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86955584324

    ATM技術(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顧名思義就是非同步傳輸模式,就是國際電信聯盟ITU-T制定的標準。實際上在80年代中期,人們就已經開始進行快速分組交換的實驗,建立了多種命名不相同的模型,歐洲重在影象通訊把相應的技術稱為非同步時分複用(ATD)美國重在高速資料通訊把相應的技術稱為快速分組交換(FPS)。國際電聯經過協調研究,於1988年正式命名為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技術,推薦其為寬頻綜合業務資料網B-ISDN的資訊傳輸模式。

    原理

      ATM是一種傳輸模式,在這一模式中,資訊被組織成信元,因包含來自某使用者資訊的各個信元不需要週期性出現,這種傳輸模式是非同步的。

      促進ATM技術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使用者對網路頻寬與對頻寬高效、動態分配需求的不斷增長;使用者對網路實時應用需求的提高;網路的設計與組建進一步走向標準化的需要。但是,關鍵還是在於ATM技術能保證使用者對資料傳輸服務的質量QoS(Quality of Service)的需求。目前的網路應用已不限於傳統的語言通訊與基於文字的資料傳輸。在多媒體網路應用中需要同時傳輸語音、數字、文字、圖形與影片資訊等多種型別的資料,並且不同型別的資料對傳輸的服務要求不同,對資料傳輸的實時性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種應用將會增加網路突發性的通訊量,而不同型別的資料混合使用時,各類資料的服務質量QoS是不相同的。多媒體網路應用及實時通訊要求網路傳輸的高速率與低延遲,而ATM技術能滿足此類應用的要求。目前存在的傳統的線路交換與分組交換都很難勝任這種綜合資料業務的需要。線路交換方式的實時性好,分組交換方式的靈活性好,而ATM技術正是實現了這兩種方式的結合,他能符合B-ISDN的需求,因此B-ISDN選擇了ATM作為它的資料傳輸技術。

    說明

      ATM信元是固定長度的分組,共有53個位元組,分為2個部分。前面5個位元組為信頭,主要完成定址的功能;後面的48個位元組為資訊段,用來裝載來自不同使用者,不同業務的資訊。話音,資料,影象等所有的數字資訊都要經過切割,封裝成統一格式的信元在網中傳遞,並在接收端恢復成所需格式。由於ATM技術簡化了交換過程,去除了不必要的資料校驗,採用易於處理的固定信元格式,所以ATM交換速率大大高於傳統的資料網,如X.25,DDN,幀中繼等。另外,對於如此高速的資料網,ATM網路採用了一些有效的業務流量監控機制,對網上使用者資料進行實時監控,把網路擁塞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對不同業務賦予不同的"特權",如語音的實時性特權最高,一般資料檔案傳輸的正確性特權最高,網路對不同業務分配不同的網路資源,這樣不同的業務在網路中才能做到"和平共處"。

    優點

      在實際運用中,ATM技術無法對所有使用者提供廉價的共享傳輸,所以一種將ATM與PON結合的新型技術出現了,即APON技術,它結合了二者的優點,相對於其他接入方式來說,具有以下優點:

      1、系統穩定、可靠;

      2、可以適應不同頻寬、傳輸質量的需求;

      3、與有線電視CATV相比,每個使用者可佔用獨立的頻寬,而不會發生擁塞;

      4、接入距離可以達到20~30km.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月18日上港VS恆大,如何對比塔利斯卡和奧斯卡?他們誰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