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深度揭秘

    壯丁啊!,充當輔兵。輔兵就是用來幹雜活,燒水煮飯,開路。順便背盔甲。戰兵就是到了地方穿盔甲,主力決戰那種。輔兵死完了再抓。戰兵死了不好補充,這就是流賊死了幾十萬,剩下幾千人,幾個月又能壯大起來。所以為什麼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帶兵打仗,真的不是動動嘴皮子,點點滑鼠那麼容易的。保證手下這麼多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長途新軍之後,隊伍不散還能儲存戰鬥力,那就已經是妥妥的名將了。熱兵器只要還有力氣端槍瞄準就可以了。冷兵器時代是需要穿戴不符合人工力學的鎧甲進行肉搏的,體力消耗巨大。而且冷兵器時代的組織度低下,士兵基本文盲,防範士兵掉隊、逃脫、譁變也是一個巨大的麻煩。再加上營地建設、吃飯,一天能行軍6小時就不錯了。

    斥候(或者用現代的說法前衛側衛)互相絞殺的前哨戰就相當少見了吧。國內不確定,但歐洲16世紀以來普遍會由一整個次級單位擔當前衛/側衛,指望前哨戰把對方絞完就是在做夢……少數比較激烈的前哨戰往往也是以爭取時間為目的或是前衛錯開直接撞到對方主力,很少有兩支前衛以殲滅對方為目的死磕吧……更普遍的情況是一隊配屬騎兵的步兵單獨走在行軍縱隊前1~2小時行程的地方展開,前衛按照18世紀的看法,普遍情況是“如果主力有一個軍,前衛會配置一個師或至少一個旅”;長期紮營狀態下的前哨線則往往是一系列單獨前出佈置的旅,這根本就不是你想象“斥候小隊”好嗎。前哨戰的作用更多是“迫使對方花費時間展開戰鬥隊形以給己方主力爭取展開的時間”……另外,偵查單位也往往不是向全方向派出的,是沿道路方向派出(正前/側前),對大規模軍隊來說長距離脫離道路野戰行軍基本是做夢,而道路密度往往又有限,所以前衛/側衛的方向也是有限的,不需要散開到全方向上……

    1,古代沒有現成的路,大部分的路況之糟糕,對於現代人來說就是個噩夢,尤其是下雨天。2,對應的現代的服裝和鞋,放在古代那就是個神器。你可以穿上草鞋和一堆不合身的衣服,再走上面的古代道路試試。3,現代行軍很少考慮後勤,古代可以說刨除休息時間,後勤時間和行軍時間差不多,甚至更多。想必答主沒有經歷過搭帳篷,挖坑埋鍋,砍柴挑水,壕溝箭塔營寨一個都不能少,記住,這是每天的必修課程,而且是兩遍。4,古代行軍基本以月為單位,答主的例子都是走一天歇兩天,沒有可比性。短時間幾天的爆發力,和幾個月的持久力,這是兩碼事。

    現在大部分人的身體素質〔肥宅〕,真不能跟以前的人比,我爸爸爺爺那代人(除了病殘)翻山 步行 負重 肩挑 核心力量 耐力等都比現在大部分人強。就算我媽媽二嬸那時代的村婦有不少核心力量都很足,肩挑七八十斤走山路可以步行五六公里外的墟市。挑水或者稻穀有時候上百斤,反正當時很多沒做農活的年輕人就算挑起來也走不了多遠。看了看兵馬俑,還得考慮那時候部隊後勤補給能力,還有吃的(主要是蛋白質熱量)的差別,你這個比較有點關公戰秦瓊,沒有什麼意義。你可以看看一戰時歐洲各國參軍的身高下限標準,而且我覺得這個營養水平已經要好於古代水平了。你還得考慮醫療問題,從行軍的第一天開始就會出現傷病,後勤醫療這個時候就尤為重要了。10個人走這個距離確實沒什麼,可十萬古人走這麼遠在沒有及時通訊工具的情況下你能想象一下難度嗎?

    秦漢時一斤相當於現代253克,約等於現代的半斤。漢代百斤等於25300克,相當於現代25.3千克(公斤)。秦漢時,一里三百步,一步相當於六秦尺,一秦尺相當於現代0.23米左右。由此計算秦漢一里等於現代414米,秦漢時百里在現代就是41400米,合41.4公里。

    現代部隊打仗到達指定地點就可以趴下開火,古代部隊到地方要穿盔甲拿武器上去開片,趴地上動手指的體力消耗和穿盔甲肉搏的體力消耗差別很大。所以現代士兵行軍上可以多消耗體力,因為戰鬥時體力需求不高。

    現代軍隊火力覆蓋範圍與火力強度都更強,急行軍結束後,還要迅速轉換為作戰隊形轉入衝擊過程。這個過程對應的標準訓練科目是5公里/3英里武裝越野,再加入數個400米越障與應用射擊後,這個科目叫8公里綜合……以行軍隊形行軍速度投入戰鬥,你沒機會開槍的,早就被輕重火力抹平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製作英文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