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全同小芒果
-
2 # 講科學堂
太陽看上去就像一個不停燃燒的大火球,實際上也差不多。太陽的“燃燒”實際上是核聚變反應。太陽巨大的質量所形成的高溫高壓使太陽半徑30%以內(核聚變反應主要還是在半徑的26%以內進行)的氫元素不停的發生著核聚變,將氫不斷的合成為氦元素,在這個過程中,有0.7%的質量被轉換成了能量,也就是每秒有差不多400萬噸的質量被轉換成了能量。
圖:氫的核聚變反應
由於太陽不停的進行著核反應,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它會不斷損失質量。在太陽46億年的歷史裡,它已經損失了大約100個地球的質量,但這對太陽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它大約有33萬個地球的質量。太陽還能在主序星階段繼續燃燒50億年,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到那個時候。
圖:太陽的演化過程
由於太陽核心的氦元素的不斷積累,密度不斷增大,使得太陽的核聚變反應效率不斷提升。在大約10億後,太Sunny度的增加使得地球上的溫度提高到液態水無法存在的地步。這時如果人類還存在,應該已經移民到火星之上了。50億年後,由於核心的溫度的提高,太陽會成為一顆紅巨星,膨脹到地球的軌道上,將地球吞噬。
最後,由於核聚變燃料的耗盡,太陽會發生坍縮,成為一顆發著炙熱白光的白矮星。
-
3 # 空間的奧秘
這看似一個普通的問題,但不是。
經常看到的回答是,太陽能來自於太陽物質的粒子核反應,即原子核聚變。這個回答沒錯。
但這其實只回答了問題的一半,剩下的一半沒有回答。可以說,至今幾乎無人能答。
剩下的一半是,參與核聚變的這些能量又來自哪?
簡單地說,可以表述為:原始能量(用於宇宙大爆炸)→質量(太陽核粒子)→太陽能。
怎樣從(原始)能量轉變成質量(太陽核粒子),又從質量轉變成能量(太陽能)?簡言之,這是一個從能量到能量的過程,為何如此?其中的動作過程或機理是什麼呢?
從質量轉變成能量,驅動力是萬有引力作用下的核聚變反應。從能量到質量的驅動力又是什麼呢?有人說是希格斯機制,但希格斯機制目前只能解釋小部分的質量來源,剩下部分無法解釋,大部分質量只能依靠E=MC^2來解釋,但這不是機制,僅是能量轉化的當量方程。那真正的動力機制是什麼呢?
本人提出了一個創新理論,來揭示這一自然界最為神秘的過程,即《負空間論》。
簡單地說,《負空間論》認為,在能量作用,產生了宇宙大爆炸(或空間膨脹),大爆炸產生了宇宙空間及擁有負空間性質的一種粒子(文中稱為化子)。正是在這種負空間性質粒子的作用下,才將能量轉化為質量,產生萬有引力,導致核聚變,釋放能量,並由於負空間性質粒子的匯聚形成黑洞。
-
4 # 啤酒哥資料show
太陽的能量來自於氫聚變成氦的核聚變反應。化學組成來看,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太陽的核心每秒鐘聚變6.2億噸的氫。
核心是太陽內唯一能經由核聚變產生大量熱能的區域,99%的能量產生在太陽半徑的24%以內,而在30%半徑處,聚變反應幾乎完全停止。太陽的外層只是被從核心傳出的能量加熱。在核心經由核聚變產生的能量首先需穿過由內到外接連的多層區域,才能到達光球層,然後化為光波或粒子的動能,散逸到外層的宇宙空間去。
回覆列表
太陽的能量來自於他本身的核聚變。在他形成的那一瞬間到現在一直沒停過。
你可以把太陽想象成燃燒的、沒有爐壁
的火爐子。不過太陽“燃燒”的過程消耗的H等元素,燒出來的是重元素。這些重元素就等著太陽爆發時拋射到太空中。其實我們地球上的元素就是這麼來的。你可以把宇宙中的恆星看做原件加工廠,以H為原料加工出別的元素,比H重的元素基本都是這麼創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