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盤龍山人2
-
2 # 東門之外
這是很難的,如果能做到這一點,絕對能算得上一代宗師一樣的人物!我微信上面很多搞書法國家隊員,但我基本都遮蔽了。因為他們的作品看多了就覺得味道差了很多,而且看多了會不自覺的受影響,還是多看多臨古人經典吧。但當代人的東西,時不時看一看也能有啟發的。著其實也是一種自學的能力。對了,我沒有老師,我就是閉門造車的那種人,我喜歡偷學
-
3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書寫技法精熟,熔古法鑄今形,巧用字外功夫,融入思想情感,如同演員入戲,一招一式充滿意氣韻味……否則,連行筆節奏感、力度感都沒有,永遠跳不出寫字的圈子。
書法界有很多人字型結構寫得非常好,在普通大眾眼裡認為是相當完美的“書法”,可是為什麼卻被一些專業人士說成是印刷體美術字寫法而不是純正的書法呢?原因就是:那些不專業的“大師”寫的“作品”是算盤子、殭屍字,刻板沒有逸動靈性,低俗沒有筆墨情調。
寫字匠≠書法家,字型好≠藝術美
以上是我的一點心得,僅僅供參考。
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
4 # 自然書苑李嘉鵬
書法是視覺藝術。書法,是給人看的作品(有的藝術是聽的,比如音樂。或其他感受的形式)既然是給人看的,就得讓欣賞著透過視覺的感官認識,產生美感,並獲得精神的陶冶和藝術的享受。
好看,不能書寫者自己覺得好看。要讓別人看了說好看,才是好書法。或者說大多數人說好看,才能被公眾認可,獲得藝術的共識,才能耐看!
所以,書法要耐看,首先要讓大多數人認識你寫的是什麼,透過書寫的漢字,傳達文字含義,表達,傳遞作品的意圖。這就要求書寫者要規範書寫,不管什麼書體,都是有藝術規範的,即使是草書,也有標準草書符號,不是隨意塗抹。著名書法泰斗啟功先生說:書法就是書寫文字表達資訊,你寫的字首先要讓人家認識。書法讓人看了不知道是什麼字,你寫的再好,那也是“天書”!
書法既然是藝術,就有藝術風格和個性,不同的書法家,不同的文化修養,不同的年齡和藝術經歷,書寫的作品是不同的。就書法藝術本身,也有篆書、隸書、草書、行書、魏碑和楷書等書體,還有作品的形制,斗方、條幅、中堂、楹聯、扇面、長卷;還有作品的尺寸小到方寸手札,大到百米長卷……正是這樣差別,才讓書法藝術百花齊放,魅力無窮。作為書法家或書寫者,可以變化藝術形式,但不能改變藝術的根本,就是書法要寫中國字,華人認識的字。記住,你寫的字是給別人看的,不是你自己看的,這就是你寫的字要“耐看”!
好看,是欣賞者藝術的感官認識。耐看,是觀眾對藝術作品由感官上升到理性的欣賞。這就是藝術標準的同一性,大家都認為美的作品才耐看。就像我們看一個美女,一定是大多數人都認識他是個人是個女人是少女,讓後透過五官外形和氣質,認為她是美女!作為藝術家,你不要只表演自己的個性書法,讓別人不認識寫的是什麼,甚至加上花哨,什麼手腳身體並用加亂吼亂塗亂畫,醜書,怪書,不是書法,不僅不好看,也不耐看,甚至糟蹋了中國書法!
書法,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符號,是中華文明的基因。一字一世界,一筆一精神,中華文化能夠淵遠留長,書法的傳承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寫正書,寫好字,寫好中國字,是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
回覆列表
書法好看又耐看,這是一個審美觀的問題。
不同的人審美觀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就書法而言篆隸楷行草這幾種書體大眾還是有基本的審美共同點的。
王羲之的各種書體就是眾美之體。因此想寫的既好看又耐看就認真練習王羲之的法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