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夜思160519196

    當然是周瑜。蘇東坡的詞裡就說了,“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周瑜承擔著很大的責任,一個不小心就是身死國滅,累及家人。赤壁之戰結束後,曹劉孫三方勢力瓜分天下的格局定了下來,為三國鼎立打下了基礎。

  • 2 # 玉帝臨凡

    除諸葛孔明不作他想!首先,沒他,孫權早投降了,還什麼赤壁之戰?第二,利用東風燒了曹軍,若非他的東風周瑜毛用沒得!說別人都是假的,唯諸葛孔明方是王道。

  • 3 # 大李看歷史

    看了三國演義的朋友肯定以為是諸葛亮最重要,但真正的指揮者其實是周瑜,孫劉聯軍中的80%是吳軍,戰船等主要作戰物資大部分也是吳軍的。赤壁之戰曹操的失敗導致了隨後三國局面的形成,對人民來說其實更多的是災難。後來魏蜀吳三國之間大小戰爭不斷,人民飽受苦難。如果曹操贏了赤壁之戰,大機率能實現統一,避免了三國紛爭甚至後來的司馬家篡權導致的一系列混亂。所以赤壁之戰從某種程度改變了中國歷史程序。

  • 4 # 夏雨風

    大江東去,浪淘盡,無數英雄人物。

    赤壁之戰,最大功臣無疑是諸葛孔明和周瑜周公瑾。

    曹操在北方橫掃千軍,收納黃巾軍無數,一時威震天下。欲挾全勝之勢乘勝追擊,南下完成天下統一大業。

    當時曹操號稱帶八十一萬精兵南下,訊息傳來,劉孫兩家都是人心惶惶。

    東吳文官集團實際上聞風而降,都主張主和,順從曹操,以求自保。武將也一時猶豫,孫權一時難以定奪。

    劉備集團有心無力,兵少將寡,也是憂心如焚。只有諸葛亮較清醒,除了抗戰,別無出路。否則與隆中對背道而馳,匡扶漢室就是水中月。唯一可行的是劉孫兩家聯手抗戰,或許還有一絲勝機轉危為安。

    諸葛亮出使東吳,提出"統一戰線"欲雙方抱團應戰。首先找到魯肅,求得支援,然後兩人共會周瑜,求得一致。

    諸葛亮再舌戰群儒,"群英會"上力壓主和派。在諸葛亮努力下,在周丶魯堅定的主戰,讓曾上表曹操做皇帝丶自己做諸侯的孫權也堅決要與曹操一決雌雄。

    正是在諸葛亮和周瑜的共同努力下,劉孫兩家分工一方陸戰丶一方水戰,打贏了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之勢。

    赤壁之戰或許延誤了天下統一的時間表,也有可能曹操贏了天下更亂,群雄並起,以打著勤王之名討伐曹操。至少三國鼎立,一時維護現狀,老百姓暫時脫離了東漢末天下混爭丶百姓流離失所的戰亂時代,大致趨於平穩的生活。

  • 5 # 飄泊故鄉異鄉客

    如果單從軍事層面來說,當然是周瑜。如果從更大的戰略層面來說,應該是魯肅和諸葛亮。

    建安十三年,魯肅聽聞曹操揮師南下時,他主動請纓,以弔唁劉表之名前往襄陽,中途聽說劉琮投降,馬上改道北上,在長板坡與劉備相會,商議共同抗曹之事。要知道劉備當時只是客居劉表帳下的一個小軍閥,而且又是新敗,手裡只剩下關羽區區一萬水軍。在別人眼中只不過是喪家犬一隻,但在魯肅的眼中,劉備卻是唯一可以抗衡曹操的不二人選。事實證明,魯肅是正確的。

    當東吳伸出橄欖枝時,初出茅廬的諸葛亮也是主動請纓,出使東吳,憑藉著自己卓越的外交才華與對天下大勢的透徹分析,堅定了孫權主戰的決心。魯肅則更直接:"天下人偕可降,唯將軍不可降。我等歸曹,官尚可郡守州牧,將軍何往?”一語點醒孫權。面對曹操,只有一戰。

  • 6 # 嫉惡如仇0824

    據史料記裁,赤壁之戰最大的功臣,當屬周瑜魯肅等輩,是東吳和曹魏爭奪地盤之戰。而其間蜀漢劉備諸葛之流,只是“打醬油”而已,沒有他們多少事情。

    據本人分析,赤壁之戰最大的功臣,當屬大自然,自然條件:長江天塹,颳風下雨,東南面北風。籤於當時曹魏的條件,天命所至,人力不可為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羊開泰一詞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