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秉”:
以手持禾,是“拿著”“秉持”的意思。
“秉燭”,具體來說是這樣:
“炳”,意思是“明亮”,如“春秋彪炳”。
作動詞,就是“點亮”。
“炳燭”,就是“點蠟燭”:
1.
這是師曠勸晉平公活到老,學到老。人生將暮,黯淡無光,沒法再學。師曠說,天黑,點亮一支蠟燭不就行了嗎?
2.
這是詩人感慨人生苦短,白天太短而夜晚太長,我們要好好利用晚上的大好時光,及時行樂,秉燭玩耍。買買買!吃吃吃!不要怕浪費,智者從來享受,傻屌才怕花錢。省一輩子,苦一輩子,你以為你能樹立什麼榜樣嗎?你留給後世的就是個笑話,你說你圖什麼?
同學,你說“炳燭”和“秉燭”,有啥深刻的區別啊?
實際上,前者的晉平公,恰恰是後者的先進代表。他是一個國君,一個貪圖享樂、不務正事的國君,在位期間,加重賦稅、修造樓閣、飲酒作樂,吃喝嫖賭,欠下了三點五個億(並沒有),到最後大權旁落了,才著急忙慌地請教老師。他說,“俺想學習。”師曠告訴他:“想學,什麼時候都不晚。”
那麼,由此看來,“秉燭”就是錯的嗎?
也未必,師曠是反對死板和拘泥的。
《菜根譚》言:
深以為是。
這是“秉”:
以手持禾,是“拿著”“秉持”的意思。
“秉燭”,具體來說是這樣:
“炳”,意思是“明亮”,如“春秋彪炳”。
作動詞,就是“點亮”。
“炳燭”,就是“點蠟燭”:
1.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這是師曠勸晉平公活到老,學到老。人生將暮,黯淡無光,沒法再學。師曠說,天黑,點亮一支蠟燭不就行了嗎?
2.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這是詩人感慨人生苦短,白天太短而夜晚太長,我們要好好利用晚上的大好時光,及時行樂,秉燭玩耍。買買買!吃吃吃!不要怕浪費,智者從來享受,傻屌才怕花錢。省一輩子,苦一輩子,你以為你能樹立什麼榜樣嗎?你留給後世的就是個笑話,你說你圖什麼?
同學,你說“炳燭”和“秉燭”,有啥深刻的區別啊?
實際上,前者的晉平公,恰恰是後者的先進代表。他是一個國君,一個貪圖享樂、不務正事的國君,在位期間,加重賦稅、修造樓閣、飲酒作樂,吃喝嫖賭,欠下了三點五個億(並沒有),到最後大權旁落了,才著急忙慌地請教老師。他說,“俺想學習。”師曠告訴他:“想學,什麼時候都不晚。”
那麼,由此看來,“秉燭”就是錯的嗎?
也未必,師曠是反對死板和拘泥的。
《菜根譚》言: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情怡性;澹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深以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