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雨飄渺
-
2 # 詩人劉志強LZQ
無官無爵
卻又爆有錢的人。 在古代這種人大都是商人
。由於當時商人的地位太低了,很多的商人都比較自卑。於是一些阿諛奉承之徒就發明了“素封”這個詞,來滿足
-
3 # 閒看秋風999
在《史記》當中,與“素封”一起提到的還有一個名詞,叫做“工商食官”。據記載,工商食官是周朝的官營手工業制度,換句話說,當時的手工業者和商賈都是官府管的奴僕;
他們必須按照官府的規定和要求從事生產和貿易。在這種制度下,周王室和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種 手工業作坊,屬一個叫做司空的來官職進行管理。
因此,由於當時的手工業產品主要是為了滿足奴隸主貴族的享用,而不是為了交換,因而也就實行了一種“處工就官府”(《國語·齊語》)的制度。
所以, 古代文獻說:“凡執技以事上者:不貳市、不移官、出鄉不與士齒。” 用今天的話就是,這些以技術為奴隸主貴族服務的,如祝(向鬼神祈禱)、史、射、御、醫、卜和各種技工藝人,既不可兼做他事,也不能改變行業。
這時的商業,也由當時的官府統一管理,凡是官府所製造的手工業品,需要交換時,都需經過“賈人”來核價,當時的商業活動,雖在市場上進行,
但是根據當時的經營管理制度必須由官府壟斷市場,掌握物價。當時的手工業和商業主要是為了保證奴隸主貴族的需要,不是為了發展和擴大商業貿易,因而這種“工商食官”制度,實際上阻礙了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而司馬遷說的“素封”,指的是到了戰國時代,由於鐵製工具的普遍使用,分工的發達,不但使農工之間進一步分工,而且也出現了“一個不從事生產而只從事產品交換的階級——商人”。
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司馬遷舉了幾個例子來描述有名的私營手工業主。一個是趙地邯鄲的郭縱,他以冶鐵為業,其富可與王侯相比。
另一個是以煮鹽起家的猗頓。還有一個女手工業主,就是始皇帝為她修築“懷清檯”的巴寡婦清,她的先人是開採丹砂的,她一直守著這個行業,成了有名的鉅富。
這些人原本都是原來戰國時代的私人冶鐵手工業者,而這些人都是從平民中興起的專業生產交換商品而不是自己享用的商人,因此,司馬遷稱他們為“素封”,“素封”的出現,也就表志著古代社會中“工商食官”制度的結束。
回覆列表
司馬遷太史公為後人留下了光輝的一篇貨殖列傳中概括了,對商業服務於大眾,對經商行業的成就給與了肯定與讚賞。
對沒有仕途的底層人民來講,是好事,雖然說對官本位的衝擊力不大,但對從事商業經營有成就的人才,可以透過素封來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俗稱的抬籍)制度。1
打破了官僚出身才有社會地位,非官僚就沒有地位,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來講,具有跨時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