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春秋五霸”之一的吳王闔閭是個很有作為的君主,在位18年間勵精圖治、銳意攻取,力求把蠻荒偏遠的吳國帶入大國、強國行列。為此,闔閭任命伍子胥為國相,孫武為大將,幫助自己治理國政、整頓軍事,正是在兩人的幫助下,吳國最終制定“先破強楚,再服越國”的爭霸方略。依照這個策略,吳國輪番出兵攻打前霸主國楚國,使得後者在江淮之間疲於奔命,國勢為之大損。

    既然把攻滅楚國作為吳國的優先戰略,闔閭便將全部的精力全部投入其中,每日念茲在茲的,便是如何削弱楚國,直至完成最後一擊。為了完成這個終極目標,闔閭在信用伍子胥、孫武兩位大才外,也在王族內部挖掘出不少的人才,其中便包括他的愛女滕玉公主。

    某日,闔閭把滕玉公主召來,再度跟她談論伐楚事宜,因為越談越投機,竟然不知不覺間聊到午飯時間。闔閭心中很高興,便留下女兒一同吃飯,並命人把夫人請來一同會餐。席間,有一道蒸魚,闔閭吃完半條後覺得非常鮮美,便順手夾給女兒,並笑眯眯地跟她說:“這條蒸魚味道甚美,公主也嚐嚐吧。”

    按照王室的規矩,王子公主們若得到大王的賞賜,應該趕緊跪謝。沒想到滕玉公主非但沒有如此,反而怒目橫睜,氣咻咻地對父王嚷道:“父王把吃剩下的半條魚給我,這是何等羞辱之事,我不活了!”還沒等闔閭等人反應過來,滕玉公主便發瘋似地衝進寢宮,然後拔劍自刎。

    吳王有女滕玉,因謀伐楚,與夫人及女會蒸魚,王前嘗半而與女,女怒曰:“王食魚辱我,不忘久生。”乃自殺。見《吳越春秋·卷四·闔閭內傳》(注;“忘”為通假字,同“望”)。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所有人驚愕不已。看著倒在血泊中的愛女,闔閭一邊捶胸頓足,一邊朝著無盡的蒼穹的問道:“這究竟是為什麼?”確實,按照常理來分析,公主若是心智正常的話,斷不會因為半條魚跟父親翻臉,並自尋死路。那麼在極度迷信的當時人看來,公主這種反常的舉動,或許是受到了鬼神的詛咒。一想到此,闔閭不禁打了個寒顫。

    既然人死不能復生,悲痛多日的闔閭終於做出了厚葬滕玉公主的決定,命人在國都西門(閶門)外挖出一個巨大的池塘,並用土堆在池塘中間建成墳塋。為了高規格厚葬愛女,闔閭命令用帶紋理的石頭為公主建造棺槨,並堆砌成空室的模樣(題湊)。等墳墓建好後,闔閭又下令往池塘裡注水,只留一條堤壩樣的通道通向墓室。至於陪葬之物,則全是金鼎玉杯、銀樽珠襦類的稀世珍品。

    等到下葬這一天,闔閭不僅派出規模龐大的送葬隊伍,而且還命人表演白鶴舞,鼓勵百姓隨行觀看。姑蘇的百姓已經很多年沒見過如此熱鬧的場面,於是紛紛扶老攜幼,喜滋滋地跟著送葬隊伍,一邊觀看白鶴舞,一邊朝著墓地走去(“乃舞白鶴於吳市中,令萬民隨而觀之。”引文同上)。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當看熱鬧的百姓被引入唯一的通道後,背後突然出現大批手持刀槍的大兵,不斷地把他們往墓室裡驅趕。上萬觀禮的百姓害怕大兵手中的刀槍,被迫往墓室裡躲藏,等到他們全部被趕進去後,墓室外的大門突然落下,任誰都無法開啟。就這樣,上萬無辜的百姓為滕玉公主做了人殉(“還使男女與鶴俱入羨門,因發機以掩之。殺生以送死,華人非之。”引文同上)。

    闔閭之所以這樣做,或許是為了告慰橫死的愛女,並求得鬼神的寬恕,以使其不再做更大的惡。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上萬無辜百姓無端被害死,他們的怨氣豈不是要遠比詛咒公主的鬼神要多上無數倍?數年後,闔閭在征伐越國時受傷而死,若按照因果輪迴的觀點來看,未嘗不是受了上萬冤魂的詛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款老遊戲,2000左右的單機歐美R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