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68586134254

    《孔融讓梨》體現了孔融懂得遵守公序良俗的優秀品質。

    原文:

    續漢書曰:“孔融,字文舉,魯華人,孔子二十世孫也。高祖父尚,鉅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別傳曰: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

    《後漢書·孔融傳》李賢注“《融家傳》曰:‘年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白話釋義: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高祖父孔尚當過鉅鹿太守,父親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別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李賢註解的《後漢書·孔融傳》中的《融家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們一起吃梨,孔融總是拿小的吃。有大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我年齡小,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由於孔融這麼聰明早慧,很小就懂得這樣的道理,宗族親戚們認為他是個奇才。”

    此文出自清朝餘嘉錫所寫的《世說新語箋疏》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光緒二十七年(1901)中鄉試舉人。後入京,選為吏部文選司主事,丁父喪回籍。清末停科舉,立學校,應常德官立中學、西路師範學堂之聘,教授文史。

    辛亥以後,鄉榜同年譚延闓督湘,電請出山,共濟時艱,嘉錫竟辭不往。於是取“有所不為”之義,自號狷庵。1927年到北京,館於趙爾巽家,教授趙氏弟子,同時審閱《清史稿》,得以清史館館長柯劭忞為師。

    期間,夫人陳福彩竟以三十九歲猝逝,遭受切膚之痛。親撰墓表,稱夫人“清閒貞靜,出於天生。恕以接人,仁能及物。鞠躬盡瘁,十有九年,存孤健絕,功在宗祀。生嘆薄祜,歿有遺恨”。情辭悱惻纏綿,衷懷眷戀,誓不再娶,鰥居凡三十年。

    文章啟示: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懂得遵守公序良俗。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古人對道德常識非常重視。道德常識是啟蒙教育的基本內容,融於日常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人物背景:

    孔融魯華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元城(今河北大名縣)縣令、泰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俊秀。

    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經劉備表薦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

    不久,被朝廷徵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為其所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20轉24直流的變壓器中c1c2c3和r1是如何計算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