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的資源基本依賴機器的檢測,像化驗結果有很多檢測結果,旁邊還顯示一個正常範圍值。 然而每個地區生活習慣,飲食水源等都有不同,這些實際值有高有低不很正常嗎? 而且人類也是不斷進化的,標準值怎麼確定。那就會原本是進化的一些能力與功能,被當成疾病給治療了?
7
回覆列表
  • 1 # 鴻的科學觀

    血型的分類有不同的標準,最常見的是ABO血型系統,是依據細胞表面特異性的糖蛋白決定的,是細胞識別自身細胞的基礎,也是細胞識別並排斥外來細胞的基礎,因此移植或者輸血時需要交叉配型,避免輸血時產生凝血反應,移植時則主要為避免免疫排斥反應。A型血細胞上有凝集原A,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B型血相反,O型血相對於A型血、B型血是隱性,因此細胞上即無凝集原A或者B,血液中也沒有抗A或者抗B的凝集素。

    然而人類的血型系統卻不僅有ABO幾個型別,如今人類發現的血型系統包括ABO、Rh、MNS血型系統、P血型系統、LUKell血型系統、KELLewis血型系統等35種,只不過絕大多數人的血型都是ABO,Rh血型就已經相當罕見,其餘的血型系統則更加罕見,因此一般ABO、Rh在臨床上的意義更重要,移植或者輸血時要進行交叉配型驗血,主要就是為了避免凝血或者免疫排斥。

    在人類的歷史中,各種血型並不是同時出現的,而是不斷演化出現的。據目前的研究結論,人類同一起源,而且最初的時候種群數量不像現在這麼龐大,那麼人類祖先族群的基因種類相對更少一些,相應地不同的人群之間的基因相似性也更高一些。在人類遷徙的歷史中,不同地區的人類受到的外界環境因素不同,受到不同生物物理化學因素的作用,因而不同的人群之間基因差異更大了一些,於是新的血型系統慢慢產生,它們來源於進化,分子層面的機理是種群基因庫的不斷變化。

    對於生物而言,進化主要受以下兩個因素的影響:其一,繁殖。生物出生後,雖然體細胞也會有基因突變,但是這種突變必定是小範圍的,不影響人體正常的功能,人體的主要基因都是承接於父母,因此對生物種群基因庫更重要的是可遺傳的變異;其二,自然選擇。可遺傳的變異導致子代遺傳父母絕大多數的基因和形狀,但是仍存在部分更多樣性的基因,會使生物的適應性增加,受到環境自然選擇,適宜者儲存,不適宜者被淘汰,於是可能出現血型等性狀的產生和遺傳。

    也就是說,血型不是不可以變,只不過是在進化的歷程中慢慢由自然選擇而變化,對於已經形成血液系統的胚胎或者人類個體,血型基本上不會變。只有極少極少數因為疾病等因素導致血細胞表面凝集原的改變,促成血型改變,這類現象迄今也沒觀察到幾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綠化帶的小柏樹怎樣製作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