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zgrp31146
-
2 # 使用者6511048512836
顯學,是指一時在社會上處於熱點的、顯赫一時的學科、學說,學派。韓非子著有《顯學》。《顯學》稱:“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這是指韓非子所處時代的情況。
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顯學。“顯學”之名最早見於《韓非子》,指盛行於世且影響較大的學術派別,然而韓非舉儒墨為顯學是為了要秦王廢除批判兩家指出兩家之害,而同樣影響巨大的道法則沒有列舉,私心頗大。
顯學更接近於現在的科學物理研究,被稱為實踐學派。儒家學派、黃老學派、墨家學說與楊朱學派組成了中國較早的顯學學說學術。
孔子—儒學,墨翟—墨學,儒學與墨學並稱“顯學”。
擴充套件資料:
顯學強調存在就是現實,對於顯學研究的成就根源於對發展變化和諧治理制衡的理解。顯學根於對現實世界的理解提供治理管理的意見與建議,而忽視了對自身是否完善的探索而使得自身容易發生主觀的錯誤,帶來新的錯誤。
當然顯學的不足可以透過玄學來豐富。對於中華文化的深厚也只有揚長避短確定診斷髮揮正確的部分,適時改變完善服務於對現實發展需要的實踐。遵循宇宙發展建立的規律,無論曾經存在還是現存在,都應該得到發展;顯學無疑應該成為未來建立的重要內容。
參考資料:
出處: 中有這樣的話: 顯學 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樂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後,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取捨相反不同,而皆自謂真孔、墨,孔、墨不可復生,將誰使定世之學乎?孔子、墨子俱道堯、舜,而取捨不同,皆自謂真堯、舜,堯、舜不復生,將誰使定儒、墨之誠乎?殷、周七百餘歲,虞、夏二千餘歲,而不能定儒、墨之真;今乃欲審堯、舜之道於三千歲之前,意者其不可必乎!無參驗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據之者,誣也。故明據先王,必定堯、舜者,非愚則誣也。愚誣之學,雜反之行,明主弗受也。 文中的“顯學”是指儒、墨兩家。韓非從法家立場出發,對這兩個當時的顯赫學派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他認為,儒家動輒談先王仁義,實則是“愚誣之學”。相反,他提出,英明的君主必須“舉實事,去無用”,以法度辦事,按功行賞,鼓勵耕戰,這樣,才能達到增強國力、實現霸業的目的。可見,這個詞的本來意思,是指社會影響比較大的學術派別,但是韓非子仍然認為,具體運用的時候,未必顯學便於世界有益.因為顯學也許只是虛妄的學術爭論。 另外,這一段話也顯示出顯學最誘人之處——中國文人思想深處對顯學的追逐與佔有慾,古今略同。因此顯學受到以下此種禮遇就順理成章:“(1)顯學同其他學科相比,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是人們趨之若騖的熱門學科。它不僅受到群眾的重視,也受到當權者的重視;(2)從事顯學的學者隊伍比其他學科龐大;(3)顯學的出版物覆蓋全社會,比其他學科的出版物多得多;(4)顯學的理論掌握了較多的群眾,它的不少看法被群眾接受。”(《顯學的危機》楊繼繩)一門學科一但被架上神壇,其副作用即開始發散出來,逐漸味變,“開始了危險的事”。 "顯學"只是一個詞。而這個詞的產生與運用,相信帶有濃郁的“中國特色”。中國的傳統、中國的文化乃至於華人的思維習慣,是產生此類詞彙並加以運用的沃土。既然謂其學,何為顯?顯學因何而顯?又顯於何處?某一學科、學流之人,聲名顯赫,即謂之顯?某一學科、學流於某一特定歷史時期被追捧、被熱衷,即謂之顯?所謂顯者,自覺高於其他也。浩瀚塵世,學科、學流諸繁,人為地加以分類、列等,道理何在?意義何存?只有不斷地深入對這個世界的研究和認識,人類才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可持續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