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94195285188

    1、 杜能的農業區位論

    在杜能假想的“孤立國”和企業經營農業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經紀人”的條件下,地租收入隨距城市的距離和運費率的增加而減少;地租收入為零時,即使耕作技術可能,而為某種作物耕作的極限;在市場中心即運費為零的點與耕作極限直接的連線為地租曲線;地租曲線的斜率取決於運費率的大小;同種作物當運費率不變時,離城市越遠農產品價Grand SantaFe低。

    2、 韋伯的工業區位論

    在已知原料供給地的地理分佈和產品的消費地和規模前提下,規定勞動力多數地點不能移動,勞動力成本固定且勞動力供給無限,總結了以下三個指向論。運費指向論:工業原料的性質和重量、最小運費原理;勞動力指向論:在勞動力成本的節約大於企業離開最小的運費區位而增加的運費時,勞動力指向占主導地位;集聚指向論:當集聚的節約額比運費指向帶來的生產費用節約額時產生集聚。

    3、 廖什的市場區位理論

    大多數工業企業尋求利潤最大的空間點,收入和費用的差最大點(利潤最大點)是最優區位。當一生產者成本下降,其市場領地擴大,從而佔據其它生產者的市場領地,使空間上原有的均衡被打破。

    4、 區位的相互依附學派

    如果只有一個企業,無論在何點佈局都能佔據所有市場,如果又有一個企業進入,在兩者競爭空間達到均衡時,一定是兩者都在市場的中心點,如果產品有需求彈性,競爭的結果在空間達到均衡時兩廠商一定是在市場的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處,此時兩廠商銷量最大。

    5、 行為區位理論

    在收益性空間界限的區位模型中,在平均費用與價格相等的區位中選擇一個最滿意的區位而不一定選擇最佳區位;費用曲線與收入曲線的傾角越大,工業佈局越集中,相反則表現出分散的傾向;經營能力較強的企業,平均成本較低,獲利空間範圍較大,企業在空間選擇區位的餘地較大,反之亦然;政府區位政策的差異造成區位條件的變化。

    6、 中心地理論

    不同規模的商業中心在空間分佈按一定的規律呈等級分佈;同級中心地具有大致相同的功能;高一級中心擁有低一級中心地的全部功能;各中心地之間的距離不取決於地域面積的大小,只取決於地區人口密度與人均購買力水平;空間大大小小的市場網路是一個等級系統,是一個多重結構的等級系統;良好的區位條件是各級商業中心形成與發展最重要的條件。

    7、 胡夫的區位理論

    當原料取得費高於產品輸送費,企業指向原料地;當原料加工過程增重時,企業是市場指向;當使用兩種以上運輸方式,考慮到場站費用,企業是中轉區位優先。

    8、 斯坦的集市區位理論

    以斯坦的集市模型為基礎描述了集市向中心地的演變過程。斯坦將商品銷售範圍的上限與下限的組合分為四種類型。下限大於上限、下限縮小上限擴大、上限與下限的差進一步縮小、上限超過下限。而整個演變取決於區內交通條件的改善和經濟發展,使之人口密度和居民收入增加,消費需求增加,外出購物的距離擴大,從而使下限不斷縮小,即維持商人生存正常利潤的區域範圍縮小。

    主要區別

    在區位理論的發展史中,因為時間的不同,市場的結構和形態及完善情況都是不同的,因此,各個學派和學者提出的區位理論有所不同。我認為,這些區位理論的主要區別為:

    前提假設不同。這幾種理論根據自己研究的因素分析,將其他無關因素理想化,從而使其要分析的因素呈相關性變化。

    研究因素和方向不同。例如杜能的農業區位論研究的是農業生產方式的配置與距離城市距離的相互關係。胡夫的區位理論是研究原料取得費和運輸費的比較來確定企業是市場指向還是中轉站指向。

    研究定位的時間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餓死一千萬人的孟加拉饑饉為什麼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種族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