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AO大神

    一、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有機結合

    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是其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發展有機統一的過程。簡單地說,社會認知指的是幼兒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社會環境的認知,社會情感主要是指由於他人或環境的變化引起的心理體驗,社會行為則是指幼兒在社會環境或與他人交往過程中表現出的行為。可以說,在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中,三者缺一不可。在設計社會教育活動目標時,教師要有意識地考慮這三個方面。

    情感是社會行為的內在動力。在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中,社會情感的發展是首要方面。情感更多的是與幼兒社會需要的滿足相聯絡。當幼兒的社會需要得到滿足時,幼兒就會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反之則會產生消極的內心體驗。對幼兒來說,情感始終具有重要的意義。情感是幼兒行為的內在動力,具有推動幼兒行為發展的作用。例如,在組織“尊重他人”的社會教育活動時,教師首先要激發幼兒對他人的同情心。產生了同情心,幼兒才可能會主動去幫助他人。

    認知是社會情感產生的重要前提。在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中,社會認知的發展也很重要。社會認知對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有直接的影響。在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社會認知教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社會知識經驗,即傳統的社會常識部分。在幼兒園社會教育實踐中,社會常識教育普遍受到教師的重視。二是對他人心理狀態的認知,即我們常說的換位思考,學習從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問題。目前教師在開展社會教育活動時比較容易忽略這一方面。例如,在大班的社會教育活動“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的目標設計中,教師注重讓幼兒認識各種殘疾人的標誌及知道要幫助殘疾人,但卻相對忽視了讓幼兒學習去理解殘疾人的特殊需要以及如何針對他們的特殊需要給予相應的幫助。對不同人的不同需要的認知就屬於社會認知的範疇。

    社會行為的發展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最直接表現。在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社會行為的培養包括行為技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兩個方面。幼兒的社會經驗較少,對一些基本的社會生活常識不夠了解。因此,行為技能的學習很有必要。幼兒園社會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讓幼兒學習如何做事,如何與人交往。在學習社會行為技能的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很重要。

    可見,在進行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的目標設計時,教師要有意識地考慮這三方面內容,做到社會情感、社會認知和社會行為有機統一。

    二、深入挖掘社會教育內容

    在設計社會教育活動時,教師要注意深入挖掘社會教育內容,根據教育內容確定切實可行的教育目標。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把社會教育活動變成其他領域的活動,才能使社會教育活動真正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所謂深入挖掘,就是要仔細分析教育內容,思考社會教育活動的本質目標應該如何體現。以中班社會教育活動“嘻嘻哈哈的信”為例。單從題目上看不出這是一個社會教育活動。然而事實上,“嘻嘻哈哈的信”講了兩個好朋友嘻嘻和哈哈在分別一段時間後互相給對方寫信表達情感的故事。因此,社會教育活動的目標應該是注重激發幼兒的內心體驗,引導幼兒感受他人對自己的感情,並學會表達對他人的感情。如果教師不注重深入挖掘故事內容,很容易浪費這個適合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的好故事,而使社會教育活動變成一個與社會領域無關的語言或者美術教育活動。

    三、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

    在設計社會教育活動目標時,教師要注意考慮不同年齡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許多年經教師由於缺少經驗,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本班幼兒的特點及不同幼兒的個體差異瞭解不足,導致目標設計不適宜,社會教育活動質量不高。

    不同年齡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不同,社會教育的目標設計也要有所差異。一般來說,小班、中班以情感體驗為主,輔以行為技能訓練及習慣養成;大班則以社會體驗和行為習慣養成為主,同時還要注意促進幼兒的社會認知發展。例如,“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這個社會教育活動,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中班的重難點是體驗殘疾人的情感,而大班的重難點則應該是體驗殘疾人所遇到的困難及其心理需求。

    在關注發展普遍性的同時,還要注意幼兒的個別教育問題。有些幼兒在進入幼兒園前就已經具有任性、膽小、不合群、自理能力差等特點。教師要注意矯正這些幼兒的問題行為,從而促進其個性的健康發展。因此,在設計社會教育活動目標時,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把矯正個別幼兒的問題行為作為教育的重點之一。

    總之,要使社會教育活動的目標設計準確,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掌握幼兒社會性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掌握幼兒心理發展的年齡特點,瞭解不同幼兒的個體差異,同時要深入挖掘教育內容的內涵,明確一些社會教育領域的基本概念。只有準確把握社會教育活動的目標,才能圍繞目標選擇合適的內容和方法,組織好社會教育活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可能需要與該網路的Internet服務提供商isp簽署協議才能獲得訪問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