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熱帶季雨林?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比熱帶雨林多了一個“季”字,這個“季”字,應該是季節變化 ,旱季落葉,雨季披上綠裝。季相有點類似於我們北方的針闊混交林。
熱帶季雨林是熱帶地區具有周期性乾溼季節交替的一種型別,它是由常綠和落葉闊葉樹種組成,與熱帶雨林相比,季相變化明顯,如果與溫帶闊葉林相比,因為有常綠林存在,季相變化不明顯。
一般來說熱帶季雨林分佈在熱帶雨林外緣,界線並不是那麼清晰,並逐漸過渡到季雨林,再往外過渡到稀樹草原、熱帶草原,主要分佈在非洲、南美洲赤道附近,東南亞是熱帶季雨林分佈最大的地區。上圖
為什麼喜馬拉雅山自然帶基帶不是熱帶季雨林,而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這要看熱量是否滿足,地理課上我們把位於南北迴歸線之間地區劃為熱帶,其特徵是:太陽有直射機會,太陽高度角高,獲得太陽輻射能量多,天氣炎熱。這種劃分方法是根據天文輻射來劃分的,由於所處的海陸位置,大氣環流不同,位於迴歸線內的地區仍然達不到熱帶標準,熱帶氣候特徵並不明顯,為此我們又要採用氣溫、降水標準來劃分熱帶,>15°C,降水量>1500mm 以上才能稱之為熱帶氣候。
上圖,喜馬拉雅山緯度位置大約在29°N附近,按照天文輻射劃分的話,已經超了熱帶區域範圍,緯度偏高,熱量明顯不足。如果按照氣溫要求的話,喜馬拉雅山自然基帶的最冷月,1月氣溫>15度是不容易達到的。
其次印度發育著熱帶季風性氣候,冬季儘管有高大青藏高原阻擋,但還會受西伯利亞冷高壓影響,盛行來自高緯度的偏北風,相比於同緯度地區氣溫偏低,使這裡的熱量帶緯度位置明顯南凸,同時山地氣候還有一個特點,夜間冷空氣下滑,使基帶天氣偏涼,這就會讓喜馬拉雅山自然基帶熱量不足,無法發育成熱帶季雨林,反而發育成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事實上喜馬拉雅山南坡已經不是熱帶季風氣候,應把它劃分為亞熱帶氣候才更為合適些。
而東南亞地區緯度位置比喜馬拉雅位置偏低了很多,這裡距離赤道很近,熱量資源有保證,一年又分為乾溼兩季,才發育成了熱帶季雨林。而印度尼西亞、馬亞西亞位於赤道上,終年潮溼,氣溫高,降水量又多,發育成了熱帶雨林氣候。
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熱帶季雨林?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比熱帶雨林多了一個“季”字,這個“季”字,應該是季節變化 ,旱季落葉,雨季披上綠裝。季相有點類似於我們北方的針闊混交林。
熱帶季雨林是熱帶地區具有周期性乾溼季節交替的一種型別,它是由常綠和落葉闊葉樹種組成,與熱帶雨林相比,季相變化明顯,如果與溫帶闊葉林相比,因為有常綠林存在,季相變化不明顯。
一般來說熱帶季雨林分佈在熱帶雨林外緣,界線並不是那麼清晰,並逐漸過渡到季雨林,再往外過渡到稀樹草原、熱帶草原,主要分佈在非洲、南美洲赤道附近,東南亞是熱帶季雨林分佈最大的地區。上圖
為什麼喜馬拉雅山自然帶基帶不是熱帶季雨林,而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這要看熱量是否滿足,地理課上我們把位於南北迴歸線之間地區劃為熱帶,其特徵是:太陽有直射機會,太陽高度角高,獲得太陽輻射能量多,天氣炎熱。這種劃分方法是根據天文輻射來劃分的,由於所處的海陸位置,大氣環流不同,位於迴歸線內的地區仍然達不到熱帶標準,熱帶氣候特徵並不明顯,為此我們又要採用氣溫、降水標準來劃分熱帶,>15°C,降水量>1500mm 以上才能稱之為熱帶氣候。
上圖,喜馬拉雅山緯度位置大約在29°N附近,按照天文輻射劃分的話,已經超了熱帶區域範圍,緯度偏高,熱量明顯不足。如果按照氣溫要求的話,喜馬拉雅山自然基帶的最冷月,1月氣溫>15度是不容易達到的。
其次印度發育著熱帶季風性氣候,冬季儘管有高大青藏高原阻擋,但還會受西伯利亞冷高壓影響,盛行來自高緯度的偏北風,相比於同緯度地區氣溫偏低,使這裡的熱量帶緯度位置明顯南凸,同時山地氣候還有一個特點,夜間冷空氣下滑,使基帶天氣偏涼,這就會讓喜馬拉雅山自然基帶熱量不足,無法發育成熱帶季雨林,反而發育成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事實上喜馬拉雅山南坡已經不是熱帶季風氣候,應把它劃分為亞熱帶氣候才更為合適些。
而東南亞地區緯度位置比喜馬拉雅位置偏低了很多,這裡距離赤道很近,熱量資源有保證,一年又分為乾溼兩季,才發育成了熱帶季雨林。而印度尼西亞、馬亞西亞位於赤道上,終年潮溼,氣溫高,降水量又多,發育成了熱帶雨林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