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工地濤哥
-
2 # 菊一刀李醫生
目前來看,發熱或者不發熱和是否患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及患病是否嚴重,一點關係都沒有!
全國各地我們臨床一線的大夫,包括呼吸科、發熱門診、ICU等,包括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等科室,在診治新型肺炎過程中,迄今已發現許多“無發熱”、“不典型症狀”病例,並可以傳染他人。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有較長的潛伏期(大約兩週左右),常規患者主要症狀是發熱、咳嗽、胸悶、憋氣、乏力。
在潛伏期內的患者也存在傳染性,在疾病發作前後傳染性將會增強。
由於以上無發熱和無呼吸系統症狀的患者,很容易被患者自己忽視,加之臨床上缺乏特異性症狀,明顯增加了診斷難度,因此這類患者將是非常重要的隱性傳染源。
如何判斷是否患了無症狀和不典型症狀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呢?以下五條是接診過這樣患者的臨床醫生總結出來的,請大家對照。
1) 以消化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輕度納差(食慾不振、飯量減少)、乏力、精神差、噁心嘔吐、腹瀉等;
2) 以神經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頭痛、頭暈;
3) 以心血管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心慌、胸悶、胸痛等;
4) 以眼科症狀為首發表現:如結膜炎;
5) 僅有乏力和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痠痛。
上述以非呼吸系統為首發表現的患者,易至相關科室就診(如消化內科、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等),特別是消化內科、肛腸外科接診患者較多。
所以要想確診,特別強調不建議拍胸片檢查,會漏診難以發現的早期病變。
直接進行胸部CT檢查!
由於這部分患者缺乏明顯的特異性臨床表現,容易造成漏診或者誤診,增加傳染的機會,並且已經出現死亡病例。因此,對此類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廣大老百姓應加強認識,加強識別與防護。
-
3 # 骨科小匠
發熱高低其實用中醫理論解釋更直觀。中醫講發熱為正邪之爭,如果正盛邪盛,自然兩軍短兵相接,打的熱火朝天,自然發熱高。如果正盛邪弱,一方兵敗如山倒自然低熱或者不熱。如果正弱邪強,無力抵抗,只能偶爾抵抗。發熱不高,但是病重。
老年人免疫力低。有時候發熱不高,但是病情不代表輕。發熱是身體自我保護的表現。高體溫有利於免疫系統。增加抗病力。但長時間發熱反而有害。
-
4 # 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從目前公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臨床表現來看,大約有80%左右最終確診的患者有發熱。
病情的輕重因人而異,有始終表現為低熱,但病情嚴重的;有雖然高熱,但最終治癒的;也有不發熱而確診,並最後死亡的。
因此,有沒有發熱,並不能預測患病過程會比較輕。
有一例患者,在龍醫生的治療組最終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從武漢回來,第二天出現發熱,自行來醫院就診,胸部CT提示雙肺有並不是很嚴重的炎症病灶。
隨後,查咽拭子核酸,提示2019-nCoV核酸陽性,並最終確診,這個患者入院以後,一直是低熱,體溫低於37.5℃。
患者除了發熱之外,還有輕度的乾咳。血常規提示淋巴計數減少,C-反應坦白稍微有點升高。此外,再沒有其他症狀和檢查異常。並沒有出現大多數患者都有的氣短、血氧飽和度下降等等表現。
患者進入隔離病房兩三天後,體溫逐漸恢復正常,肺部CT原來的炎症病灶也逐漸吸收。
還有另外一個病例,是來自武漢市專門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金銀潭醫院的,同行分享的病例。一位四十多歲的男性患者,平時身體非常好,很少感冒,人看上去很強壯。
患者是因為咳嗽,感覺氣短而去就診。在就診的過程中,沒有發熱的表現。但是病情卻在短時間內突然惡化,出現氧飽和度急劇下降。
最終,這位平時非常健康的患者,因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雖然經過積極搶救依然未能挽回生命。
最後要說的是,美國醫生在新英格蘭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公佈的他們第一例確診患者的症狀特點。
這位患者是35歲的男性,一開始也是沒有高熱的,發病前兩天的體溫都在37.5以下,第五天的時候體溫才逐漸升高變為高熱,同時出現肺炎的症狀,高熱持續五到六天後病情突然惡化。
治療過程中,因為使用試驗中的抗病毒藥物而最終將病情控制住,目前已經逐漸康復。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發現的致病病原體,目前人們對這種病還知之甚少,具體有什麼樣的特點,需要經過更多的觀察才能夠總結出一定的規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有沒有發熱不能直接提示病情是輕的還是重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高熱的病人相對來說會比低熱或者沒有發熱的病人總體上會更加嚴重一些。
龍醫生的溫馨提醒對於去過湖北,以及居住在這些地區的人,和有症狀的人有過密切接觸的,一旦出現身體的一些不舒服,即使沒有發熱,也需要引起重視。即使是出現低於37.5的低熱,也不能掉以輕心,要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回覆列表
這個不一定,不發熱就不一定沒有病,不管怎麼樣一定不要亂跑,最好就在家裡,如果有發熱的有內飾情況的趕快去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