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謝小樓

    杜甫的《蜀相》,是懷古詩中的經典名篇之一,後人評其悲壯雄勁,為七律正宗(王文濡《歷代詩評註讀本》),亦稱其標誌著唐時懷古作品的典則,是憑弔武侯詩歌的極致(唐小魯《詠古抒懷的典範之作— 杜甫《蜀相》新探》)

    全詩如下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蜀相》為什麼被稱為懷古詩的典範之作?小樓原因有三:

    1、寫景與抒情的完美融合

    詩起句寫詩人尋武侯祠,“尋”字已飽含杜甫對諸葛亮無限追慕之情,接下來寫武侯祠周圍的環境,“森森”二字寓含著詩人遠遠望見武侯祠便生出莊嚴肅穆的敬意。

    三四句寫武侯祠的近景,詩人寫碧草自長,黃鸝自鳴,本是大好春光,但杜甫卻下“ 自” “ 空” 二字周旋, 將抒情狀態翻然改變。

    這兩句詩的平仄本來應該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但這裡的“自”卻是仄聲,不合格律,有會人說格律不是“一三五不論”嗎?這裡的“自”是第五字,可平可仄的呀。事實是,這裡的“自”不能不論,因為這句詩的第五字變成了仄聲,“自”後面的“空”就變成了孤平,律詩是最忌孤平的。但杜甫還是這樣寫了,說明他是有意為之。這一句詩變成了拗句,就得在後的句救,所以後一句中,第五字“空”應仄而平,救了這一拗句。這樣寫,不僅形成了聲調上的一種變換美,還將“自”“空”二字突出出來,強調詩人情感與當前環境發生了茅盾。

    武侯祠這樣一代英靈的棲息之地,自然風光的美好,恰恰反映人文精神的衰落。這碧草沒階,黃鸝自鳴,證明很少有人祭奠英靈,間接暗示著世人對聖人之道的冷漠,結合杜甫的人生境遇,“自”、“空”二字飽含著杜甫對世道人心的痛心之情,不能輕看。

    2、懷古與詠懷的高度契合

    懷古詩說到底都是借古諷今、詠古抒懷,最重要的是怎樣在詩中處理古與今的關係、古人與詩人的關係,杜甫的這首《蜀相》,看起來都在寫諸葛亮,只最後一句表達了杜甫對諸葛亮的痛惜,但仔細讀,你會發現,杜甫已經將自己的人生理想、內心情懷完全融入到對諸葛亮的景仰與痛惜之中。

    諸葛亮是杜甫心中的理想人物,雖時代不同,但他們的人生理想與情操是相同的,所以詩的五六句,雖字字在寫諸葛亮,但句句都蘊含著杜甫的人生理想與情操。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能得劉備三顧茅廬,這樣的君臣遇合,是杜甫夢寐以求的境遇,然而,杜甫一生都沒有得到諸葛亮那樣的待遇。

    在以詩賦取士的唐朝,杜甫多次科考都未中,他只好多次向達官貴人獻詩,向朝廷獻賦,才得了一個小官噹噹。

    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隻身穿過交戰區,投奔肅宗,肅宗感念其中,任他做左拾遺,但不久,他因營救房琯,被肅宗冷遇,後被貶,最終流落成都。

    所以這裡寫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暗含著杜甫多希望得到明主賞識的痴心,寫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老臣之心,也是在寫自己“一飯未嘗忘君”(蘇軾評杜甫語)的忠君之心。

    3、可讓天下英雄同悲的強烈情感

    諸葛帝有匡扶天下之才,又遇劉備這樣的賢主,可是,諸葛亮還是沒有實現他的人生理想,出師未捷身先死,怎不讓天下英雄為之痛哭!

    《舊唐詩》記載,“永貞革新”的領袖人物王叔文,改革失敗後,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而歔欷泣下。

    《蜀相》的最後這兩句詩,可以說寫出天下英雄有才無命,壯志難酬的人的心聲,詩中那種強烈的情感可讓天下英雄一同悲慨。

    五嗣奭《杜臆》中說:“出師未捷,身已先死,所以流千古英雄之淚也。蓋不止為諸葛悲之,而千古英雄有才無命者,皆括於此,言有盡而意無窮也。”

    總之,杜甫的這首《蜀相》,完美的將寫景與抒情、詠古與抒懷融合在一起,表達出一種可令天下英雄同悲的強烈情感,故能成為懷古詩中的典範之作。若想寫懷古詩作,可向杜甫的這首《蜀相》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耳鳴是不是肝腎陰虛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