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村野輝哥

    用化肥“喂”土地,為什麼越“喂”越不肥?那是過度、單一的使用化肥,改變了土壤結構,使土壤變得越來有粘性,變得板結、貧瘠,越來越不適合種植農作物,根本不是化肥不肥的事。

    長期使用化肥,已經使土壤土質變壞了,哪裡能肥得起來?單一長期使用化肥,使土壤缺乏有機養分,缺乏農作物生長需要的一些微量元素。

    長期單一使用化肥,導致土壤酸化,酸鹼度嚴重失衡,土壤越來越貧瘠,板結,不疏鬆通氣,土壤變得沒有活力,農作物的根系無法伸展,無法傳輸養分。

    要想土壤變得肥沃,有活力,就得大量使用有機農家肥改良土壤,那種完全發酵腐熟的農家有機肥。要想農作物生長旺盛,產量高,再適當撒施一點化肥。

    不管是有機肥還是農家有機肥,都能疏鬆土壤、通氣,緩解土壤酸化、板結,增加土壤活力,增加植物生長需要的其他微量元素。

    當然也不能單一使用有機肥,雖然有機肥有很多功能,能改良土壤,增加結實率,但是植物對它吸收慢,促進植物生長慢。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在大量使用有機肥的同時,適當使用一些化肥才能提高產量,達到理想的效果,比如適當使用一些尿素、複合肥、鉀肥、磷肥、葉面肥、磷酸二氫鉀等。

  • 2 # 美印龍兵過師傅

    現在土地“不肥”了,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種地的農民都能感受到了,因為土地已經嚴重板結了,這是不爭的事實。

    至於板結的原因,當然是化學肥料過度使用所導致的,雖然這裡的原理農民說不清楚,但化學肥料上得再多,糧食也不增產了,這也是事實了,從事實中農民也瞭解了化學肥料帶來的弊端。#土壤板結#

    所以現在國家提倡控制化肥用量,使用微生物肥料來改變土壤結構,來恢復土地正常的物理性質,提倡農作物秸稈還田,微生物發酵,以及使用有機肥來肥田,從根本上解決土壤恢復問題。

    少施基肥,減少化肥殘留,增施速效的葉面肥,供給農作物後期所需營養。

  • 3 # 渭北新農人

    回老家經常聽到一些農民抱怨:現在的化肥怎麼了,每年都是在正規農資店裡買的名牌化肥,一年比一年用的多,為什麼產量卻不見增加呢?這化肥不但沒把地“喂肥”,反而越喂越瘦了!

    其實並不是化肥不“肥”,而是土壤出了問題。如同人一樣,一旦身體機能出現問題,就是每天魷魚海參往肚子灌,也解決不了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找病因、開方子、除根子!

    找病因

    土壤是人類的生存的基本資源,也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其實我們的土壤缺乏的不是“肥力”,而真正缺乏的是“地力”!而土壤缺乏地力的根本原因則在於土壤結構被破壞,嚴重缺乏有機質和有益微生物!

    “萬物土中生,食以土為本”,一言對土壤作了一個總的摡括,過量的化肥與農藥大量地在土壤和水體中殘留,尤其是人們有意無意地向土壤加入了不利於作物健康生長的各種“有害”物質(地膜),直接導致土壤發生汙染。化學肥料,已經將我們本來健康肥沃的土地“喂”得板結、酸化、鹽漬化、地力衰竭,其惡化程度觸目驚心。 過磷酸鈣、硫酸銨、氯化銨等都屬化學酸性肥料,即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養分離子後,土壤中氫離子增多,易造成土壤酸化。

    長期大量施用化肥,尤其在連續施用單一品種化肥時,在短期內即可出現這種情況。土壤酸化後會導致有毒物質的釋放,或使有毒物質毒性增強,對生物體產生不良影響。

    所以說過量施用化學肥料是造成土壤板結、地力下降的罪魁禍首!

    開方子

    1、減少化肥的施入量:提高農民對各種肥料作用的認識,對化肥的用量要結合作物產量和土壤肥力狀況進行合理配方施肥,這樣就控制了盲目施肥,減少了不合理的投入。

    2、打破老的耕作方式:增施優質有機肥,推廣秸杆還田,減少土壤流失,確保土壤結構免遭破壞,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按計劃的進行輪作或者休耕,逐漸恢復地力。

    3、使用物生物菌肥、土壤調理劑等有效方法改善土壤活性。

    除根子

    既然找到了土壤結構破壞、地力下降,地“越吃越饞”的癥結所在,就應該按照【方子】及時治療,相信目前這種土壤喂不“肥”的尷尬狀況就會得到有效改善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橄欖菜豬肉餃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