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4446561616489
-
2 # 使用者2458114238191884
一、共情:能感覺到您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更加堅強一些,是否是這樣?
二、具體化:您可以舉例說明下孩子焦慮易怒、及哭鬧的具體表現嗎?
三、探討問題的成因,並具體分析:
a 用這樣的情緒表達去解決問題是有效的:無論孩子透過哪種形式去表達情緒,但只要他們感覺到用這些去表達是有效的,就會一再運用。
解決:家長減少對這些行為的關注度,那麼孩子自然不會用這類行為來應對。但不關注,並不等於完全“漠視”,家長也要保持對孩子相對的關心,在孩子“鬧情緒”結束後,再和孩子一起探討應該做什麼,怎麼做。
b 孩子的意志力不足:在成長過程中,可能並未受到太多挫折,面對挫折便透過哭鬧的方式解決,這樣他人就會降低對孩子的要求標準。
解決:進行相應的意志力鍛鍊,要讓孩子為了自己的事情負責任,讓其瞭解到用“哭”的方式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但父母要給予適當的鼓勵與支援,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c 有其它深層次的原因:孩子的情緒不穩定,可能是承擔了來自家庭中的焦慮、憤怒、攻擊等情緒。
解決:更深入的瞭解家庭情況,有條件可以單獨和孩子聊,評估其情緒是否穩定,有任何覺得和平常孩子有不同的,引導尋找專業人士幫助。
此時,最可怕的就是有人在旁邊說:現在不管將來長大了就管不了了,然後採取簡單粗暴的方法來“管教”。
對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少管。
傳統的父母最難做到的三件事,第一是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緒;第二是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不總是對的;第三是把孩子當成獨立、平等的人來對待,總是把自己放到管理者的角色上來。
這個年齡小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脾氣不好”,大多數情況下是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他反對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父母沒有徵求他的意見,只要求他服從。
這是中國式家長的通病,而且遇到不服從就惱羞成怒,就要動手打。長此以往孩子就與父母形成對立的關係,形成“父母要我做的都是我不願意做的”思維定勢,將來越大越有自我意識,越來越不聽父母的話,最後對他的教育就會全面失控。所謂青春期逆反就是失控的前奏,進入青春期後小孩的身體和心智都成長了,發現父母其實不過如此,對之前只能透過身份和體力優勢碾壓自己的父母不信任、不服從是自然而然的事。
所以,我和我媳婦都認為,如果有些事兒子不願意做,就要用平等協商的態度和他商量,三歲之前不影響到人身安全的事、三歲以後非原則性的問題他不同意就算了,所謂家鄉的權威用多了就沒有效果了。
從長遠來看,沒有擁有過自由的人是學不會自律的,所以不要管的太死,讓孩子放鬆,不要讓他感覺時時處處有人管著他。如果長此下去,就處處事事謹小慎微,未必是個好事。
一個每天被兒子槍斃n次的老父親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