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沒有在一起
-
2 # 上海12316三農熱線
該病又稱根朽病、黑根病等。該病在植株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生。苗期發病主要表現為子葉和幼莖上產生淺褐色的病斑,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上面散生黑色小點,幼莖的發病部位產生凹陷病斑,病苗很快枯死;成株期發病,葉部病斑基本與苗期相同,主側根產生紫色條形斑,引起主側根腐朽,導致地上部折倒、枯萎或死亡。
該病為土傳病害,主要由細菌引起,發病多在高溫高溼地區和多雨季節。花菜定植後在潮溼多雨或雨後高溫天氣、田間有積水的情況下,病害易流行。黑脛病除為害花椰菜外還可為害白菜、油菜、蘿蔔、芥藍等十字花科蔬菜。防治方法:
1.使用無病種子,一般在播種前用50℃溫水浸種20分鐘,或用種子重量0.4%的琥膠肥酸銅或50%福美雙拌種。
2.採用無病土育苗,定植前嚴格剔除病苗,精細種植,防止傷根。
3.在重病地種植時,要與非十字花科蔬菜進行三年以上輪作,防連作障礙。
花椰菜黑脛病又稱根朽病、黑根病等,分佈普遍,危害嚴重。症狀 苗期、成株期均可受害,主要危害幼苗。苗期發病 子葉、真葉和幼莖上形成白色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病斑上生有很多小黑點。莖基潰瘍,病株易折斷乾枯。病輕苗移栽後,莖基病斑向根部蔓延,形成黑紫色條狀斑,使主根和側根腐朽引起病苗死亡,病根部維管束變黑。成株發病 葉片上產生不規則至多角形病斑,中間灰白色,病斑上著生許多黑色小粒點。病原 Phoma lingam(Tode ex Schw.) Desm.稱黑脛莖點黴菌,屬於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無喙,埋生於寄主表皮下,褐色,器壁炭質,有孔口,直徑170-220μm。分生孢子無色透明,橢圓形至圓柱形,內含l-2個油球或多個油球,大小2.5-10μm×l.2-1.8μm。發病特點 病菌在土壤中的植株殘體上或貯藏期間的病株上越冬,在土壤中不能長期存活。幼苗帶菌是主要的侵染來源。此外,田間病株在潮溼的土壤中可透過昆蟲(蛆、金針蟲等),流水從傷口再侵染健株。在適宜的條件下28-30度,細菌就開始活動、繁殖,並沿維管束擴充套件,逐漸侵入幼芽、莖部。溫溼度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溫暖潮溼病害蔓延迅速。在潮溼的土壤和溫度比較低時(一般不低於18-19℃),對歐氏桿菌的傳播侵染有利。細菌在乾燥高溫土壤條件下比冷涼和潮溼條件下的土壤裡的傳播距離短。在冷涼潮溼的土壤中,出苗後,緊接高溫,有利於黑脛病的發生;黑脛病不能直接侵入寄主組織,主要是透過塊莖的皮孔、生長裂縫和機械傷口侵入。因此,一些地下害蟲如金針蟲、蠐螬造成的傷口以及鐮刀菌侵染,有利於此病的發生和加重。此外,中耕、收穫、運輸過程中使用的農機具以及雨水、灌溉等,都可能起傳病的作用。在潮溼多雨或雨後高溫時最易發生。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2)發病重的田塊及時改茬,間隔3年以上與非十字科蔬菜輪作,與大田作物間作較好。(3)加強田間管理。採用高畦種植,合理密植,注意排灌結合,防止田間過溼;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培育壯苗;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收穫後清除田間病殘體,減少來年菌源。(4)種子處理。無病田留種,採收無病種子,並在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可用50℃溫水浸泡種子20分鐘滅菌。藥劑拌種用50%福美雙或DT可溼性粉劑,藥劑為種子重量的0.4%。(5)藥劑防治。①土壤處理。4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或40%五氯硝基苯粉劑,按每m28-10g藥劑,摻拌30-40kg細乾土,播種時撒於床面。②噴藥防治。初發病開始噴藥,常噴灑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及60%多福可溼性粉劑600倍液等。8-10天噴一次,噴1-2次。常用藥劑 百菌清、多硫、多福、福美雙、五氯硝基苯、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