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武暢通

    有人說,乾隆三十八年下詔纂修《四庫全書》,其目的是為了徹底掩蓋他的身世之謎;也有人說是對漢族文化摧殘的產物,是閉塞人們思想的工具,是與文字獄並行的文化懷柔政策;當然,也有人將其納入乾隆的德政,認為這是一部寶貴的文化遺產。《四庫全書》的價值勿庸置疑,但是乾隆為什麼要下令編撰這樣一部大部頭的鉅著呢?

    清王朝是滿族建立的少數民族統治的政權,為了加強集權,統治者必然要加強思想上的控制。於是,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文字獄不斷髮生,即使是一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也被視為“反滿”而遭到殺身之禍。被殺、剖棺戮屍、發往邊疆為奴的大有人在,有的甚至還牽連到校書人、買書人、賣書人和刻書人,以及地方官吏。除了一次一次地殺戮嚴懲,統治者還不放心,於是又禁書、毀書、編書,以此來禁錮人們的思想。編修《四庫全書》就是其中的手段之一。乾隆自述編修《四庫全書》的宗旨時就明確地說,編《四庫全書》是為了天下太平。

    編修開始之日,也是查辦禁書的開始。乾隆三十九年,遍貼曉諭,命令交出“違礙”的書籍,經過紀昀等檢校後再由乾隆親閱,然後存目銷燬。據記載,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七年,共毀書24次,538種,13862部。

    那麼,什麼樣的書屬於“違礙”範疇呢?首先,記載明末清初反滿抗清的書籍,或是反映明朝的節操,比如顧炎武、黃宗羲和王夫之的書籍,史可法等抗清義士,遭受魏忠賢迫害而死的左光斗、楊漣等人的作品或是謳歌他們事蹟的書也都列在禁燬之列。其次是記錄滿人人關殺戮漢人,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罪惡行徑的史書。第三是古今貶斥金、元的史書篇章或是詩句。第四是古書中提到夷、狄、虜,應改為彝、敵、滷。第五,那些被認為是有傷風化的書籍也要被毀掉。同時,在編修的過程中,乾隆還多次頒發諭旨,說明編纂方法。規定凡是有關君臣名分、華夷之別的地方,必須嚴格按照以上幾項規定作修改,一字一句都不能出現差錯。

    於是,負責編纂《四庫全書》的館臣們便大肆修改使一些著作失去了本來的面貌。例如:

    舊抄本中記:取故相家孫女姊妹,縛馬上而去,執侍帳中,遠近膽落,不暇寒心。

    四庫本中記:故相家皆攜老襁幼,棄其籍而去,焚掠之餘,遠近膽落。

    舊抄本中記:褫中國之衣冠,復夷狄之態度。四庫本中記:遂其報復之心,肆其凌辱之志。舊抄本中記:金賊以我疆場之臣無狀,斥堠不明,遂豕突河北,蛇結河東。

    四庫本中記:金人擾我疆場,邊臣斥堠不明,遂長驅河北,盤結河東。

    舊抄本中記:何則:夷狄喜相吞併鬥爭,是其犬羊狺吠咋齧之性也。惟其富者最先亡。古今夷狄族帳,大小見於史冊者百十,今其存者一二,皆以其財富而自底滅亡者也。今此小丑不指日而滅亡,是五天道也。四庫本中記:無透過以上這些對照,我們可以看出,由於改動,使我們再也看不見其本來面目。魯迅先生說:乾隆朝纂修《四庫全書》,是許多人頌為一代盛業的。但他們卻不但搗亂了古書的格式,還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內庭,還頒之文風頗盛之處使天下士子閱讀,永不會覺得我們中國的作者裡面,也曾經有過很有骨氣的人……倘不和四庫本對讀,也無從知道那時的陰謀。

    的確,編篡《四庫全書》不但改動了許多古籍,還燒燬禁絕了不少的古書。進入內廷的遠遠少於能夠編人四庫的數量,而編人四庫又更少於能夠留下來存目的數量。因此我們看見的《四庫全書》的目錄和全書,比起當時徵集勺書籍,是少之又少。儘管《四庫全書》有很多版本,其中包含的書籍也是數量相當龐大,但從篡修的原則和編撰過程中,我們實在很難全面肯定它。因為在儲存人類文化的同時,也是對人類文化的一種大規模破壞。當然,我們也不應該因為《四庫全書》編撰過程中的修、刪、改就不去讀它,畢竟其中包含著當時學者的辛勤汗水和集體智慧的結晶。而且,嘉慶、道光以來,影印宋元本和校勘宋元的書籍紛紛出版,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互相參考的依據。所以,儘管編《四庫全書》是為了鞏固清王朝的封建統治,這其中大興文字獄,製造了許多冤假錯案,而且也禁燬了不少古籍,但我們仍然不能忽視其唱和價值。《四庫全書》應該是我們華人引以自豪的鉅著,它為我們彙集比較全面的古籍著作,是我們學習和研究不可缺少的必備夥伴。

  • 2 # 聊坐南書房

    《四庫全書》是在清朝大興文字獄的背景下開始編修的。在政治穩定,經濟相對繁榮的乾隆時期,乾隆對自己是評價頗高的,常以“十全老人”自居。在中國古時的各個朝代,盛世修書已經成了傳統,所以,乾隆編修《四庫全書》,實際上也是為了標榜盛世的需要。

    乾隆三十七年正月,乾隆下諭旨,要求各地官員蒐集古今著作,獻給朝廷,乾隆原本是為了充實皇家藏書,供學習研究之用,並沒有明確要修編《四庫全書》的意思。各地官員認為不是要緊之事,並沒有認真對待。乾隆於當年十月再次下詔說:“未見一人將書名奏錄”,要求各地加緊辦理,各地官員這才當做緊要公務辦起來,迅速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蒐集古今圖書的熱潮,並由此引發了乾隆準備編修一部涵蓋古今的巨型叢書的想法。乾隆三十八年,乾隆準備將經、史、子、集四類圖書集中起來,編修一部《四庫全書》,並下令成立了四庫全書館,任命多位郡王和大學士擔任編篡Quattroporte,各部尚書為副Quattroporte;由孫士毅、陸錫熊和紀昀(紀曉嵐)三人擔任總篡官,下設有多位著名學者參加,一百六十多人的編篡隊伍。《四庫全書》的編修正式開始。

    《四庫全書》從乾隆三十八年開始,到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完成,歷時將近十年,至乾隆五十年,又先後繕寫了六部,一共用時十五年。因清政府大興文字獄,實行文化專制的高壓政策,在編修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面臨殺身之禍,從編修開始,共引發了五十餘起文字獄,只要是有對滿清稍有不利,或認為有影射的文字、書藉,一律視為禁書,全部予以銷燬。每部書錄完後,需待逐級稽核,再呈遞乾隆御覽,待其“欽定”後才算完成,有幾次乾隆御覽時發現有應刪未刪之詞句,大發雷霆,要求編篡人員“刪改換篇,自行賠付”,紀曉嵐就曾幾次被記過,並罰其出錢賠付校錯的書籍,有一位叫陸費墀總校因此賠光了家產,貶官外地,憂憤而死,死後仍被抄家;另一位總篡官陸錫熊,在到瀋陽校書時,也因此,被連凍帶嚇,死在了那裡。

    《四庫全書》共收錄了古書3461種,79309卷,內容極為豐富,該書修成後,分別藏於北京皇宮的文淵閣、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揚州大觀堂的文匯閣、鎮江金山寺的文宗閣、杭州西湖聖因寺行宮的文瀾閣,還有一本副本藏於北京的翰林院。在編篡《四庫全書》的過程中,乾隆也查禁、銷燬了大量的、有極高價值的圖書,有人統計,銷燬的圖書有2629種之多,總數約有十萬部;而且收錄的部分書藉,也進行了修改、刪減,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損失,所以,有人說這次編修古藉,也是中國文化的一次浩劫。但我們也不能否認編篡《四庫全書》的價值和意義,畢竟大量的圖書得到了較好的儲存。

  • 3 # 東方鉞

    乾隆皇帝大搞文字獄,是心虛的表現,在中國歷史上凡是搞文子獄的統治者都將被歷史嘲諷和蔑視。乾隆朝費盡心機搞《四庫全書》和明成祖朱棣朝編《永樂大典》相比,有本質上的不同,編纂《四庫全書》是不自信,唯恐被人說是不是正統,而修改歷史,焚燬書籍。《永樂大典》原汁原味記載中華文化之精華,表現的強烈的自信心和正統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滄桑歲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