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問講官
〔明〕餘繼登
仁宗為太子,曾侍側,成祖顧問講官:“今日說何書?”對曰:“《論語》君子小人和同章。”問:“何以君子難進易退,小人則易進難退?”對曰:“小人逞才而無恥,君子守道而無慾。”問:“何以小人之勢常勝?”對曰:“此係上之人好惡,如明主在上,必君子勝矣。”又問:“明主在上,都不用小人乎?”曰:“小人果有才不可棄者,須常警飭之,不使有過可也。”
譯文:
仁宗做太子的時候,曾經在成祖旁邊侍奉,(一次)成祖問講官說:“今天要講什麼文章?”講官回答說:“講《論語》裡面的小人和同章。”明成祖問:“為什麼君子難以晉級而卻容易被(罷免?或者退職?) ,小人則容易晉升難以被(罷免?)呢?”講官回答說:“(是因為)小人喜歡顯示自己的才能又無恥,君子恪守道義又沒有什麼慾望。”明成祖又問:“為什麼小人卻往往得勢呢?”講官回答說:“這要看上面的人的好惡,如果執政的是個明君,那麼必定是君子勝過小人了。”明成祖又問:“明君都不用小人嗎?”講官回答說:“小人如果真的有才不能捨棄的,必須常常去警告提醒他,不讓他有過錯就可以。”
裡面的“退”拿不準是什麼意思,大概有退職或被罷免的意思吧。
這篇文章寫出了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小人逞才而無恥,君子守道而無慾。”守道而無慾則才不顯也,呈才而無恥則示其能也,設天下無大礙,則以不顯才之君子對示其能之小人,則似君子也作無能之輩矣,豈不悲哉!幸有道之君查之可也!
明成祖問講官
〔明〕餘繼登
仁宗為太子,曾侍側,成祖顧問講官:“今日說何書?”對曰:“《論語》君子小人和同章。”問:“何以君子難進易退,小人則易進難退?”對曰:“小人逞才而無恥,君子守道而無慾。”問:“何以小人之勢常勝?”對曰:“此係上之人好惡,如明主在上,必君子勝矣。”又問:“明主在上,都不用小人乎?”曰:“小人果有才不可棄者,須常警飭之,不使有過可也。”
譯文:
仁宗做太子的時候,曾經在成祖旁邊侍奉,(一次)成祖問講官說:“今天要講什麼文章?”講官回答說:“講《論語》裡面的小人和同章。”明成祖問:“為什麼君子難以晉級而卻容易被(罷免?或者退職?) ,小人則容易晉升難以被(罷免?)呢?”講官回答說:“(是因為)小人喜歡顯示自己的才能又無恥,君子恪守道義又沒有什麼慾望。”明成祖又問:“為什麼小人卻往往得勢呢?”講官回答說:“這要看上面的人的好惡,如果執政的是個明君,那麼必定是君子勝過小人了。”明成祖又問:“明君都不用小人嗎?”講官回答說:“小人如果真的有才不能捨棄的,必須常常去警告提醒他,不讓他有過錯就可以。”
裡面的“退”拿不準是什麼意思,大概有退職或被罷免的意思吧。
這篇文章寫出了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小人逞才而無恥,君子守道而無慾。”守道而無慾則才不顯也,呈才而無恥則示其能也,設天下無大礙,則以不顯才之君子對示其能之小人,則似君子也作無能之輩矣,豈不悲哉!幸有道之君查之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