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11年進廠做品質工程師,2015年左右轉到管理職,到現在四年多。幾點個人體會,供你參考。
1.格局和眼光的調整。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在格局上至少要提高一個檔次,既工程師是對任務負責,管理者是對團隊負責;然後就是眼光,要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因為你遇到的問題不再是客觀具體量化的問題,大部分都是主觀感性又片面的問題,你需要理清各個角色的立場和心態,再做出溝通和判斷,這項功夫需要長期修煉;最後就是你要敢於做決策,我發現遇事可以民主,但決策要集中,你需要自己去思考,去決定,然後去承擔,這樣才能逐步拉高自己的位置,切記不要在下屬面前表現出你的優柔寡斷,這對一個管理者來說,是致命的缺陷之一。
2.上下級關係。我的建議是,對上更服從,對下有距離。工程師只要結果好,主管一般不會太關心過程,而主管是帶團隊的,責任比較大,如果方向錯了,損失會很大,所以需要隨時讓上級知道你的狀態,"早請示晚彙報",其實是很有必要和道理的;對下,注意逐漸拉開一些距離感,你不可能再和他們打成一片,他們永遠有一個沒有你的微信群。管理者,註定是相對孤獨的。
3.抓大放小。這是很多新手管理者常出的問題,一有問題事無鉅細,恨不得自己再跳進去親自去做。這時候一定要忍住,你的工作不再是工程師了,你的職責是把手下的人全部培養成像你這樣出色的工程師,而不是你依然優秀,其他人停步不前。把握方向,給出建議和安排,讓下屬給你結果,這樣你們雙方都會進步。
4.不聾不瞎,不配當家。這個自己去領悟吧。
最後一點,遇到下屬相關的一些事情時,當你不知道該怎麼決定,換位一下,回想一下你在當工程師時,希望你的主管怎麼決定這個事兒,你可以參考這個方向試一下。
我2011年進廠做品質工程師,2015年左右轉到管理職,到現在四年多。幾點個人體會,供你參考。
1.格局和眼光的調整。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在格局上至少要提高一個檔次,既工程師是對任務負責,管理者是對團隊負責;然後就是眼光,要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因為你遇到的問題不再是客觀具體量化的問題,大部分都是主觀感性又片面的問題,你需要理清各個角色的立場和心態,再做出溝通和判斷,這項功夫需要長期修煉;最後就是你要敢於做決策,我發現遇事可以民主,但決策要集中,你需要自己去思考,去決定,然後去承擔,這樣才能逐步拉高自己的位置,切記不要在下屬面前表現出你的優柔寡斷,這對一個管理者來說,是致命的缺陷之一。
2.上下級關係。我的建議是,對上更服從,對下有距離。工程師只要結果好,主管一般不會太關心過程,而主管是帶團隊的,責任比較大,如果方向錯了,損失會很大,所以需要隨時讓上級知道你的狀態,"早請示晚彙報",其實是很有必要和道理的;對下,注意逐漸拉開一些距離感,你不可能再和他們打成一片,他們永遠有一個沒有你的微信群。管理者,註定是相對孤獨的。
3.抓大放小。這是很多新手管理者常出的問題,一有問題事無鉅細,恨不得自己再跳進去親自去做。這時候一定要忍住,你的工作不再是工程師了,你的職責是把手下的人全部培養成像你這樣出色的工程師,而不是你依然優秀,其他人停步不前。把握方向,給出建議和安排,讓下屬給你結果,這樣你們雙方都會進步。
4.不聾不瞎,不配當家。這個自己去領悟吧。
最後一點,遇到下屬相關的一些事情時,當你不知道該怎麼決定,換位一下,回想一下你在當工程師時,希望你的主管怎麼決定這個事兒,你可以參考這個方向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