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
2 # 凌寒獨自開
1:韓非子是荀子的學生。而荀子是戰國末年儒家的集大成者。弟子跟師從學,按中國的傳統是繼承老師的思想和觀念。恰恰韓非子批駁儒家學說迂腐刻板。認為在當時的時代,國家的重要是富國強兵,要賞罰分明,要賞罰分明就必須確立“法度”以強制,“仁義”道德對當時已成朽。他說:“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作為一個弱小國的公子,在動盪不安的時代,有此痛感是跟他的經歷密切相關的。
韓非子一方面批判儒家的一些思想,另一面他又繼承並發展了儒家中的封建專制學說,為鞏固君主地位立論。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說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但明確提出三綱思想的卻是韓非子。他把三綱的作用拔高成治理天下的根本。在他的散文《忠孝篇》,他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是“天下之常道”,要維護這個常道,就需要“上法而不上賢。”在這個意義上他又發展了儒家文化。
2:韓非子還非常推崇老子的《道德經》。他著有《解老》、《喻老》等篇,不僅如此,他還稱自己學說啟於道家的黃老之學。他對道家思想是精於深髓的。
3:韓非子又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汲取道家的辨證思想和樸實的唯物論,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慎子的“勢”結合於一體,形成為法家思想的代表。
韓非子算儒家傳人還是道家傳人?我覺得不需用這種拘泥的認知去硬要分界了了。韓非子是學富五車的人,把當時的各種流派、各種思想都有精讀,將其他認為的精華部分吸收己用,最後形成法家代表人物,這一點不為奇。
我們現在人不也是如此嗎?才高八斗的人,哪一個不是讀書破萬卷呢?但在你讀過的書中,即便是大師上古之作,也可能有你不支援的論斷而加以批駁。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不盲從,即便是自己的老師———這就是古希臘思想家一代比一代強的因素之一。
對上古學說要繼承、又要批判、更要發展。任何一個思想流派都有其時效性和地域性,只有不斷的精進、不斷的更新才能離“真理”最近。
-
3 # 楊朱學派
韓非子是儒家傳人,師承於儒家大師有荀子。但背離了儒家思想。成為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韓非子與儒家、道家思想皆有關聯。
先說與儒家的淵源。
一、韓非子的性惡論師承自儒家大師荀子。
荀子提出性惡論。他首先給人性定義:“生之所以然,謂之性。”又曰:“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色而趨利。人生之有也,無學而成也,是舜桀之所同也。”荀子認為,人性是人與生俱來的,不需要後天學習的自然本能。人性是惡的,仁、義、禮、智等善是後天教化的結果。人之性,生而好利,有耳目之欲。若沒有良好的教養任其發展。其結果是道德淪喪,社會混亂。
荀孟二子雖然對人性的觀點不同。但向善方法一致。孟子主張透過教化,挖掘和培養善的萌芽;荀子則主張透過教化,使人性之惡向善轉變。這進一步驗證了教育之重要。而在百家諸子中,最重視教育的,便是被後世尊為“萬世師表”的孔子。這場人性善惡之辯最終異曲同工,殊途同歸。
韓非子繼承了荀子的性惡論:群臣皆有陽虎之心,隨時準備謀反。國君立太子後,夫人和太子便希望國君早死。韓非認為,國君的夫人、兒子、父兄、在旁,群臣皆是天敵。 所以必須牢牢掌握刑法——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殺之柄。刑不避大夫,近愛必誅。
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把皇族和大臣屠戮殆盡。就是法家思想之下的必然結果。 韓非認為君臣關係是敵奴臣,即群臣是國君的死敵和奴才。韓非的性惡論,為君主奴役人民提供了理論依據。大臣是:‘從主之法,順主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人民是‘寡聞從令。’踏踏實實做君主的奴才。
總之,無論是孟子的性善論。還是荀子的性惡論皆是精華,是教人去惡從善。 韓非認為人性之惡是無法改變的。其目的是為法家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張,提供理論依據。
二、忠君。
孔子提倡的忠,本意是與人坦誠相待,工作盡職盡責。君臣之間可以互相盡忠。卻被韓非子做了法家化改造:從主之法,順主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
孔子提倡的的忠原本是100%的精華,卻被韓非子篡改為100%的糟粕。
再說與道家的淵源。
一、愚民。
老子之愚並非指愚昧無知。而是使人迴歸純真質樸的自然本性,卻被法家篡改為愚昧無知。
韓非子謂之:“智者不以言教,而慧者不以藏書”,“民不越鄉而交,貴賤不向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
在法家看來,愚民是比刑法更重要的奴役人民的手段。使人民成為“有目不以私視,有口不以私言,有智不以私臆”的行屍走肉,任由君主驅使。
其實,韓非子的愚民思想,並非繼承自老子。而是繼承自商鞅。
二、無為。
韓非子有曰:“明君無為與上,群臣懼乎其下。”韓非借用老子的無為,來闡述君主駕馭群臣之術。
老子的無為,在此卻被韓非用作駕馭群臣之術。是以無為之表,而行有為之實。其實質是用智術治國,這正是老子極力反對的。
韓非子的無為思想,並非繼承自道家。而是繼承自黃老學派。
三、國之利器,不可示人。
韓非子又曰:“賞罰者,利器也。君操之以制臣,臣得之以蔽君。故曰: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之言的本意為國家的方針、政策不宜鋒芒太露,要韜光養晦,厚蓄薄發。在此,卻被韓非篡改為國君必須牢牢掌握誅殺和賞賜的權柄,以操之制臣。
四、老子之道。
老子認為,人類萬物,日月星辰皆是相對的。皆循道而生,循道而終。唯有道是絕對的。
韓非子在《揚權》篇中,從道家哲學的高度,提出君權至高無上的主張。韓非認為,道是獨一無二的,是支配一切的。君主恰恰體現了這一點——“明君貴獨道之容。”為捍衛極端的君權,無論採用法、術、勢、愚民等任何措施,都是替天行道。
綜上所述,韓非子思想雖然與儒家、道家有淵源。但大多是韓非在掛道家、儒家之羊頭,賣法家之狗肉。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問的好。首先我們來探討一下韓非子的身份,他是一般而言,人們習慣稱他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那麼具體體現呢?他在慎到,申不害,商鞅的基礎上形成法家體系,也就是勢,法,術。毋庸置疑,他是法家的人。
但他是老師是儒家的荀子,他是個非典型儒家。啥意思呢?荀子提倡的是性本惡,與儒家的孔孟的觀點不僅是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
韓非子跟另一個法家代表人物李斯是同學。如果說韓非子是搞理論研究的,那麼李斯就是做實踐應用的。
但是,他們的恩師的確是儒家的荀子。這件事看起來讓人匪夷所思。但如果把法家的7思想和“性本惡”建議在一起,就很容易理解了。法家本來就認為“人性本惡”,所以才需要“法”的制約。
但是,韓非子與儒家的關係其實勢同水火,他並不贊同儒家的性本善的觀點,甚至在《五蠹》中,將儒家形容為五種害蟲之一,縱橫家也包括其中。
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韓非子的啟蒙老師是儒家的荀子,但是他的思想體系是法家。
這還不是重點,讓人震驚的是,韓非子自己說,他的法家思想其實源自道家。再想想與道家相關的黃老之術,一切就都清晰無誤了。
多說一句,一直有儒家的人否定荀子是儒家的人,因為他提倡的是性本惡。
我叫阿信,一個讀鬼谷子的民間手藝人。