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研習社
-
2 # 歷史研習社
南宋以後。禮教盛行,直到現代社會,男女授受不親仍舊給人們留下了或隱或顯的影響,那麼,在秦漢時代,是否也是男女授受不親呢?
圖/朱熹
男女授受不親的出現
其實這個概念出現的很早,早在孟子和《禮記》那會兒就已經出現,男女授受不親就是出自於《孟子》,孟子並表示這是“禮也”。《禮記》中也有諸如男女不應該坐在一起(“男女不雜坐”),小叔子和嫂嫂不應該過密交往(“叔嫂不通問”)等記載。甚至在《孟子》的記載中,孟子還把嫂子溺水了小叔子該不該援之以手納入討論的範疇,似乎男女授受不親已經是某種社會共識一樣。
圖/孟子
但實際上,當時的社會遠非如此,《詩經》中所記載的大部分為春秋和西周時期的詩歌,其中多不乏男女互相愛慕私會之事,可見社會風氣遠非保守。甚至在《周禮》中,都將仲春二月定為相親大會(“令會男女”)。可見彼時風氣之開放。
秦漢時代
關於秦漢時代的男女關係,記載最為生動的要數《史記·滑稽列傳》了。裡面說州、裡之中的集會,青年男女雜坐在一起,玩六博(類似軍旗,雙方各有一個大子“梟”和五個小子“散”,吃掉對方的大子就算勝利)和投壺等遊戲。彼此握著手不會受到責罰,互相眉目傳情也不會受到阻止。耳環和簪子四處散落,男女同席而坐,席間一片杯盤狼藉(這也是成語出處)。可見就算是到了漢代,社會風氣也是十分開放的。
圖/《史記》書影
而且那時再婚的女性也不會受到社會的歧視,事實上,不光是民間,皇家對此事也不是很在意,連漢武帝的生母王太后,嫁給漢景帝時也已經是再婚了。漢景帝也並沒有嫌棄她,還是照樣立了她的兒子劉徹為太子。值得注意的是,武帝前期權勢頗大的“國舅爺”田蚡,實際上和王太后也並非同母同父,而是同母異父的姐弟。可見女性再婚在當時也並非什麼大事。
根據以上論述,可以說,男女授受不親的理念雖然在早在秦漢時代以前就已經形成,可是在秦漢時仍不是主流。
參考資料
《史記》
《漢書》
回覆列表
南宋以後。禮教盛行,直到現代社會,男女授受不親仍舊給人們留下了或隱或顯的影響,那麼,在秦漢時代,是否也是男女授受不親呢?
圖/朱熹
男女授受不親的出現
其實這個概念出現的很早,早在孟子和《禮記》那會兒就已經出現,男女授受不親就是出自於《孟子》,孟子並表示這是“禮也”。《禮記》中也有諸如男女不應該坐在一起(“男女不雜坐”),小叔子和嫂嫂不應該過密交往(“叔嫂不通問”)等記載。甚至在《孟子》的記載中,孟子還把嫂子溺水了小叔子該不該援之以手納入討論的範疇,似乎男女授受不親已經是某種社會共識一樣。
圖/孟子
但實際上,當時的社會遠非如此,《詩經》中所記載的大部分為春秋和西周時期的詩歌,其中多不乏男女互相愛慕私會之事,可見社會風氣遠非保守。甚至在《周禮》中,都將仲春二月定為相親大會(“令會男女”)。可見彼時風氣之開放。
秦漢時代
關於秦漢時代的男女關係,記載最為生動的要數《史記·滑稽列傳》了。裡面說州、裡之中的集會,青年男女雜坐在一起,玩六博(類似軍旗,雙方各有一個大子“梟”和五個小子“散”,吃掉對方的大子就算勝利)和投壺等遊戲。彼此握著手不會受到責罰,互相眉目傳情也不會受到阻止。耳環和簪子四處散落,男女同席而坐,席間一片杯盤狼藉(這也是成語出處)。可見就算是到了漢代,社會風氣也是十分開放的。
圖/《史記》書影
而且那時再婚的女性也不會受到社會的歧視,事實上,不光是民間,皇家對此事也不是很在意,連漢武帝的生母王太后,嫁給漢景帝時也已經是再婚了。漢景帝也並沒有嫌棄她,還是照樣立了她的兒子劉徹為太子。值得注意的是,武帝前期權勢頗大的“國舅爺”田蚡,實際上和王太后也並非同母同父,而是同母異父的姐弟。可見女性再婚在當時也並非什麼大事。
根據以上論述,可以說,男女授受不親的理念雖然在早在秦漢時代以前就已經形成,可是在秦漢時仍不是主流。
參考資料
《史記》
《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