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肖”姓(作姓氏時讀xiāo),是“蕭”姓的民間俗寫體。從現存的清末和民國時期民間的房契、地契來看,至少早在清末和民國時,“肖”與“蕭”就是通用的了。“蕭”的繁體字書寫非常繁瑣,據此可以推測,民間用“肖”來代替“蕭”很可能是為了書寫簡便。宋代《百家姓》、明代《千家姓》中都不曾見到肖姓,只是在明凌迪知的《古今萬姓通譜》中,才首次出現了 “肖”姓,在漢代有肖安國、肖紹。在二十四史中,也惟有《遼史》、《元史》提到有肖姓人物,均是少數民族。身份證上是漢族的都是"蕭"改的"肖".本義:五體末端(即人身從本體出發,向外伸展肢體後肢體末端變小變細直到消失的部分)。引申義:物體末端。派生義:相似、相像。說明:“本體”指胸腹背臀。“五體”指頭、雙臂、雙腿。雙臂從本體延伸出來以後,上臂比下臂粗壯,下臂比手指粗壯,手指末端是指甲,指甲變尖最後消失。參考:《說文》:“肖,骨肉相似也。從肉,小聲。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案,《說文》解字可從,釋義不可從。“不肖”的“肖”指兒子是從父親這個“本體”中延伸出來的“肢體”,是父親的股肱手足。“不肖”的意思是說兒子不承擔起股肱手足的職責來,不幫助父親幹活,就好像不是父親的股肱手足。“肖”在這裡不能理解為“相像”、“相似”。後來的詞彙如“肖像”的“肖”、“逼肖”的肖,是從父親生兒子,兒子成為父親的“外貌對應體”的角度定義的,這時才有了“父子外貌相像、相似,只是身材尺寸不同”的意思,這已經是派生義了。本字在先秦時代就有了,歷經秦漢至今,已逾二千年,字義有這樣的派生變化是正常現象。
肖字的大寫?
沒聽說漢字有大寫一說的,
只有數字、字母有大小寫的。
蕭“肖”姓(作姓氏時讀xiāo),是“蕭”姓的民間俗寫體。從現存的清末和民國時期民間的房契、地契來看,至少早在清末和民國時,“肖”與“蕭”就是通用的了。“蕭”的繁體字書寫非常繁瑣,據此可以推測,民間用“肖”來代替“蕭”很可能是為了書寫簡便。宋代《百家姓》、明代《千家姓》中都不曾見到肖姓,只是在明凌迪知的《古今萬姓通譜》中,才首次出現了 “肖”姓,在漢代有肖安國、肖紹。在二十四史中,也惟有《遼史》、《元史》提到有肖姓人物,均是少數民族。身份證上是漢族的都是"蕭"改的"肖".本義:五體末端(即人身從本體出發,向外伸展肢體後肢體末端變小變細直到消失的部分)。引申義:物體末端。派生義:相似、相像。說明:“本體”指胸腹背臀。“五體”指頭、雙臂、雙腿。雙臂從本體延伸出來以後,上臂比下臂粗壯,下臂比手指粗壯,手指末端是指甲,指甲變尖最後消失。參考:《說文》:“肖,骨肉相似也。從肉,小聲。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案,《說文》解字可從,釋義不可從。“不肖”的“肖”指兒子是從父親這個“本體”中延伸出來的“肢體”,是父親的股肱手足。“不肖”的意思是說兒子不承擔起股肱手足的職責來,不幫助父親幹活,就好像不是父親的股肱手足。“肖”在這裡不能理解為“相像”、“相似”。後來的詞彙如“肖像”的“肖”、“逼肖”的肖,是從父親生兒子,兒子成為父親的“外貌對應體”的角度定義的,這時才有了“父子外貌相像、相似,只是身材尺寸不同”的意思,這已經是派生義了。本字在先秦時代就有了,歷經秦漢至今,已逾二千年,字義有這樣的派生變化是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