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3

    奇蹄目馬科斑馬屬4種獸類的通稱。因身上有起保護作用的斑紋而得名。

    斑馬為非洲特產。南非洲產山斑馬,除腹部外,全身密佈較寬的黑條紋,雄體喉部有垂肉。非洲東部、中部和南部產普通斑馬,由腿至蹄具條紋或腿部無條紋。非洲南部奧蘭治和開普敦平原地區產擬斑馬,成年擬斑馬身長約2.7米,鳴聲似雁叫,僅頭部、肩部和頸背有條紋,腿和尾白色,具深色背脊線。東非還產一種格式斑馬,體格最大,耳長(約20釐米)而寬,全身條紋窄而密,因而又名細紋斑馬。

    山斑馬喜在多山和起伏不平的山嶽地帶活動;普通斑馬棲於平原草原;細紋斑馬棲於炎熱、乾燥的半荒漠地區,偶見於野草焦枯的平原。性謹慎,通常結成小群遊蕩,常遭獅子捕食。

    斑馬是珍奇的觀賞動物,但由於人們追求其皮和肉曾大量捕殺,其中擬斑馬已於1872年絕跡,山斑馬也瀕臨滅絕。

    斑馬生活在非洲大陸,外形與一般的馬沒有什麼兩樣,它們身上的條紋是為適應生存環境而衍化出來的保護色。在所有斑馬中,細斑馬長得最大最美。成年細斑馬的肩高140-160釐米,耳朵又圓又大,條紋細密且多。斑馬常與草原上的牛羚、旋角大羚羊、瞪羚及鴕鳥等共外,以抵禦天敵。人類將斑馬條紋應用到到軍事上是一個是很成功仿生學例子。

    斑馬身上的條紋和間隔是怎樣形成的呢?原來,在雌獸的妊娠早期,一個固定的、間隔相同的條紋形式就已經確定在胚胎之中了。以後在胚胎髮育的過程中,由於身體各部位發育的情況不同,所以幼仔出生後,各部位所形成的條紋也就不一樣了,有的寬闊,有的狹窄。例如斑馬頸部的條紋較寬,所以頸部的最早條紋形式必須在胚胎髮育的第七個星期,頸部伸長之前確定;近鼻孔處的條絞很細,所以這個部位最早的條紋形式必須在胚胎髮育的第五個星期,鼻子擴大之前確定;臀部的條紋最寬,說明臀部與身體的其餘部分是成比例發展的。另一方面,條紋也不能早於胚胎髮育的第五個星期之前出現,因為斑馬長著一條具有條紋的尾巴,而這條尾巴在胚胎髮育的第五個星期以前尚未出現,這時胚胎的長度大約為32毫米,條紋的數目約為80個,據此可以推算出最初確定的每個條紋的寬度大約為400微米,即每一個條紋有20個胚胎細胞的寬度。至於它四肢上的條紋為什麼呈水平方向,則可能是腿部在胚胎髮育過程中,所有的條紋機械地轉過一個角度而形成的。

    斑馬身上的條紋漂亮而雅緻,是同類之間相互識別的主要標記之一,更重要的則是形成適應環境的保護色,作為保障其生存的一個重要防衛手段。在開闊的草原和沙漠地帶,這種黑褐色與白色相間的條紋,在Sunny或月光照射下,反射光線各不相同,起著模糊或分散其體型輪廓的作用,展眼望去,很難與周圍環境分辨開來。這種不易暴露目標的保護作用,對動物本身是十分有利的。近年來的研究還認為,斑馬身上的條紋可以分散和削弱草原上的刺刺蠅的注意力,是防止它們叮咬的一種手段,這種昆蟲是傳播睡眠病的媒介,它們經常咬馬、羚羊和其他單色動物,卻讓很少威脅斑馬的生活。這種保護色是長期適應環境和自然選擇而逐漸形成的,因為歷史上也曾出現過一些條紋不明顯的斑馬,由於目標明顯,所以易於暴露在天敵面前,遭到捕殺,最後滅絕,在漫長的生物演化過程中逐漸被淘汰了。只有那些條紋分明、十分顯眼的種類尚能生存到現在。人類從這種現象中得到了啟示,將條紋保護色的原理應用到海上作戰方面,在軍艦上塗上類似於斑馬條紋的色彩,以此來模糊對方的視線,達到隱蔽自己,迷惑敵人的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異地戀的好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