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619527456710

    語境其實並不是一個比較玄的詞,如果把它當成辯論賽當中的一項技術來看的話,則是一項常見,好用,不容易用好的技術。那麼簡單來說什麼是語境呢,我認為就是將價值辯或者一類較為生活化的辯題中的一些核心爭議詞或爭議點放到我們日常所熟知的場景中,讓觀眾理解這個詞或點的具體含義,而對場景(語境)的選擇則是為了讓這個語境下這個詞的含義更有利於我方立場。

    比如說美是客觀/主觀這種題裡,顯然美這個詞的定義就是全場雙方要去挖深的定義,而這樣一個抽象的詞我們當然需要給它一個具體的語境去解釋它的深層含義,去讓觀眾理解,所以我們看到西交大說的楊柳依依之類的東西都是語境的構築。

    我印象中日常看的小比賽裡面爭語境比較有趣的是今年年初評的一場比賽,題目大概是中國詩詞大會促不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之類的,那雙方事實認定都比較清楚了,就是各路資料都表明,確實是看的人多了,關注或者自發去了解的人也多了。那後來雙方大概就爭了大半場這種範圍變廣的“傳播”算不算是文化的“發展”,那麼雙方就找了很多語境去支撐他們的立場了,印象裡比較深就是認為傳播是促進的舉了玄奘從西域回來傳播佛經,是佛教的發展和很多大佬向辯論資源比較缺乏的地方辦講座,是發展辯論。認為傳播不是促進的大概舉了一些學生學高數,不能說是發展了高數(數學),諸如此類的對“發展”這個詞的概念爭奪,對我印象還蠻深的。

    那麼對語境的運用我覺得最好的應該就是第一屆老友賽了,因為本身老友賽的辯題就帶一個小故事或者是小背景去解釋,加上老友賽的辯題當中少有十分確定的詞語,很多詞語的邊界需要去劃定,因此大神們在比賽當中有不少爭搶語境的交鋒,評委在中途點評的時候也有提到誰的語境現在會佔優一些。同樣的奇葩說當中也經常出現,不過很多奇葩說選手構築語境的方式是靠講故事了,那這個可能對我們日常比賽沒有什麼太大幫助。

    那麼語境的運用會帶來什麼樣的效果呢,以我看的一些比賽來看,當雙方具有較強的旗鼓相當的構築語境的能力的時候,比賽往往會變得相當精彩,具體可見老友賽當中評委前面的搖桿就會隨著雙方語境的加深搖擺,體會這個過程感觸還是比較深。另一方面奇葩說在黃執中或者陳銘發言的時候跳票的那個過程也可以感受到。而當雙方實力有一點差距,一方面構築語境能力顯然優於另一方的時候,弱方很容易就被帶到了對方的語境下面,這種感覺有點像被人擒拿摁在地上,想反抗不知道怎麼發力。這種場景多見於高年級學長姐陪大一新辯手模辯,很容易就帶跑了。所以在一些需要用語境的辯題裡面,無論是新國辯的點評裡還是老友賽的點評裡,很多場評委都會提到某隊一上來就開始搶語境,就是要率先把評委、對方、觀眾拉到有利於己方的語境下,那後面就好打的多,有的時候基本就是順理成章一波推了。

    可是語境並不容易用好,能像黃執中那樣構築出一個場把大家框進去是很難的,如果用不好不但觀眾不接受你方對這個詞或點的詮釋,有的時候反而會覺得辯手在濫煽情,重複的說廢話,和其實沒什麼論證就是無意義重複己方觀點這樣的感覺。所以該如何使用語境呢,我的一點點體會是,首先在拿到題的頭腦風暴階段,隊員應該儘可能多的提出這個核心詞語在不同環境下的運用,並且要表達自己的觀點,因為每個人對不同語境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然後將這些利於或者不利於己方的語境記錄下來,之後可以對利於己方的做精選和進一步包裝,對不利於己方的做攻防,這是第一步,找語境。那麼第二步是表達語境,這個我感覺需要一點經驗,這個可以多打比賽和看影片特別是有點評的影片提高,目的是去感知一個語境怎麼樣表達是構築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和到什麼樣的程度觀眾和評委就買賬了。而在比賽準備階段可以向不同的隊友多試驗,不停的去修自己的表達,讓語境成立。

    這就是我對語境大概的一點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蝸牛與烏龜的賽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