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集序

    相對固定的平仄音韻結構,以達到音韻錯落有致的傳頌效果,根據五言七言絕句律詩組合的不同體裁而定,現代普通話中一般一三聲為平音調,二四聲為仄音調,只是一般。

  • 2 # 張道興

    確實如此,據我瞭解,“平水韻”是依據唐人用韻情況,由宋代平水人劉淵所創而得名,他把漢字劃分成107個韻部。

    唐代詩人所用的格律,應該是隋朝人陸法言完成 的、並在唐初被定為官韻的《切韻》。

    唐人用的《切韻》分193韻,宋以來用的《平水韻》分106韻,也可以說是《切韻》的一個略本,對現代的《中華新韻》而言,還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 3 # 百味寫春秋

    您的這個說法不夠全面,有待商榷!據已故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研究資料以及國家出版發行的《中國詩學舉要》表明,韻書的歷史情況是這樣的:

    一、中國大陸現存最早的一部韻書是《廣韻》,由宋朝初期陳彭年、丘雍等奉旨編修。《廣韻》之前的《唐韻》以及唐之前的《切韻》也沒有失傳,而現存於臺灣。二、由於《廣韻》列206個韻部,分得過細,不易掌握,不便使用。金朝朝廷令王文鬱等人編修了《平水新刊禮部韻略》,分韻106部。從金朝、南宋、元、明、清一直沿用,後被簡稱為“平水韻”。三、在此時段,南宋、元、明、清各代朝廷又頒佈了十多版韻書。至到新中國建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國家出版了《詩韻新編》即“新韻”,限制了古韻書的出版,這種文化亂象才見好轉。

    解題至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壁掛爐的暖氣注水要注意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