讀書的重要性,不是在誤人子弟嗎?
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不恰當的讀書,確實有很多害處。
我們可以看到,有的人仗著自己讀了幾本書、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好像什麼都懂完了,變得高人一等、目中無人;有的人過於迷信讀書的好處,認為書上寫的都是對的;還有的人,以為只要保持讀書的習慣就可以了,忽略了行動和溝通交流的重要性。
帶著這樣的偏見去閱讀,怎麼可能有所收穫呢?
我喜歡讀書,每天都要花一點時間去閱讀,並且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買很多書回來。但我不會要求別人也去讀書,更不會以“我是為你好”的名義去要求晚輩們讀書。因為,很多東西,不是靠讀書學來的。我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最近減少了讀書的次數、而是花更多時間跟別人交流,或者找一些機會去實踐。
不恰當地讀書,不僅沒什麼好處,讀多了還有害;但“讀書”本身,仍然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不能因為某些個別反例,就去否定閱讀帶來的好處。就像顏之推說的:家庭背景好、或者天資聰慧的人,就像金子一樣;出生不好、性格駑鈍的人,就像木石。雖然可以通過後天雕琢,但即使雕刻再精美,木石也比不過黃金吧?但黃金永遠是稀缺的,天才也是百年難遇;既然很多人達不到這樣的水平,如果還不透過勤奮來彌補,豈不是連木石都不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