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雖然是研究人類的精神和行為,但是從來不評判每個人的行為和心理,這也是一門科學的主要特徵之一。科學的最主要目的是描述、解釋和預測,對於解釋和描述這些現象的理論,大法官才需要評判哪些是好的,哪些比較高階,而對於已經存在的現象而言,卻應保持著一種中立的態度去看待:那就是我們需要研究和解釋的物件,並不存在高低。我想,我們在認識自己、認識身邊人和他們的行為時,也應該儘量保持這種中立的態度——只要是這種行為沒有干擾到他人的自由。
說回到討好他人,這本來也是一箇中立的人際交往處理手段。從社會心理學的視角來看待,每個人生活在人際社會之中,其行為已經顯著受到了他人的影響。社會性從眾、社會性服從,還有一系列的社會心理學的行為現象,都說明了,幾乎所有人,在人際交往之中都會考慮他人的感受和想法,甚至為了和“社會常態”(social norm)保持一致,改變自己原有的感受的看法。這是人類行為中最常見的一種現象,為什麼要說是最低階的呢?更何況,有時候人們討好的物件是自己非常在乎的人哦,這也是一種“我願意”的表現。
我猜是因為,近些年越來越多地人陷入了更多地自我反省式思考(self-reflective thinking),反觀自己做的每一個行為,越來越多地人在發現上述所說的那種”討好他人”而改變了自己原本新意的地方。這或許也是一種社會進步。因為過於考慮他人和過於考慮自己,都不是一個平衡的思維和行為模式。我們的社會文化以往強調考慮他人感受比較多,比如心理學上很多理論和現象都東方文化都是互倚型自我,而且更加集體主義。所以我的看法是,當你在人際關係中意識到自己在違心地討好他人——而因此讓自己很難受的時候,或許這種覺知可以幫助你改變正在做的這個違心的討好行為呢。畢竟,一切的選擇其實都在我們自己手上。
心理學雖然是研究人類的精神和行為,但是從來不評判每個人的行為和心理,這也是一門科學的主要特徵之一。科學的最主要目的是描述、解釋和預測,對於解釋和描述這些現象的理論,大法官才需要評判哪些是好的,哪些比較高階,而對於已經存在的現象而言,卻應保持著一種中立的態度去看待:那就是我們需要研究和解釋的物件,並不存在高低。我想,我們在認識自己、認識身邊人和他們的行為時,也應該儘量保持這種中立的態度——只要是這種行為沒有干擾到他人的自由。
說回到討好他人,這本來也是一箇中立的人際交往處理手段。從社會心理學的視角來看待,每個人生活在人際社會之中,其行為已經顯著受到了他人的影響。社會性從眾、社會性服從,還有一系列的社會心理學的行為現象,都說明了,幾乎所有人,在人際交往之中都會考慮他人的感受和想法,甚至為了和“社會常態”(social norm)保持一致,改變自己原有的感受的看法。這是人類行為中最常見的一種現象,為什麼要說是最低階的呢?更何況,有時候人們討好的物件是自己非常在乎的人哦,這也是一種“我願意”的表現。
我猜是因為,近些年越來越多地人陷入了更多地自我反省式思考(self-reflective thinking),反觀自己做的每一個行為,越來越多地人在發現上述所說的那種”討好他人”而改變了自己原本新意的地方。這或許也是一種社會進步。因為過於考慮他人和過於考慮自己,都不是一個平衡的思維和行為模式。我們的社會文化以往強調考慮他人感受比較多,比如心理學上很多理論和現象都東方文化都是互倚型自我,而且更加集體主義。所以我的看法是,當你在人際關係中意識到自己在違心地討好他人——而因此讓自己很難受的時候,或許這種覺知可以幫助你改變正在做的這個違心的討好行為呢。畢竟,一切的選擇其實都在我們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