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嗄咯嘴上好痛

    子提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不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仁至義盡”。義成為一種人生觀、人生價值觀,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見義勇為”,“大義凜然”,“大義滅親”,“義正辭嚴”等;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如義診、義演、義賣、義務等,至今仍是華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禮,與仁互為表裡,仁是禮的內在精神,重禮是“禮儀之邦”的重要傳統美德。“明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從狹義說,作為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涵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係,謂“禮讓”。這些已經成為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種表徵和直觀展現。北京為迎奧運正大力開展禮儀教育。“禮之用,和為貴”,其價值取向為“和諧”。繼承發揚禮,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智,從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學智慧,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這是我們今天仍要發揚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共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 一、仁 按《說文解字》,仁是會意字,從人,從二。人是“天地之生,最貴者也。”二是地之數。那麼,結合起來看,仁是世上的人的高尚情懷。儒家講“仁義禮智信”,仁是僅次於德的、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美好的情操。《禮記》說,“上下相親謂之仁。”《春初·元命苞》說,“仁者,情志好生愛人”,仁者是對有仁德稱乎。有時候,用仁來指有恩於萬物生育的事物。古代歷來推崇仁政,認為尊德行仁的才可以叫做王。 二、義 據《說文解字》:“義”是會意字,從我,從羊。我是會意字,從戈從鈒。戈是兵器。鈒,或說古垂字。有自我犧牲之義。羊,象形字羊表祭牲。獻祭的羊又表明了義是富含自我犧牲敬神的。義的本意是,合於道德的行為或道理。捨生取義表明古人為了重信義可以獻出生命。 而簡化字“義”已失去原意。三、禮 據《說文解字》:“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豊。”禮是會意字,從示,從豊。豊字從豆象形,古代祭祀用的器,用於事神就叫禮。所以,禮最初始的意思是舉行儀禮,祭神求福。 近人王國維考證,“豊”誠為禮器,然非“從豆”而是“像二玉在器之形”,古者行禮以玉,《尚書·盤庚》所謂“具乃貝玉”說的就是以玉禮神。從甲骨卜辭中“圍”(即“豊”)字的結構上看,是在一個器皿裡盛二玉以奉事於神。王氏據之得出結論:盛玉以奉神人謂之圍若豊,推之而奉神人之酒醴亦謂之醴,又推之而奉神人之事通謂之禮。因此“禮”之本義乃指祭神之器,而後引用為祭神的宗教儀式,再而後才泛指人類社會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行為儀式。 那麼結合起來看,禮意思主要是對神靈的祭祀、表達敬意和尊重,引申到日常生活,那就是對別人的尊重,以及行為準則和規範。《左傳》說,“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簡化字的“禮,則看不出敬神敬人的內涵。 四、智 智,會意兼形聲, “知”的後起字。從日,從知。 知,會意字,從矢從口。矢本意是箭,引申為正直、端正,再引申為出口無悔的發誓。知是智的古字,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才能叫智,也就是知。而且,真正的知、智,一定不會偏離道德仁義。 五、信 信是會意字,從人,從言。信的本意是真心誠意、專一不移。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真實的、不虛偽的。 《說文解字》說,“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就是說,心裡有什麼直接表白才叫言,而推理辯論詰問的話應該叫語了。因此《法言義疏·問神》曰,“言,心聲也。” 如果一個人言不由衷、說假話,肯定是不會有信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新準則中對現金盤盈無法查明原因經批准後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