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也許有用的財經雜談

    我覺著不能 約束太少了

    利潤表裡主要三項:收入 成本 費用

    具體點一般是:營業收入 營業成本 稅金及附加 銷售費用 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 資產減值損失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投資收益 營業外收入 營業外支出

    同樣的收入可以是不同資產和負債額下的產物 完全鎖定不了當期資產負債 所以沒法反推

  • 2 # 財經奧迪特

    大家搞財會的,學會計都是從會計恆等式開始,即: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起步階段學習財會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認為:

    資產的變動=負債的變動+利潤表的淨利潤。充分非必要條件

    根據前述的等式,如果知道了資產的期初餘額跟期末餘額,負債的期初餘額和期末餘額,就能推匯出本期的淨利潤。

    題主的問題相當於是已知資產負債表中的資各項資產、負債的期初數,以及利潤表中的淨利潤,是否能夠推匯出資產負債表中各項資產、負債的期末數。

    這兩個問題,其實就相當於中學時候,學到的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一樣類似。

    如果前者是充分條件,題主的問題那就是必要條件,充分條件並不能推匯出必要條件。

    用資產負債表中的多項數字推匯出一個淨利潤,很簡單。用一個淨利潤推匯出資產負債表的每項數字,卻是一件很難的事。

    高階財會並不是如此簡單

    前面這麼多的分析,都是對於初學者來說的,如果你繼續深入對會計進行學習的話。例如參加中級會計職稱考試或是註冊會計師考試的,你會發現資產負債表的變動,也並不一定就等於利潤表上的淨利潤,除了分紅影響以外,還存在不透過利潤表,而是直接計入資產負債表影響所有者權益的事項,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等。

    現在的利潤表說實話,已經名副其實,應該更名為“綜合收益表”更合適。其結構要比2006版的財務報表格式複雜了很多,最終一個專案也不是淨利潤,而是綜合收益。綜合收益包括了淨利潤,還包括其他綜合收益。

    開啟思維、深入學習、體現價值

    各位在學習財會知識的時候要開啟自己的思維,會計來源於生活,但是要高於生活,不然怎麼體現你學會計的價值。不能只停留在會計恆等式,"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這些淺顯的財會知識上,說實話,這些內容連個高中生,甚至初中生自學都可以掌握。

  • 3 # 三首玉

    利潤表只能為資產負債表中未分配利潤提供依據,對資產負債表中其他科目無法提供資料推算依據,所以這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可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事召集大家aa制給領導過生日,卻在宴席上表功,是他的提議,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